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的语文改革、高考改革政策,使“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不再是一句口号。语文是由汉语言和文学组成的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都在有序进行,这一变革惊醒了很多梦中人。重视阅读,从阅读抓起是所有人的共识。可是“怎么抓”的问题让很多老师陷入迷茫。
【关键词】整本阅读;思考;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4-017-03
【本文著录格式】李淑玲.整本书阅读的一点思考[J].课外语文,2021,20(34):17-19.
早在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语文教育已经进入了新阶段,我们要在新时代重提整本书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在阅读中进步成长、在阅读中打开视野。下面结合叶圣陶的“读整本书”的阅读思想和其他语文名家的观点,就中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念
2017年12月15日,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整本书阅读”论坛上,王本华在《让名著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讲座上说,相对于“整本书阅读”这样的概念,她更喜欢“名著阅读”这个概念。2017年12月16日,王栋生老师在此次论坛上做了《不能忽视阅读趣味,没有自由的阅读不可能形成经验》的讲座,在会上他很幽默地说:“读整本书,书店当然不会卖半本书了。”那么,王老师的意思显而易见,整本书就是指一本书,整本书阅读就是指读一本本的书。
深圳新安中学吴泓老师在《语文学习要读整本的书》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吴老师认为,阅读整本书不仅是数量的问题,还是质量的问题。实际上吴老师对整本书阅读的阐述为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指明了方向,阅读了《诗经》就知道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作品的源头,对学习杜甫的诗歌、白居易的诗歌都有很大的帮助。阅读了《楚辞》就知道了中国古代文学浪漫主义的作品的源头,就能很好地学习李白的诗歌、苏东坡的诗歌。总之,整本书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年龄特点,不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并整合各种阅读的资料,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和评价。我们在吴老师的论述中知道了整本书阅读指的是读书的系统指导过程。
二、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一)整本书阅读对语文课程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不仅要思考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方法和教师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更要探讨它对语文课程本身的价值。整本书阅读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当前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地学习汉语言和文学,对母语有更精准的认识和更科学的把握。
目前语文课程内部的各个学习模块之间的整合还不紧密,提倡整本书阅读刚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它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师生可以根据阅读情况开展各种经验交流会来使听说读写整体得到发展。其次,阅读一整本书,有助于學生跨学科、跨领域涉猎更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语文课仅仅阅读文学类作品的狭窄范围,促进语文课程内部学习与外部其他学科的相关整合。
(二)整本书阅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价值。教师要成为整本书阅读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导者,并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阅读大量的书籍,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首先应该阅读整本书,不仅要读,还要精读细读。整本书阅读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它能够让教师在阅读过程和教学过程中不断研读教材和研读文章,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对整本书内容的掌握和方法的丰富。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能够进行反思和总结,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快速进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三、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步骤
(一)教师大量读书
一些教师总是找借口因工作繁忙而疏于读书,认为阅读名著看一看简介复述给学生即可,学生只做练习不看书,多做练习不看书就足以应付考试,这样投机取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整本书阅读也不能仅读一本书。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相关作品都需要阅读,这样才能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和心路历程,才能将作品中的情感等前后相联系,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教师要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尤其是要读更多的文学类书籍,比如中国传统经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要多读中国近现代文学名著,比如鲁迅的中短篇小说,巴金、老舍等人的长篇小说,要多读当代文学名著,比如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一些经典作品,当然也要读世界名著,尤其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些经典著作。总之,教师只有大量地读书,让自己更加博学,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优质的阅读。
(二)选择合适的书目
整本书阅读应该遵循中西合璧、古今结合的原则。可以根据教材所选课文的内容延伸,但是最主要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喜欢。所以,教师在选择整本书以前,一定要先读一读,再推荐给学生。比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会学习《世说新语》二则,文中的两个小孩皆机智聪敏,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推荐《王戎识李》《孔融让梨》等古文小故事。再如七年级下册学习了纪昀的《河中石兽》,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阅微草堂笔记》。选择整本书,还可以和教科书的内容结合起来。部编版语文教材每一册书都有名著阅读的要求,分为必读书目和推荐阅读书目。如七年级上册必读书目为《朝花夕拾》和《西游记》,推荐阅读书目四本《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猎人笔记》《镜花缘》。教师可以在教材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三)依据学生的特点和读物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
1.按照学生年龄特点指导
教师要依据当前学生的特点,也就是学生掌握语文的水平以及思维发展的程度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每种读物也有自身的特点,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近现代文学有很大的不同,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也有较大差异。教师要根据读物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七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小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能自主地进行阅读。基于此,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读书报告单,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读物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读物中的乐趣和各个细节,让学生能够在读物中深刻地认识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人物的各种变化。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积极组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心得,比如学生可以分享故事中好笑开心的情节、各种感人的细节,以及作者所抒发的主要思想等。总之,教师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书中的人物、情节和思想。教师要结合本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人物,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各种修辞方法和各种语法,掌握更多的生字、学到更多的写作方法等。到了初中的中高阶段,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思维发展程度设计更加复杂的读书报告单,也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设计和选择阅读书目,这对学生也是一种锻炼和考验。教师引导学生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各种读物中去进行比较,比如同样写女性,巴金的写法与老舍的写法有何不同;比如鲁迅早期的作品和晚期的作品有什么变化,学生自己探讨奇幻小说和魔法小说为何能够吸引那么多读者。
2.按照读物特点指导
图画书是中学生重点读的项目之一,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图画书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图画书是小学阶段和幼儿阶段读的书籍。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整个中小学阶段学生都要认真读一些图画书,使得自己能够在图画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获得人生的启发。一般来讲,图画书可以分为两类,也就是有字书和无字书。无字图画书学生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阅读,能够通过各种图画,读到更多的故事,受到一些感染和启发。有字图画书比起无字图画书则更为复杂,但是故事性可能更强,如《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的爸爸叫焦尼》。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根据图画书的内容给学生进行讲解,并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些活动,学生讨论书中的内容,从而加强记忆。
《安徒生童话》《下次开船港》等童话集是一个作者写的,但是内容却有较大不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比如学生可以阅读《丑小鸭》。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讨论话题,要让学生回到故事的场景中,站在童话中的人物角度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享。儿童诗也是重点推荐的阅读项目。儿童诗就是以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语气创作的诗,是比较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在儿童诗中可以看到新奇的世界,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儿童诗集一般也是选编经典的作品,如《橡树》。教师在安排学生阅读《橡树》时,可以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了解诗中的内容和思想。并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领悟诗中的意境。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散文集,比如有很多现当代作家的作品集都值得中学生去学习,学生能在朱自清的散文集中学到知识分子的风骨,能在冰心的散文集中学到女性作家独有的温暖,能在余秋雨的散文集中与历史对话,能在毕淑敏的散文集中学到优雅和善良。比如在学生阅读余秋雨的散文集《山居笔记》中的《一个王朝的背影》时,教师就可以予以指导,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清朝的建立、兴旺和衰落,清朝入主中原,有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清朝的统治,有过康乾盛世的辉煌,也有鸦片战争的屈辱。学生可以对比进行讨论和分享,同时要学到余秋雨写文章的方法,尤其是对历史人物的写作方法。
小說是整本书阅读的主体,也是整本书阅读的重中之重。成长小说、幽默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都是儿童小说的类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指导。成长小说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灵,幽默小说则主要从语言上面着手,动物小说侧重于描述,而科幻小说更多的是想象。小说有完整的情节、主要的思想和典型的人物,因此设计讨论话题相较其他文学形式更加容易,可以让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特点,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小说中的故事背景和语言特色等,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自己认识的细节,追问和思考小说的主题。
科技作品一般是说明文体裁,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生物、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对于学好这些学科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昆虫记》。教师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时一是让学生读懂内容,再就是把握说明文本身的特点。
(四)组织学生读书
1.深读:思维碰撞、专题探究
布置阅读后,绝不可依赖简单的打卡,一定要在班里开展专题研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质疑、不同的发现。如何提升学生初读原作的认识?如何以课堂为对话平台组织有效有序有质的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结合不同书籍设计不同的“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在初读基础上深读深思,读出每本书的精华。比如教师抛出问题,借助自身的阅读经验,提升学生的认识。
2.共议:合作探究、深度交流
在整本书阅读中要进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不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也是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深度交流就是学生在充分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前提下,在课堂上进行集中的分享和交流,分享阅读中的所思所想,交流阅读的各种心得。合作探究和深度交流要共同进行,合作探究和深度交流能够真正完善学生阅读的知识架构,增强学生的阅读深度的体验,并将阅读的心得和经验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3.表达:落笔沉淀、成果共享
读完书,在班里用语言分享完,一定不是最后的环节,一定要落笔沉淀,一定要引导学生用规范的体式记录阅读成果——撰写书评、文评、读后感、研究论文等。教师可将学生的作品集结成册,或向杂志报纸投稿,或发表于班级博客,或展示于班级家长QQ群空间……阅读结果的多元化会更加促使学生的阅读充满个性色彩,使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四、结语
中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而整本书阅读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习惯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深刻地认识阅读整本书对学生学习语文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不断转变阅读观念和提高阅读意识,教师要继续思考研究,身体力行把整本书阅读推行下去。
作者简介:李淑玲,女,1977年生,山东青岛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整本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