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2021-01-03 22:00蒋鹏飞彭俊彭清华
中医药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葡萄膜肝胆病机

蒋鹏飞,彭俊,彭清华,3*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中医药防治眼耳鼻咽喉疾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208;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葡萄膜又名色素膜、血管膜,其前段为虹膜,中医学称之为“黄仁”,中段为睫状体,后段为脉络膜。由于睫状体与脉络膜无相应中医形态学名称,故中医学认为葡萄膜病是以黄仁为病变中心的疾病[1]。虽病位在黄仁,但在症状表现上,以瞳孔最为明显。葡萄膜病病因较为复杂,可由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引起。外因多与风热外袭、风湿流窜,湿热邪毒滞留伤及黄仁有关。内因多与肝胆火盛,黄仁受灼,或湿热内蕴,熏蒸黄仁,或热毒伤阴,虚火上炎有关,病程迁延,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者亦可见。不内外因多与外伤相关,如撞击伤目,真睛破损,眼内异物残留,化学性灼伤等,也可见于内障手术后,花翳白陷、凝脂翳等病失治误治后黑睛破溃,邪毒侵入,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热与邪毒结合而发病[1]。本文介绍了常见葡萄膜病的中医治疗现状,希望对眼科临床诊疗有一些帮助。

1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又称急性前葡萄膜炎,与中医学瞳神紧小类似,指瞳神紧缩变小,甚至如粟米、针孔,并伴有目赤疼痛,畏光流泪,黑睛内壁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的眼病。本病常双眼发病,但可有先后之分,轻重不同,易复发。瞳神紧小首见于《证治准绳》,但早在《外台秘要》就有对其论述:“瞳子渐渐细小如簪脚,甚则小如针,视尚有光,早治可以挽住,复故则难。”并对其病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患者因恣色之故,虽病目亦不忌淫欲,及劳伤血气,思竭心意,肝肾二经俱伤,元气衰弱,不能升运精汁以滋于胆。胆中三合之精有亏,则所输亦乏,故瞳中之精日渐耗损,甚则陷没俱无,而终身疾矣。亦有头风热证,攻走蒸干精液而细小者,皆宜乘初早救,以免噬脐之悔也。”《秘传眼科龙木论》中有“瞳仁紧小”的记载。《原机启微》将本病称为“强阳搏实阴之病”,认为强阳为热,实阴为湿,阳气强盛而转阴,阴气坚实而有御,湿热盛则阳气盛而阴气实,阴阳俱盛,神水为肾之精,肾水充实,又受火搏,症见神水紧小,渐如菜子许,神水外围,相类虫蚀者,但视力尚可,仅微觉眊燥羞涩,代表方抑阳酒连散。《审视瑶函》称本病为瞳神缩小症,提出以清肾抑阳丸(由寒水石、黄柏、生地黄、知母、枸杞子、黄连、白茯苓、独活、草决明、当归、白芍组成)治疗,久服可阳平阴常。《目经大成》说:“此症谓金井倏而收小,渐渐小如针孔也,盖因劳伤精血,阳火散乱,火衰不能鼓荡山泽之气生水滋木,致目自凋,而水亦随涸,故肾络下缩,水轮上敛。甚则紧合无隙,残疾终身矣。治宜大补气血,略带开郁镇邪,使无形之水得以下降,有形之水因而上升,其血归元,而真气不损,或少挽回一二。”本病外邪以风邪为主,风热外袭,内侵于肝,循经上犯,灼伤黄仁,展缩失常;或风湿入侵,留连关节,流窜经络,与热相结上扰目窍,以致瞳神紧小。脏腑病机与肝、胆、肾最相关,肝胆湿热蕴结,湿热上犯,蒸灼黄仁;或房劳过度,伤及肝肾,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黄仁受灼;或肾阳亏虚,精气难以上承,目失濡养,以致瞳神紧小。

从脏腑病机立论,辨证论治本病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如金廷恒等[2]以加味丹栀逍遥散(白术15 g、柴胡10 g、茯苓30 g、山栀子12 g、赤芍15 g、牡丹皮12 g、泽泻15 g、车前子10 g、吴茱萸10 g、甘草5 g)联合西药治疗肝胆火炽型急性前葡萄膜炎,中医疗效积分、综合临床疗效、炎症因子表达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何巧玲等[3]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将虹膜睫状体炎分为4种证型,分别予以不同方剂治疗,阴虚火旺型,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0 g、黄柏10 g、熟地黄15 g、泽泻10 g、山药12 g、山茱萸12 g、麦冬10 g、枸杞子10 g、女贞子10 g、甘草6 g、牡丹皮10 g和柴胡10 g);风湿夹热型,治宜祛风清热除湿,方用抑阳酒连散加减(寒水石15 g、独活10 g、黄柏10 g、防风10 g、知母10 g、败酱草6 g、苦参10 g、羌活6 g、白芷6 g、生甘草6 g、黄芩10 g、栀子10 g、黄连10 g和防己10 g);肝胆火炽型,治宜清泻肝胆实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 g、柴胡10 g、泽泻10 g、车前子10 g、木通10 g、生地黄10 g、当归10 g、栀子10 g、黄芩10 g、甘草5 g、金银花30 g和蒲公英30 g);肝经风热型,治宜疏风清热,方用新制柴连汤加减(柴胡10 g、黄连10 g、山栀子10 g、黄芩10 g、赤芍8 g、甘草6 g、荆芥10 g、防风15 g、龙胆草10 g、木通10 g和蔓荆子10 g)。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

针刺治疗本病也有较好疗效,如赵龙妹[4]将本病分为4种证型,分别予以不同穴位针刺,肝经风热型:阳白穴、光明穴、侠溪穴、合谷穴、太冲穴;肝胆火炽型:行间穴、三阴交穴、曲池穴、大椎穴、太冲穴;风湿夹热型:承山穴、丰隆穴、梁丘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肝肾阴虚型:神门穴、内关穴、照海穴、肾俞穴、足三里穴。较未分证型针刺疗效高、治疗时间短,随访半年发现辨证选穴组复发率低于未分证型组。

2 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本病与中医学瞳神干缺类似,多由瞳神紧小后失治、误治,黄仁与晶珠发生粘连,瞳神边缘参差不齐,形如锯齿或花瓣,并伴有视力低下的眼病。瞳神干缺首见于《银海精微》:“瞳神干缺者,……因夜卧不得,肝藏魂,肺藏魄,魂魄不安,精神不定而少卧,劳伤于肝,故金井不圆,上下东西如锯齿,偏缺参差,久则渐渐细小,视物朦朦,难辨人物,相牵俱损,治法宜泻肝补肾之剂。”《秘传眼科龙木论》说:“此眼初患之时,忽因疼痛发歇,作时难忍,夜卧不得睡,即瞳人干缺。或上或下,或东或西,常不圆正,不辨三光,久后俱损,大人多患。其瞳人或白黑不定,白者脑脂流下为患,黑者胆热,肾脏俱劳,肝风为患,宜服泻肝汤,镇肝丸,立效。”《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将本病归于外障眼病,认为本病多因头疼而起,但究其根本原因,为肾虚肝热,并提出“瞳仁小者,肝之实也;瞳仁大者,肝之虚也”,治疗当补肾清肝。《原机启微》描述为:“若瞳神失去正圆,边缘参差不齐,如虫蚀样,黄仁干枯不荣,则称瞳神干缺。”本病与多肝胆相关,肝胆火盛,上炎于目,灼伤黄仁;或肝胆余邪未尽,上扰清窍;或肝肾亏虚,虚火上炎。

卢山教授认为本病多责之于肝肾两脏,阴虚火旺为本,瘀阻血脉为标,治以滋阴降火,活血化瘀之法,以温清饮合抵当汤(生地黄30 g、白芍30 g、当归15 g、川芎10 g、黄芪30 g、黄芩15 g、知母20 g、黄柏15 g、大黄15 g、桃仁15 g、水蛭15 g等)治疗[5]。以养阴凉血方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在总体疗效、视力改善、复发率等方面比较均优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P<0.05)[6]。

3 中间葡萄膜炎

中间葡萄膜炎是指发生与睫状体扁平部的慢性炎症,又称周边性葡萄膜炎、睫状体扁平部炎。无对应中医病名。本病初期对视力影响不大,随着病程进展,可因晶体混浊或并发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而影响视力。多发于青壮年,多双眼发病。水肿、渗出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病因较为复杂,可因肝郁气滞,木不疏土,脾气不升,痰湿内蕴,上扰目窍;或湿热内蕴,上淫眼目,熏灼目窍;或痰瘀互结,阻滞气机,阻碍神光发越;或因肝胆火盛,上犯清窍,煎熬津液,炼液为痰,痰火壅盛于目;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上扰目窍,亦可引起本病[1]。

4 交感性眼炎

交感性眼炎是指一眼为物所伤,而致真睛破损,或内障手术后,发生瞳神紧小或瞳神干缺症时,另一眼发生不明原因的类似病变。无对应中医病名。是眼外伤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尚不明确。本病多因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衰,当眼球为外物或手术所伤后,邪毒乘虚而入,郁而化热,热毒相结,上犯于目;或因热毒之邪内犯,客于肝胆火盛之人,火毒上攻于目。

目前本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如任晓冬等[7]将本病分为3种证型,肝经风热型:治以清肝火、祛风热,方用新制柴连汤加减(龙胆草12 g、栀子12 g、黄芩10 g、黄连10 g、荆芥10 g、防风10 g、蔓荆子10 g、柴胡10 g、赤芍12 g、木通8 g和甘草6 g);气血两燔型:治以清气凉血,方用加减化斑汤(生石膏30 g、石决明15 g、玳瑁片15 g、玄参15 g、生地黄20 g、知母10 g、山药15 g、牡丹皮10 g、葛根10 g、青黛20 g、紫草15 g和甘草6 g);脾肾两虚型:治以健脾补肾明目,方用加减陈夏六君子汤(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5 g、半夏10 g、陈皮10 g、甘草6 g、女贞子12 g、枸杞子10 g、菟丝子10 g和淫羊藿10 g)。

5 葡萄膜大脑炎

本病初期有头痛、头晕、发热、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昏迷等脑膜刺激症状,以及视力、听力下降,睫毛、眉毛、头发变白,秃发和皮肤对称性发白等,又名特发性葡萄膜炎、葡萄膜大脑膜炎综合征、小柳-原田综合征等。小柳综合征以前部葡萄膜改变为主,毛发皮肤改变较多,又称眼前节性原发性葡萄膜大脑炎。原田综合征以后部葡萄膜改变为主,毛发皮肤改变较少,又称眼后节性葡萄膜大脑炎。本病外因多为湿邪留滞,郁而化热,内因多与肝郁化火,肝胆蕴热,上攻于目,或火热内蕴,遏郁化毒,火毒升扰,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有关。本病可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急性期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加减化斑汤;中期以养阴生津,疏风清热为主,选方养阴清热汤;后期治以养阴清热、温补脾肾的加减金匮肾气丸[8]。

6 白塞综合征

本病又称眼、口、生殖器三联症,眼部表现为复发性瞳神紧小症,伴有口腔、会阴部黏膜溃疡,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双眼发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终至失明。中医虽无对应病名,但根据本病病因、病机与临证表现,与狐惑病相似,《金匮要略》说:“狐惑之为病,……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鸩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诸病源候论》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脾胃虚弱,为水湿所乘”。《备急千金要方》说:“其面目翕赤翕白翕黑,毒食于上者则声喝也,毒食下部则干咽也,此由温毒气所为。”温热病治疗不善,郁热滞留,或湿热阻于中焦,循经上下,可熏蒸黄仁、口腔、咽部及下阴。

本病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临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肝脾湿热证以三仁汤加减治疗,热郁血瘀证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治疗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常规西医治疗提高(P<0.05),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较常规西医治疗下降(P<0.05),低钾、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少于常规西医治疗[9]。本病病机乃热毒瘀相结,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联合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在中医症候积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10]。

7 化脓性葡萄膜炎

本病多因目珠被外物所伤,穿孔或异物残留,或白内障术后、凝脂翳造成黑睛破溃,毒邪外袭,亦可因疮疡经治不愈,毒邪内蕴引起。发病迅速,易蔓延、易扩散,脓液可由前房波及球内。中医学无对应病名,但根据本病初期症状表现与《世医得效方》论述的“黄膜上冲”相似:“黑睛从下生黄膜上冲,疼痛甚至闭涩难开,此脾受风食毒而作,宜服犀角饮。”《目经大成》说:“此症于风轮下际金位之间,神膏内生物黄色,状如鸡脂。稍轻者若黄浆小疮,外面无有,俨人指甲根白岩相类,非针药所能及者。势大不消,必冲出风轮,其睛随破而眇。即不然,金井立散,黑神败而失明。”《目经大成》认为本病称为“黄膜上冲”不妥,谓“盖液类浆水,比喻恰切,膜系皮属,凡薄而嫩、厚而韧、不动紧着者皆是,讵能上冲?”故《目经大成》认为应称为“黄液上冲”。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类似《世医得效方》所属“突起睛高”的症状,“风毒流注五脏,不能消散,忽然突起痒痛,乃热极所致,宜泻肝散。”《秘传眼科龙木论》亦有相似症状记载:“此眼初患之时,皆因疼痛发歇作时,盖因五脏毒风所致,令睛突出。此疾不宜针灸钩割,只宜服退热桔梗饮子、还睛丸。”本病较为凶险,毒邪过盛,化热燔灼,目络阻隔,壅遏成脓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8 小结

葡萄膜病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些葡萄膜病可致失明,预后不佳,因此,对葡萄膜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尤为重要。鉴于葡萄膜病病因病机的复杂性,中药联合西药的在葡萄膜病的治疗中常可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仅介绍了部分葡萄膜病的病因病机与中医治疗现状,尚不全面,希望今后有更多中医药治疗葡萄膜病的报道,为葡萄膜病的诊治提供借鉴与思路。

猜你喜欢
葡萄膜肝胆病机
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儿童葡萄膜炎86例临床特点分析
关于葡萄膜炎的那些事!
葡萄膜炎:可致盲的眼病
敬民深处见肝胆
燥邪致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