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婉林
(甘肃省静宁县威戎小学,甘肃 平凉 744000)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而从我国小学语文阅读难、写作更难的教学现状来看,仅仅靠教师的口头教学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无法实现的。对于“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有些教师认为只是在课堂上动动笔就行,在阅读教学后让学生象征性地仿写几句,就算是做到了“读写结合”。因此,小学生阅读难、写作更难的教学现状一直没有得到改善。而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写作技巧,它围绕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特点、文本内容和中心思想而进行。作为语文教师,应对“读写结合”教学手段的运用进行深入研讨。
写好文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而小学语文课程主要是为了学生打好语文基础而设立。所以,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章基本上都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和教育价值,特别是在文章结构、修辞、中心、写作手法和寓意等方面,无一不是各具特色,令人回味无穷。其中,也有部分是出自名人之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教育元素,把“读写结合”教学手段充分践行到课堂中。
小学生作文在表现形式上,“流水账”形式占比较大。比如,描写熊猫的作文,学生一般会根据电视上所出现的熊猫形象来进行描写:体态如何、颜色特点和身形特点等等,一篇文章下来,真情实感的流露基本没有。而在阅读描写熊猫的相关文章后,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慢慢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熊猫,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吃食习惯和作息规律等等,从而层次分明地把熊猫形象刻画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时,就会知道如何着手准备,从哪切入展开描写,其写作水平也会有显著的提升。
当前,大部分小学生的节假日都被满满的兴趣班、补习班占据,在他们的认知中,课堂上,教师不管不顾地把知识强塞给他们,要求他们学习接受。在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后,回到家理所应当放松身心,看看动画片,开展一些娱乐活动。而就算是小学生不厌其烦地看了《黑猫警长》数次,脑海中对猫的概念还是很模糊。在此基础上,阅读与猫相关的文章,可以让小学生对猫的认知更加清晰,进一步了解猫的习性和品格特点。并且,还可以侧面刺激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让小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继而深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著名学者曾说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迈出的第一步。在生活中,若是学生喜欢阅读并一直坚持下去的话,那么他可以学习到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在一定阅历的支撑下,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可以快速找出文章中心内涵,抓住文章主旨。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这一课文时,就有许多学生无法在学习之后即时感受到文章中父亲的教导。再加上,学生日常很少阅读,一时间对课文的阅读也表现得兴致缺缺。而平时就喜欢阅读的学生,不但对文章阅读兴致勃勃,而且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感悟到作者倾注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对课文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学生主动的学习状态下,课堂效率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制定上一般会从三维教学目标出发。其中,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无法确切得知的,主要是因为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生成和传递是隐形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所谓情境性读写结合,即教师在学生情绪达到顶点时,因势利导为学生构建的一个互动平台。在这一平台中,使学生把自身隐形的心理各方面活动表现出来,从而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有一个确切的把握。一般来说,情境创设都是因地制宜,围绕课文内容,去烘托课堂氛围带动学生情绪。在学生情感上升之际,教师顺势引导。不然的话,很难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达到妙语连珠的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这一课文时,由教师带着学生去多次阅读课文,把伯牙遇上子期的情不自禁、欣喜若狂情感烘托到淋漓尽致时,插入一段读写结合小练习。如:“伯牙觅得知音钟子期,欣喜若狂感慨道:善 哉,善哉,_________。”这时,学生应答:“世间知音,唯有钟子期也。”还有学生回答:“得此知音,此生无憾。”学生的回答皆是在课文情感的带动下有感而发,是对伯牙情感的精准感悟。而教师适时地引导,恰好给了学生抒发情感的机会。除了这一课文外,情境性读写结合策略还适用于许多课文,就像《凡卡》一文,教师可以在课堂尾声引导学生想象爷爷收到凡卡来信时的场景和喜悦情感。
一直以来,新课标都把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当作教学重点。所以,读写结合教学不能一味地追求语文方法训练,也要关注到语文人文性的体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三观,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读写结合教学手段的创新上,就需要教师去深入钻研,推陈出新。
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文时,有一段篇幅主要是描写鲁迅为受伤车夫包扎伤口的动作。这时,教师就可以大胆创新,让学生细细揣摩鲁迅的动作,并进行课堂表演。在学习《再见吧亲人》这一课文时,整篇课文都是站在志愿军的角度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尝试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想象志愿军的亲人们会对他说些什么。在学习《詹天佑》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詹天佑为对象,写一段墓志铭,以此向学生渲染詹天佑的爱国情怀,熏陶学生。
实际上,语文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积累过程。学习语文就像花钱和攒钱一样,只有钱攒得多了,花钱的底气才会足。底气带来的自信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攒钱的好处。当然,积累性读写结合并不只是摘抄记录那么简单,而是在积累的过程中进行赏析,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去探究文本内涵。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山中访友》一文时,其中有一句这样写道:“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学生就可以从其表现手法入手,去品味作者思想感情。再比如《草虫的村落》这一课文,在描写上运用想象手法居多,学生就可以根据其描写手法进行分类,针对性去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知识也不是凭空得到的,必定是有所依仗,最大的依仗就是国文教本。”而语文教材就是其中之一,它经过教育领域的众多权威专家反复斟酌、精心筛选,而挑选出的最典型的学习范本。基于此,教师在开展仿写性读写结合时,最重要的就是把文章中的每一个引人深思的地方深度挖掘。仿写性读写结合,首先要进行的就是仿写词,把一篇课文中比较有价值的词单独拿出来,让学生去自由造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去亲自动手实践,从而达到内化吸收的效果。和传统的默写、听写等方式相比,其效果会大幅度上升。其次,要进行的就是仿写句。在仿写句子时,应从表达形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三个方面去进行设计。比如,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比喻手法的运用,去进行仿写。最后,要进行的就是仿写段。段的仿写其精髓在于谋篇布局上,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布局精妙的课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虚实对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隔行分段法等等。这些结构布局方法教师都可以运用,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并根据学生仿写段落进行指导,以便学生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把读写结合的效用性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