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闻钰 蔡苏琼
(1.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2.温州市标准化科学研究院,浙江 温州 325027)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不同孕育不同的生命,营商环境之于企业亦如水土、亦如空气。从国际来看,各国经济体前所未有地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从国内来看,各地方亦高度重视形成百舸争流之势。[1]市场监督管理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法规落实、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有序运行、规范市场主体经济行为、保障经营者与消费者权利和义务等方面起着巨大积极作用。近年来,温州市在市场监督管理方面主动作为、开拓创新,推出了效果显著、群众满意、顺应市场规律的营商环境优化举措,但距离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相比,优化营商环境依然任重道远。因此,面对浙江省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温州市建设“五城五高地”的总要求,进一步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现代化市场监管治理体系,改善现状和不足,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策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营商环境”,源于世界银行2003年开始的“Doing Business”项目调查。世界银行以降低经济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主线,选取了与企业经营周期息息相关的11个领域,并对各个领域中的办理程序、时间、成本、标准、监管等方面进行量化统计,最终形成对各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罗培新(2020)认为通过简化程序、缩短时间、降低成本、统一标准、规范监管,可以实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目的。沈荣华(2020)则认为尽管该指标体系具有可量化、可比较、可竞争以及可改革性,可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参考框架,但仅限于制度性领域,只能狭义理解,并没有包括与市场主体成长相关的所有领域。娄成武等 ( 2018) 则认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具有自由主义价值倾向、数据可靠性不足、适用性差等缺陷,对我国营商环境评价并不准确。而在刘智勇等(2019)看来营商环境从广义上理解是政治制度、法律、政策、社会文化、历史传承、地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政企关系等要素的复杂融合体, 但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优化营商环境,构建真实反映我国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的相关研究并不丰富。2019年10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发布,在总则中指出,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营商环境定义为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要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通过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优化路径,在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引领和督促下,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6]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营商环境的界定从广义上理解是复杂融合体,从狭义上理解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但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因时、因地制宜,在实施优化落地时应当从实际国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区域特色,各行政职权部门应厘清彼此职能边界,以法制政策为依据,通过及时有效的解决具体问题,不断地实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从而最终达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目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为直接服务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一线行政职能部门,在实施“放管服”深化改革落地时,在原有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四个落地方向。
一是精准帮扶企业纾困解困、增强活力,引导市场自行调节机制逐步恢复,为全市37227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补助“两直”资金5.73亿元,兑现率100%[7]。二是构建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保护“温州模式”,建设市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108家,示范园区10家。[8]三是搭建小微企业信用“赋分”模型,通过信用评级评价系统,大大提升中小企业授信授托便利度。将资产信用化、信用资金化、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打通缺少抵押品、担保费用高等融资堵点,截至2020年9月底已授信融资10.5亿元[9]。
一是厘清行政权力边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制度治理。2019年出台“42条”减负政策,“惠企28条”“稳经济32条”“金融支持12条”等7个惠企政策举措,共惠及市场主体152万个(次)、消费者337万人,截至8月底,已为企业降本减负335亿元,是2019年总和的1.5倍。[10]二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执法水平。三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淬火炼真金,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自我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机制。
一是主动上门服务,疫情稳定后主动上门服务、产业园区定点“随叫随到”服务,全力恢复全产业链。二是快捷便利服务,布设“瓯e办”便民服务终端,使温州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掌上可办率98.3%。[11]三是创新高效服务,率全国之先推行“最多评一次”改革,杜绝重复评估。推出具有温州特色的“易企办”,实现企业开办程序“网上办、一表通、当日结、零成本”,每年为企业减免费用3000余万元。全面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试点,全省率先推出药品零售行业“一业一证”改革,获批“跨地区迁移‘零跑次’改革”全省唯一试点。
一是强化独特优势,做好“鸟巢计划”工作。依托浙江省首个融合移民事务、为侨服务、法律服务等涉外服务为一体的国际服务中心,以温州为侨服务“全球通”平台为基础,积极做好引凤回巢的服务工作,使温商回归来温投资成为新常态。二是积极融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助更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2020年5月,温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65.9亿元,同比增长35.5%。[12]三是鼓励国内外经贸人文交流,讲好温州故事,打造重要窗口。
一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不足。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对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应用不够,线上线下融合不够,供销两端匹配效率不高、匹配成本较高。二是知识产权维权成本较高。当前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制度是导致维权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13]。三是市场机制失灵需要矫正。信用平台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则导致融资授信成本高,企业为降低融资成本,便尽可能占有应收账款,致使企业回款周期变长[14],债权债务关系无法及时处理,在市场准入条件宽松情况下,僵尸企业数量随之增加,于是反向造成金融体系受损、税负扭曲、失业增加、妨碍创新,最终导致市场机制失灵。[15]
一是新型经营模式对传统治理模式提出更多挑战。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形成的新型经营模式导致越来越多的行业向“无界化或跨界化”发展,传统的“分段治理”市场监管模式在界定监管边界、主体、手段方面力有不逮。二是部门内部仍需进一步整合。2018 年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将原有分布在八个部门的职责整合成“一大两小”的市场监管机构,即市场监管总局及由其管理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药监局。[16]目前已初步完成了体制的“物理整合”,但内部职能的“化学融合”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清单式治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之间有机衔接、系统设计机制尚未形成,清单制定程序中人大、政协、检察机关自始至终缺席,清单制定后的运行和评价缺少社会公众参与机制[17]。
一是跨部门协同不流畅,办事效率有待提高。仍有部分部门在“双告知”中对彼此的职能不明确,习惯性坐等市场监管部门发现违规市场主体,没有及时开展后续工作,影响了群众的认同感,在群众眼中是另一种推诿方式。[18]二是跨省通办便利化有待提升。跨区域通办存在异地数据资源无法整合共享、没有统一业务操作规范、各地标准不同,由此导致办事人需要多地跑、等待久、办事慢的情况。[19]三是信息融通壁垒需进一步破除。目前在信用信息平台之间、行政司法部门之间、异地区域之间存在信息壁垒。
一是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温州出口产品存在同质化竞争、品牌认可度低、缺乏核心技术、附加值低等国际竞争能力不强的问题。二是经贸人文国际交流水平较低。国际规则认可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在公共服务方面缺少国际背景人才配置,对高端人才的回温率也比较低。[20]三是基础设施对外辐射力较弱。面对当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大背景下,温州机场的区位优势、国际功能和区域辐射能力有待强化,港口国际功能较弱,港口基础设施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足,万吨级以上泊位占比仅6.7%。[21]
一是升级五化市场,打造放心消费,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可以菜市场和专业市场达到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征化、规范化等“五化”建设为契机[22],引入“互联网+集约生产配送+共享经济+时尚”创新经营模式,以市场为线下供销集散地,以“互联网+大数据”为生产、配送、消费等信息提供线上匹配手段,以专业监管为品质安全消费保障,以共享经济方式达到化零为整规模效益,以融入时尚审美元素提升消费体验,打造“省跑、省力、省事、省心、省钱”的放心消费营商环境。二是完善知识产权登记信息,降低维权成本,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梳理司法维权中证据链节点,将知识产权登记信息与之匹配,建立与司法、金融机构在知识产权的申请、形成、登记、变更、抵押、许可、转让、注销、侵权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对称让侵权行为更易察觉,进而导致维权成本下降。三是加强企业经营预警管理,矫正市场失灵。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税务部门、经信部门、统计部门依靠大数据技术,测算各个行业财务指标均值,依靠不同行业特点搭建财务风险量化模型,设立重要性水平预警线,并在“双随机一公开”抽样检查对此类企业进行重点识别,从而对其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同时在查处后,要完善信用平台信息与税务、司法、金融等部门信息通融,使受处罚对象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增加违法成本,矫正市场失灵。
一是要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致力提升监管水平。互联网正在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随着线上线下的深度交互融合,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生活状态和社会属性正在逐渐被数据记录和识别,而后被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群体细分、归类,再由人工智能精准识别并匹配推送给潜在客户,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后的体验和评价又以数据形式迅速反馈给生产端,促使生产升级优化。在供给侧和消费端之间的循环影响越来越频繁迅速的背景下,违法违规行为势必也会随之增加,只有与时俱进自强不息,不断提高监管水平,才能在新发展格局中更好的维护市场良好有序运行。二是加速内部职能融合,致力打造铁军队伍。树立“市场监管人”理念,建立多元协同的高效监督体系。致力打造思想上同心同德、理念上崇尚法治、政治上同向同步、纪律上规矩纯洁、态度上亲切热情、行动上相互配合的全方位铁军队伍。三是完善清单制度建设,致力现代化治理。深化清单公开化,利用多种形式、多种信息渠道使公众不断了解明白清单内容、事项办理流程、实施状况,不断提升民主化治理水平。构建科学的清单治理法治保障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人员、智库专家、企业代表、基层代表等展开充分讨论,促进清单式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一是开展内部公办升级改革。完善跨部门平台信息互通,梳理部门之间信息输入异同点,明确形成数据采集共识,开展内部信息最多录一次的办公升级改革,同时内部办公升级改革中大力培训,提升职工在线办公、数据查询传输分析能力,改变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仅处在辅助办公、在线办事等相对浅的层次,实现技术与管理、制度的融合,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完善跨省通办平台建设。形成温商全国版图,要积极的与温商比重较大的或线上政务服务水平发展较高的省市协商沟通,签订跨省通办落地协议,完善跨省通办平台建设。对于引进的异地人才、重点项目、优质企业,在跨省通办未完善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适度提供代办服务,以使其更快稳定下来,更快对温州产生信任感、归属感。打造跨省通办稳定、专业的人才队伍,积累经验,并逐步形成项目指南、办事流程,逐步实现与全国各省市跨省通办。三是完善信用平台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推进,商业信用平台迫切希望获取政府公共信用平台数据,以更大限度挖掘商业价值。政府信用平台则希望获取商业信用平台数据,减少监管成本,提升治理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共资源的分配正义难题。[23]
一是引导企业提优提质。围绕核心产业协助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引导企业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守住底线的前提下,在企业生产经营、智库、法律、服务中介等领域牵线搭桥,精准帮扶优势企业整合资源。二是积极配合对外辐射的配套设施与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提升过程中需要主动做好对接工作,加强多部门多行业联动合作、联合治理效率效果使温州早日建成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升温州城市首位度。
温州市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策略,在市场化方面在贯彻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意图同时应当尊重市场机制,与时俱进采取数字化技术引导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维持市场秩序矫正市场失灵;在法治化方面要在知法、懂法、守法、执法、普法等方面淬炼铁军队伍,营造法治环境;在便利化方面要深化数字化、信息化共享办公,做到有效、实用、亲民、便民、爱民,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社会氛围;在国际化方面要开放友好、取精去糟、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和提升对外辐射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不断进步没有终止的过程,随着数字化深度发展,如何平衡数据安全与信息共享,维持多元主体利益的良性博弈,实现良好的公共治理环境,这将是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