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用谈真实情境下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为例

2021-01-03 19:29
课外语文 2021年15期
关键词:纳兰情境活动

叶 凌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江苏 常州 213000)

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必然要在情境中对语言产生体验和情感,通过丰富的积累内化后形成语言的智能,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我们的语言教学就应该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教学转向语用教学。

在语文学习中,课堂情境就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良好的、真实的课堂情境,不仅能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参与,还能凸显语文学习的实际效能,有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多元价值。

因此,语文教师应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的要求,培养和提升学生语用能力,在课堂真实情境中,设计与学习任务匹配的学习活动并进行恰当适切的推进,从语用角度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提升,形成语文素养。

一、设计与学习任务匹配的学习活动

学习科学更深入地揭示了情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所有的知识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的;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结果才能被激活,从而指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运用和学习的迁移。那么如何设计出与学习任务匹配的学习活动并进行活动推进呢?

(一)学习活动情境

1.依据文本特点

《长相思》是一首词,简短凝练。需要反复诵读,把握诗词的韵律美,老师在行课伊始就引导学生从“更”发现押韵,并且反复多种形式诵读。并且在接下来的活动设计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品读感悟。最后还练习吟唱,把古诗词的韵律美完全展现出来。

【片段一】师:我们再看“更”这个读音,后鼻音。在这首词当中后鼻音的字还不少,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了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后鼻音,读起来感觉非常押韵。

师:古诗词很讲究韵律美。

【片段二】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相思》,我们知道纳兰和将士们虽然身向榆关,但是却心系故园。在整首词当中,在行军的途中,纳兰将自己的一腔思乡之情寄托在了哪?——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帐灯火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那份绵长的思念。 其实词是可以唱出来的,《长相思》也不例外。

生:唱《长相思》

师:你看经典真的是有流传的,只要我们唱出自己的旋律,我们都可以成为经典传唱人。

2.链接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聒”这个字,左边是耳,右边是汉字舌,有意也有情。看嘴巴发出的嘈杂声音感觉像箭一样射向耳朵,让人多不舒服。聒碎乡心的仅仅是风雪声吗?

生1:还有是纳兰思乡之情的声音。

生2:因为北京有他的家人会在风雪的时候为安慰他,有亲人的陪伴,风雪再大也不觉得寒冷。我觉得应该是他现在身处在外地,内心是寒冷的,而他在自己的故乡有家人和亲人陪伴着内心是温暖的。

师:好一个内心温暖。此时此刻,故园的情、故园的人、故园的景都浮现在了纳兰眼前,是那么美好。

在学习活动设计中,活动的情境创设首先要与学习任务相匹配,并与文本语境相吻合。或是为活动设立明确的交际对象,使学习任务发挥真实的交际功能;或是为活动营造特定的情绪氛围,使学习任务在促进文本理解的同时,具备情感体验和言语发展的功效。其次,角色代入和角色体验在活动过程中也至关重要。学生角色意识的强化,学生情绪体验的关注,都为确保学生始终融入学习情境,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最后,活动情境需要整体设计,贯穿学习活动,并由文本语境走向生活情境,促进学习迁移,实现语文学习的终极价值。

(二)人际交往情境

课堂上,一旦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呈现了精彩的发言或发言中暴露出语言缺陷,这些都是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生成的宝贵的资源,也是人际交往情境的适用环境。

师:同学们,纳兰与将士们明明心系故园,可是他们为什么还要身向榆关?你想过这个问题没有?你说。

生1:因为我觉得这是皇帝下的指令,在古代皇帝的指令是不可以违抗的。

生2:我觉得他们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师:你悟出了像是和纳兰他们的爱国之心。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词当中,作者选取常见的山水、风、雪这些自然之景,用朴实的景物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著名文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评价:以自然视野观物,以自然之舍念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明显受到现代观念的影响,且对当时的历史事件了解不够,理解出现了一小段偏差,但是这个性化的理解并不影响这个意义的建构,也就是没有影响学生真正理解纳兰性德在诗词中传达的情感。

研究表明,学习者与同伴群体的交互学习、协作学习有助于他们激活知识、作出推断,进而建构意义、实现创新。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包括学习任务的合理分工、学习过程的协作支持和学习成果的分享交流,使合作学习有效开展;在课堂外,微信圈、公众号以及各种APP都是可以借助的资源,可以更好地营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交往情境,使学生在交互学习中感受快乐,获得成就感。

二、借助学习支架推进学习活动

学习支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困难、障碍时可以借助的技术支撑。它是教师“在场”的体现,也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障。特别是面对复杂的问题或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商讨,将任务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结构化的学习活动,规划每一次活动的内容、形式与要求,确保达成目标,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时,课后习题: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一)借助注释

师:请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桌交流。

生:将士们跋山涉水向着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帐篷都点起了灯,风刮了起来,雪下了起来。作者醒来不禁想念起了他的家乡,再也睡不着了,因为他的家乡是宁静的,是美好的,没有狂风暴雪。

师:他不仅能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还能加入自己的理解。

(二)扣关键词

解决这个大问题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紧接着,执教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接下来将进一步品读。我们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长相思》和我们学过的《清平乐·村居》一样,你看它也分为上下阕。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上阕:默读这部分文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呢?

生:作者一连用了两个“一程”,写出了山高水长。我可以看到将士们跋山涉水很辛苦地向前面走着,然后我感觉他们很饥饿,因为这个路很漫长很遥远。

在这一部分,老师试图通过撬动关键词,紧扣关键词想象画面来进一步为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做准备。

(三)拓展资源

有了上文的学习基础,接下来老师进行了拓展性学习资源的补充。

师:山海关就是词中的“榆关”。路程究竟有多远,多艰难呢?我们一起看一看那段行军路线,1682年康熙帝从北京出发前往榆关,最终到达。纳兰作为御前卫士,陪同康熙一行7万人,队伍绵延20里,他们跨越了三个省,往返共80多个日日夜夜。同学们,这么多的人,这么远的路,这么长的时间该多艰难。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去的时候又饿又渴的画面,感受到了他们又饿又渴。

生2:我还看到了路上有重重困难,但是将士们还是会去努力克服。

面对本课课后的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活动的支架,提供相应的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和音频等。这些拓展性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纳兰性德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多元思考、辩证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实现预期目标。

师:此时夜深了,走进营帐,你看到千帐灯下——

生1:我觉得他们在给家里面写信,他们很思念家人,此时的家书抵万金。

生2:我还看到他们坐在桌子旁,对着地图商量着明天的行程,商量明天行军计划。

师:多不容易?这么多的画面就在这短短5个字当中蕴含着,也难怪作者感叹——夜深千帐灯。

课堂的真实情境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方向与路径。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语文学习活动也与思维活动息息相关。因此老师在深度分析了学习任务之后,借助了这样三个学习支架——注释、关键词、拓展补充资料,来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与路径,尤其是为启发学生多角度、开放性、创造性的思考提供了重要的学习支架。

三、形成语用教学的结构新范式

语文课要加强语用训练,势必要变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要加强语用训练,在教学模式上就必须精简对内容情节的烦琐分析,突出语用训练的阅读教学课一般形成这样的教学范式:

语言文字 → 思想内容 → 语言文字

↓ ↓ ↓

弄清字词句→通过词句体会→领悟言语 思想感情表达形式

↓ ↓ ↓

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掌握方法

语用教学要建立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不断生发、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真实情境和语用教学的融合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1.语用学习和内容感悟相融合

2.语用学习和情感体验相融合

3.语用学习和学习活动相融合

解决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之关键在于教学理念融通、思维方式变革和扎实课堂实践,就语文学科而言,核心教学内容就是能够体现“语文要素”这根主线的教学内容,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更加整体性、情境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进行语用教学时,我们要借助创设与学习任务相匹配的真实情境,然后借助学习支架推进学习活动,并形成教学结构范式,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望。从语用角度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提升,形成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纳兰情境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纳兰的雪》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红楼”与“纳兰家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