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兴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永平第一中学,云南 永平 672600)
高中学生不同于其他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思想上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而这对高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工作,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生活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找准人生目标,让学生爱上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将会成为学生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因为当下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更加喜欢利用电子媒体进行阅读,但是经过实践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电子阅读模式缺乏系统性而被称为“文化快餐”,虽然方便快捷,但是时间久了就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在2017年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不管是高中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不可以忽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综合这些因素可以得出在教学中纸质版的整本书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本文将针对在高中整本书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分析。
没有突如其来的兴趣和热爱,阅读并不是几分钟就能够见到成效的事情,阅读是一种习惯,就像酿酒,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培养,所以教师想要让学生长期进行阅读,就要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模式。例如让学生阅读国学《论语》,理解和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以及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先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让学生爱上《论语》,根据《论语》中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朝圣”的画面导入接下来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学生看到朝圣这个字眼,恐怕首先会联想到叩拜和虔诚的态度、祭祀等。接下来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借助于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红河谷》这部电影,让学生通过观看《红河谷》里出现的场景里面的人们祭拜的场景,体会那种令人震撼的感觉。还有在我们中国山东孔子庙,我们去山东时也会把去参拜孔庙作为“朝圣”。这其中的原因就需要学生深入地学习了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阅读《论语》,并从中去学习感受孔子光辉人格的魅力,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对《论语》的阅读兴趣。
我们要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课堂,教师要加强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论语》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诵读法和讨论点评法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从原本的教学理念中抽离出来,从“圣人”的教学地位中慢慢地退下来,转而变成学生身边的教练,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论语》中主要是讲述了一些孔子和其弟子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孔圣人弟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其中的思想。《论语》中的描写语言简练但是意义深远,所以在学习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经常进行诵读,并且为学生营造一种背诵课文的气氛,然后让学生自行学习理解文中的含义,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点评的方式,对其中的内容、写法加入自己的想法,由于《论语》对于我们而言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所以学生在没有接触过就会认为《论语》是没有意义的,而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论语》的价值,让学生知道尽管《论语》已经距离我们的时代过去甚远,但是这其中的光芒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黯淡,相反时间反而验证了《论语》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学习《论语》可以帮助其丰富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在心里树立要学习《论语》中的“君子”,明白人性本善,我们要一心向善,毕竟人生而不为“人”,我们应该要努力靠近“人”这个概念。在《论语》中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些理念,告诉我们要知道学习并不是学习过后就完事了,而是要不断地复习,不断地从学习过的知识里面去“提取”新知识。还有“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晚上我们都要回忆一下自己白天的过往,然后进行复盘思考一下自己今天有没有浪费,以及孔子曾经讲过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等言论,让学生知道每一个阶段自己都有任务和目标,要不断地为自己树立新的目标并且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去努力。《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一直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现在的教育去学习,而《论语》中一般讲的无非这样几点,关于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目的。在学习《论语》中我们更应该去证悟圣人之道也就是天地之道,从而让自己的爱心、勇敢、智慧来自真实的本性,让这些美好的品质可以像天地万物般生生不息没有止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因为外界的事物改变自己的心态。
人们学习就是为了掌握知识,随着时间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要充实自己,让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增长智慧,从而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人要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现在社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极其迅猛。如果一个学生不学习并且放弃充实自己,那么将无法了解和掌握这个社会的基本生存技能。而《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里面有很多谈及做人、做事的问题,这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要知道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因为它不仅仅是作为文献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更是因为古代圣贤对永恒人性和人类社会的深刻洞悉,集结了众多古代圣贤的智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为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从而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树立自信心,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基于整本书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材施教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内涵,教师选择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需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知道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让学生可以扬长避短,在高中语文阅读的课堂上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得最好的发展。因材施教的模式在《论语·先进篇》中可以看到,原文为“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孔子对于不同的学生问一个相同的问题,都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回答,这就是最为典型的“因材施教”。学生里冉有的性格相对谦逊而办事方面却会有些不够果断犹豫不决,所以在面对冉有问“闻斯行诸”时,孔子就会立刻鼓励他,做事应该临事果断一些。可是子路的性格则不同逞强好胜,做事考虑不全面,所以在问“闻斯行诸”时,孔子的回答是在遇到事情时一定要先听取别人的意见,多考虑一下再行动。而这种教学模式流传到现在则更为具体,其中因材施教不仅止于此,还要“因性而教”“因龄而教”,这也是因为在古代女子不可以跟男子一样接受教育,所以就没有“因性而教”的问题,可是社会发展到现在,因材施教的概念里应该加上“因性而教”,因为男生、女生在生理、心理上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女生相对早熟,所以在低年级时语言能力和机械记忆能力一般要优于男生。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中机械知识就会减少很多,更多的是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高了一些,男生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看到男生和女生的不同,从而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进步。
基于整本书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教学时要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在整本书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