李益长
[摘要]闽东畲族红色文化是习近平提出的“闽东之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丰富的党建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党建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将畲族红色文化资源与党建工作相融合,在党建工作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借助畲族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挖掘畲族紅色文化新资源,创新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畲族红色文化;党建工作;路径;创新模式
引言
“闽东之光”是习近平在闽东工作期间,经过深入调研,对闽东文化的生动概括。作为“闽东之光”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十分重视畲族红色文化对当代人的思想洗礼。他在《摆脱贫困》一书中这样写道:“革命的火种之所以能在闽东大地传播,革命的力量之所以能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得以保存和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的团结。”又说:“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脱贫致富的伟大事业,少了畲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不行,少了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奋斗也不行。总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民族大团结都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保证。”①当前,党建工作更需围绕民族问题而展开,作为当代经济文化的领航者,容身于这块曾经有过辉煌的革命斗争史的畲族红土地上,更要襟怀民族团结的革命精神,学习畲汉人民共同奋斗的革命历史,真正响应党的伟大号召——“畲汉同心谋发展,团结奋斗谱新篇”。
一、畲族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闽东是全国主要的革命老区之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如将其植入党建工作,必能增强党员和群众的精神驱动力,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为弘扬“闽东之光”增添新的动力。
首先,闽东畲族红色文化是党建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1930年代,闽东有1442个畲村(占畲村总数的71%),是老区重点村,成为中共闽东特委开展革命斗争和游击战争的根据地,被称为“堡垒村”,70%以上的畲族村是闽东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基点村,其中竹洲山畲族村被誉为‘闽东革命的摇篮’”。②“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东畲族为后人留下了大量革命先进事迹和精神财富,如“畲嫂弃儿救曾志”、“卖子换粮救红军”、为掩护革命同志纵身跳进深潭而被敌人射杀牺牲的16岁儿童团长雷石祥、用山歌作为“反围剿”匕首的雷七妹、为掩护叶飞及群众撤离而被挑出眼珠惨遭杀害的钟日住等。无数畲族英雄的事迹成为了闽东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前党建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此外,闽东畲族人民还为后人留下了大量革命历史遗存,如由叶飞提议建成的“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收藏了大量的畲族红色文化遗存,主要有革命旧址照片、图表、人物照片、历史画,以及大刀、梭标、土枪铁器、苏维埃政府木印、赤卫队员红布胸臂章等文物,见证了闽东畲族人民光辉战斗历程,现在该馆已入选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同时,这些红色文化已积淀下丰富的内涵,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支部红色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畲族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有利于弘扬红色精神、促进民族和谐。红色精神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永不褪色,无论身处何种时代语境,都将是党的事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助推剂,也是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推力。党建工作的目的除了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外,更在于通过党建工作加强党员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让每一个人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共产党人的红色精神和革命基因。如:1931年,为了进一步发动革命群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决定利用秋收季节领导闽东畲汉农民开展抗捐、抗税、抗租、抗粮、抗债的“五抗”运动,在畲、汉农民的团结斗争下,组织秘密农会,发动农民开展抗债斗争,先后在大山下、长潭、小贝、溪塔等72个畲族村建立了农会组织,保证了“五抗”运动的顺利开展。在党的领导下,闽东畲族农民在“五抗”斗争中,也纷纷成立了农会组织,并以农会名义作出决定: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抓丁、征粮、派捐,阻止土豪劣绅抬高粮价,禁止粮食外运,实行“二五减租、三五还粮”等等,维护了劳动者的利益,打击了地主阶级,进一步激发了闽东农民高昂的革命斗志。这段民族团结奋进、协同战斗的历史图景必然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资源,可借助这些红色资源“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建构红色文化品牌”,有效弘扬红色精神、促进民族和谐。
再次,畲族红色文化能增强党建文化的渗透力。“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党建文化的吸引力、向心力和渗透力之中”。③畲族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弘扬,能有效补充党建文化的红色资源,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增强党建文化向社会各界的渗透力。例如,叶飞在革命回忆录中的评价,“在闽东三年游击战最艰苦的年代,畲族人的作用是很大的,他们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是保守秘密,对党很忠实;第二,最团结,在最困难的1935年至1937年对革命斗争支持最大。我们在山上依靠了畲族掩护才能坚持……”可见,闽东畲族人民以自己高度的阶级觉悟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来拥护和支持党和红军游击队,而且在整个革命战争年代,闽东畲族没有出现一个叛徒。当敌人围困山林使红军游击队陷入极端困难时,这时畲族群众千方百计地冲破敌人封锁,把粮食、药品、衣物等送到红军游击队手中。当敌人准备“清剿”游击区时,畲族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把情报及时传到红军游击队营中,使敌人的“清剿”一次又一次扑空。而为了保护革命利益,许多畲族革命者临危不惧,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将这些辉煌的革命历史融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中去,必将有利于增强人们的信念和红色文化的吸引力,调动社会各界学习畲族红色文化、深入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将畲族红色文化渗入到党建文化的中去。
二、畲族红色文化资源与党建工作相融合的主要路径
畲族红色文化“所蕴含着的爱国主义观念、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优良社会风尚、伦理价值观念,在传承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引导时代发展方向历程中作出了不朽的贡献”④,特别是畲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忠于革命事业的真实故事,更是“其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关键载体,对于当下的主流价值观引领具有积极价值”⑤,将畲族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意义重大。
(一)将畲族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相融合
对于党建工作而言,挖掘和利用畲族红色文化资源以提升党建工作成效十分必要。畲族红色文化是“闽东之光”的首个要点,“弘扬闽东之光”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又有着密切的内在契合点,将二者有机融合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既是对富有时代光彩的“闽东精神”的弘扬与传播,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实践和深入发展,利用闽东畲族红色文化同当前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对于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如“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的党建工作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绩,其成功的原因在于,赤溪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传承红色文化、牢记初心使命”的主题,汇聚了大量的红色基因,将赤溪村的党建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自此,赤溪村将自身的红色精神融入到时代发展大潮。
(二)借助畲族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
就闽东而言,畲族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较多,主要有革命纪念馆、纪念碑、红军洞、老区基点村以及近年来新成立的“中国扶贫第一村”“下党乡”党性教育教学基地。这些极具“红色力量”的资源,在新时代党建工作中发挥着别样的“信仰”作用,要借助闽东畲族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和下党乡等党性教育教学基地,通过组织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党员深入学习闽东畲汉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学习闽东人民忧国忧民、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优良传统,学习闽东共产党人敢于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的历史,学习习近平《摆脱贫困》一书中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通过“弘扬闽东之光”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的有机融合,丰富“三会一课”调研、研讨等的教育形式,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利用闽东畲族红色文化、扶贫理论、下党乡党性教育基地、“中国扶贫第一村”等党建资源,创新党课教学形式,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推进支部主题教育活动的融合式开展,让每一位党员率先示范,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等时代潮流中,甘于奉献,永葆党性本色,并在新形势下探索党性教育的创新路径,为全面推进党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挖掘畲族红色文化新资源,探索支部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
闽东畲族红色文化是“闽东之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文化资源还有待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畲族红色文化所涵纳的“忠勇精神”“民族团结”等基因在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均具有突出的意义,特别是有助于对党员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作用,有助于培养广大党员对党忠诚、遵规守纪、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的优良品质。同时,畲族红色文化新资源的进一步挖掘,能不断充实“闽东之光”的历史意蕴和深刻内涵,将这些新挖掘的资源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必能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的精神实质,充分展示闽东畲族红色文化的时代光彩,促进闽东之光的传承、弘扬和开发利用,引导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而通过时代精神教育,还可充分展示“闽东之光”的亮点和固有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在党建工作中把历史实际与支部工作的现实情况相结合、把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把全面体现和突出特点相结合、把全面兼顾和突出重点相结合,使“闽东之光”的宣传教育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而扩大畲族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在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中发挥“闽东之光”的影响力和导向功能。
[注释]
①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②李健民.关于畲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EB/OL].豆丁网.https://www.docin.com/p-1723318972.html.
③陈俊.红色文化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研究[J].2020(1):24.
④舒尔娜·吾其尔,加依娜·米拉提汗.红色文化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的融合发展模式探究[J].智库时代,2020(7):91.
⑤黄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价值及路径[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