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名著有效阅读与策略探究

2021-01-03 19:29徐云芳
课外语文 2021年15期
关键词:名著教师教学

徐云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江苏 苏州 215228)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课外阅读可以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展示学生的爱好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而文学著作的阅读则更能使学生打破时空界限,与当代文学、思想艺术大师进行心灵上的交流、生命的对话。可见阅读名著也为初中学生学习开启了一扇通往知识世界的窗户。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更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就现阶段初中学生阅读教学现状来看,主要有教学效率较低以及学生阅读意愿不强两个问题。语文教师要承担教师的责任,勇敢地担负起传承优秀文化和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是让他们吸取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的文化精华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名著的重要方式。下面笔者将对当前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症结进行分析,探讨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探究病因,找寻名著教学症结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练习,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名著,对中学生情感的熏陶、人格构建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们学校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看,情况很不乐观,可以说举步维艰。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上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对名著的重视度不够,阅读量较小。二是快餐式阅读文化的冲击,浅阅读盛行。三是教师对名著阅读与教学的认知力不够,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不力。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而且学习的时间也很紧张,大部分学生将仅有的课余时间花费在掌上游戏上,闲暇时间也是看到书就犯瞌睡。而对于名著阅读也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名著阅读短时间内都不会有很明显的提高。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没有彻底消除,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是没有根本解决,对于名著阅读这种柔性作业,往往能躲则躲。

课堂强调多,课后管理少,这就导致了教师按部就班地上完了所有名著的导读,而部分学生在初三时还没有完成教材所要求的名著阅读量。中考前,老师们只能匆忙应对,学生们则囫囵吞枣在题海中沦为“题奴”。

二、拨动心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一定会让你产生浓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也就能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习才会有成效。首先,我们要让学生觉得阅读就是寻找美与欣赏美之旅。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面对厚厚的《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学生一片茫然,对于新课标中所列的名著系统阅读过的更是凤毛麟角。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才能开启学生阅读名著之旅程。

(一)家校互动,营造书香氛围

人们经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书卷气则是人的最高气质。学校多次在告家长书中谈及阅读的重要性并附上指定名著阅读书目,趁着假期告知学生正是读书的好时机,发放名著阅读记录表。对阅读感兴趣的家长还可以亲子共读,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同时拍下亲子阅读小视频,参加校级比赛。这样才能与家长达成共识,得到他们支持,让他们督促孩子在家里完成规定的阅读量,为下学期名著的阅读做好准备。

(二)妙用媒介,激发阅读之情

名著阅读在初期阶段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相当大。有一名初一学生曾经告诉我:“老师,我看到名著就头痛,又长,又深,又厚。”这是初中生的普遍心理,他们看到厚重的名著就方寸大乱,产生畏难的情绪。但他们对时尚的好奇和追求却很强烈。适时地给他们推荐几道舌尖上的美味,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中央电视台最近热播的《朗读者》,我有意识地推荐学生观看。其中节目组有一次请来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他谈及开启他阅读之路的是从城里姑姑家偷偷带回藏在衣服里的《红楼梦》。同学们看后深受影响,激起了阅读名著的涟漪。另外每次学生考完试,我总会奖励他们一些精神食粮,有《蒋勋〈说红楼〉》《平凡的世界》等等,学生拿到书后自然爱不释手,渐渐爱上了名著阅读。

(三)切入要点,开启阅读之路

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极强的阶段,喜欢探讨问题,老师可以此作为切入点,课内外学习相互渗透。例如在学习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提到了阿长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就故意问学生:“这个阿长是谁?你还知道关于她的哪些故事?你们可以回去找找。”教师在课堂上没必要把所有内容讲透,留下一些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就是“留白”艺术。学生的胃口被高高吊起,结果第二天他们找到了答案,有“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还有“阿长有许多奇怪的礼节”等。学生会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找来原著《朝花夕拾》读完。

三、有的放矢,点亮学生阅读之路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对于读物的选择以及阅读的方法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干预,掌握阅读方法才能使阅读更有深度更有效率。对于名著的阅读不应只是走马观花地去看,而是应该学会思考,依据书中语言的不同表现方法分析名著创作的时代背景,结合环境加以分析。这样当阅读量达到足够多的时候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素养。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益,在教学的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名著阅读和教学得以真正地获得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价值。

(一)立足起点,规划全局

书海浩渺,眼界和精力有限,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的古今中外名著全部阅读完,这就需要依据名著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现阶段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设立详细的阅读计划,由浅至深仔细阅读。阅读名著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这时候就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阅读的内容和时间,保证学生高质量的阅读。因此,我会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起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全年读书活动计划,明确完成读书目标任务,明确规定完成读书时间。例如我在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名著阅读进行了专题研究,学生阅读名著的安排:寒假期间告知学生读名著,并填写阅读记录表。3月份读完《骆驼祥子》,4月份读完《红岩》《创业史》,5月份读完《海底两万里》。每本名著的阅读进度表发给学生并在教室的墙上张贴,要求每个学生都自己打钩确认,使班级形成了竞争阅读的氛围。每本名著认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画出思维导图,对整部书的概括有加深记忆之效。

(二)引导阅读,注重方法

现代学生对长篇名著的阅读无从下手,这时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此时应该让学生了解必要的阅读方式,同时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以名著中的人物关系为切入点进行快速阅读,了解其中情节,在此基础上仔细品读语句之精妙,欣赏语言之优美等,以获得情感的体验与艺术的熏陶。

1.导与读

“导”就是指针对教师的启发性诱导,规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因势利导引领激情;“读”是指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是一种独立主动认识的活动。这是由钱梦龙大师提出的,为名著阅读的有效教学指明了方向。初中语文教材选录了经典名著的精彩章节。老师讲课时巧妙地点拨,激情地点染,使课内讲解与课外的衍生阅读紧密相连,教给青少年如何看经典名著、解读名著的方法,教给他们打开阅读名著大门的钥匙。如《西游记》中的《三调芭蕉扇》、《朝花夕拾》中《五猖会》、《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等情节,它们均以生动的文笔深得学生喜欢。教师们可以此为例教给学生如何结合作者、背景整体把握文章,让他们学会抓住重要情节、关键句子分析人物,简析思想,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教师针对性地指导,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成效。

2.略与精

文学名著可首先采用略读的形式阅读。略读前可先让学生找一些有关作品的内容梗概、名家评论来读,让学生先粗知大体的内容。略读要有味,要有针对性地灵活阅读,可以先理出故事的情节线索,然后关注其中的主要人物。略读就好比品尝食物时大快朵颐地吃,精读就是细致地去咀嚼,品味其精神。茅盾说:“古人读一部名著至少要仔细读三遍,第一遍最好的就是快速地读完。读完这本书,就好像在桂林飞机上俯瞰桂林城的美丽全景一样;第二遍要慢慢地阅读,细细品味咀嚼,注意各章各部分的结构;第三遍要细致地一段一段读,领会运用,这时就要注意它的炼词炼句。”一部名著之所以有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必定存在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这也需要我们去细致地品读精读感受名著人物的性格魅力,用现代文学思想对作品进行重新审判,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正如你第一次读《红楼梦》时,可能你只是被宝黛的凄婉爱情故事所吸引。再读时你会发现作品中各种人物的结局都由其相应的性格、社会环境所导致。再次细读,发现这本书中值得研究的哪里只是人物,还有其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丰富的饮食文化等。读书和思考是同步的,即读有思考,思有所得。只有将略读和精读相结合,才能开辟阅读的真正通道。

3.放与收

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尝到了先苦后甘的味道。有一位学生曾这样认为:所谓名著、经典就是“人人希望自己读过,而又谁都不愿浪费时间读的玩意儿”。该学生的话很能反映当代大部分初中生对待课外文学名著的态度。在此情形下名著教学中采取先放后收的原则就显得尤为必要。那么如何先放呢?就是让学生一开始信马由缰地读,你对书中的人物感兴趣就围绕人物读;对情节感兴趣就围绕情节读;你对书中优美的语言感兴趣就享受其美吧!总之凡此种种,让学生在名著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放羊式阅读”倒不失为当前一种相对合适的办法,全凭学生喜欢,让他们有一段适应过渡期。当学生逐渐认为读书是一种习惯和生命需要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地握紧缰绳,逐渐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焦点上。短时内阅读与此问题相关的章节,知识就会变得牢固。收放结合,就像孙悟空怎么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有的放矢地阅读,不失为一种悦读方式。

(三)阅读交流,深化理解

名著阅读要取得预期效果,除了良师的启蒙还需与益友进行探讨交流。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组织学生参加阅读经验交流会,谈论对作品的理解、人物评价、技法方面的运用等等。要指导学生勇敢发表独到的见解,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名著深入阅读所在,我们需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把阅读、思考、感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阅读名著的过程变成学生生命以上的自由张扬。我们希望通过阅读名著,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获得对真善美的把握和领悟。阅读似乎是一粒火种,即使仅是一点,只要时机适当,也足够点亮学生心目中的那一盏明灯。

我们看过的名著会给我们一种重新认识世界和自己的感觉,我们会因为一位作家在文字中表达的思想而改变自己的思想,或者在既有共鸣的思想中更加升华和凝固。带着这份感情慢慢了解文学创作的历程。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时候,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仅仅在方式与方法上给予恰当的引导,这对于学生今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名著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