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新课标改革的当下,学生成绩不再是教学成果的唯一指向性标准,更多的是考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综合发展。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成绩也并非课堂教育所追求的单一目标,生物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在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切入,重点指出课堂教育理念、教学设施、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途径,旨在改进初中生物教学水平、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实力。
一、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物教学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的初始时期,对于帮助学生启迪理科类知识、塑造理性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新课标的改革使得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了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课堂教育理念陈旧、课堂教学设施单一以及课堂教学设计刻板三方面。
(一)课堂教育理念陈旧
新课标的改革使初中生物课堂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生物教育取得了可观的进步。但是,历史遗留的思想问题依然潜存于老师授课的过程中。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在生物课堂上屡见不鲜,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是将课本上的内容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难以消化复杂的知识点,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的积极性。陈旧的课堂教育理念无法适配现代化的教育目标,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无法自主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学生不再占据学习的主体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式应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所学知识得不到融会贯通,导致“题海战术”成为主流,把成绩看作学习的成果是相当片面的。此外,初中生物课堂上,老师通过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内容,但是这样的演示仅仅通过“老师的手”是远远不够的。仅通过观察老师的演示容易导致学生把一切条件看作理想因素,错失细节问题,远远没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手来演练所收获的多。陈旧的教育理念是阻止初中生物教学进步的原因之一,必须根除,确保生物课堂教学的良好发展。
(二)课堂教学设施单一
当前的初中生物课堂受到会考的影响,倾向于应试教育,因此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但是生物学本质上是从实践出发,锻炼创造力与观察力的一门学科,应试模式会大大削弱中间的探索过程,只看重最后的结果,这与生物教学的目的相背离。除此之外,生物实践教学对于设施器材、学习环境等要求很高,但当前大多数学校往往对生物教学设施方面不够重视,课堂教学设施局限于书本和PPT,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设施不足对于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两手抓,重理论的同时不能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设计刻板
初中生物教学是学生开始接触生物、认知生物的起点,此时通过生物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和自然的学习兴趣,丰富自身的认知过程,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因此生物实验对于学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受制于刻板的课堂教学设计,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忽略生物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把教学设计的目标停留于理论灌输和考试分数上。这样一来,很容易给学生留下“为考试而学习”的印象,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当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缺乏实验课,许多实验课只是形同虚设,简单的课堂展示也只是由生物老师一人完成,学生很难有效地参与实验过程,对实验的了解程度不够导致对生物学的了解仅存于表面现象。
二、初中生物教学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树立现代式教育理念
理念源于行动,也指引着行动。初中生物教学在新课标的改革下卓有成效但却未完全达到改革目标,应尽快从教育理念着手,树立现代式教育理念。教育部2014年提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把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培育目标。所以,初中生物教学也应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抛弃传统陈旧的教育理念,先有老师教育方式的创新,才能有学生学习创造力的提升。生物老师不仅要重视课本上的理论教学,更要重视课本之外的实践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教育作为引子,引导学生初步认知生物,培育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核心素质,再从实践深入理论学习,此时学生也能够从实践经验中更好地吸收课本知识,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通过树立现代式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优秀的人格和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社会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的,生物老师在教学时要把自己放在指路人的位置,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由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进行互动式、自主式学习,激发学生多元化发展。
(二)课堂教育内容形式多元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其事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其器则为课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当前的教学内容刻板、教学设施单一的问题极大程度地阻碍了学生的探索学习,所以,需要大力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满足生物课程教学多元化的条件。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老师的教应源于书本但优于书本。生物本身就是一个基于客观自然环境的认知学科,教学不需要局限于书本里的内容,而应在书本之上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植物相关内容课程时,老师就可以带着学生在校园内走走,观察校园内的植物生长情况和培育环境,由学生提出所发现的问题,老师再根据书本知识给予原理解释。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极大地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的延展性。在课堂教学形式上,完备课堂教学设施,生物实验课上需要注意到每个学生對实验的参与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通过图像、视频、3D模型等全方位地演示所学知识,配合小游戏或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塑造中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充分适应大班化的学习模式,生物老师应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能力,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能忽略个体学习需求,而要重视整体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老师的知识水平也是课堂教学内容形式多元化的重要前提。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当下,生物老师也要跟上最新的生物学科发展步伐,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首先,学校要重视生物学科建设。虽然生物属于会考科目,但是初中生物是学生理科学习的基础,学校应完善课堂教学设备,对生物教师团队经常性开展培训工作,建设一流教学团队。其次,生物老师也要时常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老师也可以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借鉴各学校的优秀生物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认知思维。
(三)积极调动学生实践探索能力
生物实验课程是中学生物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学生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初中生物要把实验课程放在核心位置。学校可以考虑加强对生物实验设施、实验室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构建良好的环境。老师可以把理论学习与实验课程相结合,将学生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当作重点目标。例如,在学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这一章的内容时,呼吸运动的原理与过程对于没有物理基础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此时老师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解析原理后,再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组装、操作呼吸运动的过程,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验观察相结合来认识呼吸,对所学知识点有更全面且清晰的掌握。此外,老师可以多多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培育学生对课本之外的探索能力,在观察中提出問题、解决问题,让生物学习走出课本、融于生活。
三、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是学生系统性学习生物学科的起点,启迪着学生对自然的理性认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树立现代式教育理念,注重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及形式,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的延展性;积极调动学生实践探索能力,让生物学习走出课本、融于生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立德树人”的目标下引领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保声.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生物技术世界,2016(03):277.
[2]黄文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18(23):119.
[3]张佳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及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240.
(作者单位 曲阜市杏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