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卉紫
(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喀什844006)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催生了一个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业务为内容的新兴行业——语言服务行业。上个世纪90年代语言服务概念开始出现,但其内涵和边界至今没有得到完整和系统的定义,只有少数学者就部分领域语言服务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对语言服务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是在本世纪初,赵世举对语言服务的概念和类型作了新的诠释,将语言服务定义为:语言服务是行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内容或手段为他人或社会提供帮助的行为和活动。[1]屈哨兵从语言服务的内容入手,阐释了语言服务的基本属性、类型、范围及语言服务的内容等;[2]李现乐将语言服务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主要是指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以语言为内容,或以语言为主要工具手段的,有偿或无偿的并使接受方从中获益的活动;宏观层面的语言服务是指国家或政府部门为保证所辖区域内的成员合理有效地使用语言而作出的对语言资源的有效配置及规划规范。语言服务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业务等等内容。这是国内目前对于语言服务概念较有代表性的看法。[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政府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办好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各级各类乡村教育,为乡村的振兴发展助力。中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四五”规划中均明确提出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语言服务是进行沟通的基本,发挥语言服务优势,加强语言服务能够促进农村地区与外地的交流,让农民成为乡村形象的代言人,由农民自己为乡村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推进新疆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融通。南疆经济发展急需语言铺路,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农业种植、作物栽培、育苗育种、工业生产、机械制造等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传统音乐、美术、舞蹈、曲艺艺术,都可成为新疆居民精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营养。[4]
截止2020年8月底,知网中收录的以“乡村振兴”主题的研究成果已超过4.8万篇、以“南疆乡村振兴”主题的研究成果有44篇,以“南疆语言服务”主题的研究成果不足10篇,语言服务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文章只有5篇。已有研究中,对于南疆农村语言服务现状的梳理不够全面,对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对加强南疆农村语言服务路径的探讨也不够系统。而这正是笔者的学术研究空间,希望研究能够对于提升南疆语言服务水平,提升南疆地区乡村治理的能力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使得农村语言服务发展成为必然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深化乡村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构建乡村文化振兴发展路径,符合目前南疆地区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精神,对南疆地区乡村振兴和优化南疆地区语言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十三五期间将扶“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南疆地区的客观实情,主要表现在南疆农村民族构成复杂,各民族双语或多语兼用,村民普遍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差,与外界沟通交流困难,因此语言服务就是扶“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5]
2.多样化的语言需求使得语言服务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
南疆发展需要语言铺路,语言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南疆而言,首先要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环境能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改善本地的营商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当前,南疆各地语言服务环境有待改善,首先表现在窗口服务部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不规范,质量低。各类行政办事大厅有的工作人员不能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客户多跑腿,费时费力。其次,社会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语言需求也是多样化的,需要社会和政府提供多样化的语言服务,因此要想方设法增强南疆村民国家通用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村民整体的知识建构和语言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就业能力,助力南疆地区的乡村振兴。
1.新疆丰富的语言资源为实现南疆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新疆语言资源丰富,南疆具有地缘优势,这些有利条件,为有效把握丝路经济核心区建设时机,培养俄语、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乌兹别克语、塔吉克语、土库曼语、乌克兰语等周边国家实用语言人才,同时满足南疆地区不同群体的学习需要,加快南疆农村语言服务建设,促进南疆少数民族地区跨境语言人才自学和培养,从而拓展与周边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促进南疆贫困地区整体的现代化,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异,缩小贫富差异,加快乡村振兴策略实施的步伐,提供了有利契机。
2.援疆与本地高校优势资源,为南疆地区农村语言服务提供人力保障
对口援疆,是促进新疆繁荣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重要工作,也为新疆语言服务发展带来了良机。可以充分利用援疆人才资源优势,促进语言服务与电子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使当地与外界互通,加强语言服务与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本地高校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对南疆地区农村的语言教学资源、教学信息的提取和处理,将其融入并优化原有线下教学模式,拓展语言学科的教学形式,丰富互联网+背景下语言课堂教学的开展路径,例如旅游业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提升当地经济实力,从而加快南疆农村地区的语言服务路径建设,促进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本地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疆的语言服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出现了萌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初步形成。21世纪以后,语言服务市场初步繁荣,语言技术研发得到了重视,注重培养翻译专业的人才,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南疆是多民族聚居区,相对而言,语言服务市场落后于北疆,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于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南疆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新疆区域发展的重点。可以说南疆语言服务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目前南疆经济社会发展与新疆各项事业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经调研小组调查发现,当前南疆农村语言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语言技术工具开发不足,应用不广泛
由于新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严重缺乏本地化翻译等专业人才,虽然即时通讯工具如:Googletalk、Facebook等也都能提供即时翻译服务,包括科大讯飞推出的各类语音翻译系列产品、各类手机APP等,但毕竟翻译过程是机械的和僵硬的,会出现很多语义、语境上的问题,仍需人工翻译进行补充。目前极其缺乏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尖端人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农村语言技术的开发尚不足,计算机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尚不能满足现有的语言服务性产业的发展需求,语言产业和现代化技术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
2.乡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语言教学与培训效果不佳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科学语言观的树立,不利于其尽快融入社会,更不利于个人发展。对于南疆地区的广大乡村而言,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还是少数民族语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环境、运用环境尚不成熟,村民在工作生活中能够流利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人口比例不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如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的教师也非常紧缺,培训班周期短,难见实效。近期,我们对喀什地区四个村465个农民进行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摸底测试,测试题共包括口试和笔试两个部分,总分200分。摸底测试结果显示:总分达到120分的农民仅占45.8%,其中口试达到60分的人仅占38.6%。这部分农民存在的问题是:能基本读懂题,口语方面能进行简单的朗读、回答问题,但是书写能力差。总分低于120分的农民占11.5%,这部分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识字率低,不会读,听不懂,不会写。参加考试的人员都参加过农民夜校一周一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从此次摸底测试的成绩总体可知,目前针对农牧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效果不佳。
3.“民汉兼通”的双语或多语翻译服务人才稀缺
长期以来南疆地区农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存在许多现实性的问题,其中语言环境缺失是农村语言学习者的最大障碍。由于南疆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少数民族整体的国家通用语水平偏低,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匮乏,尤其是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方面达标(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的师资力量紧缺,现存师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不高,村民中普遍存在学习国家通用语态度不积极、仍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动力不足的短板。目前双语人才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整体语言技能水平偏低的问题。
4.优质教育资源缺乏,语言服务相关咨询业务水平不高
据悉,自治区内不同地区、不同自治州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教材各不相同,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针对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南疆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加上自身客观历史环境,以及基础教育单位数量少、师资力量以本土师资为主,导致南疆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的教师非常紧缺就是其中之一。一些农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教师补充不及时,现有教师专业、学科、年龄等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教育教学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开足开齐课程的需要。远程网络教学、线上教学等方式仍不能满足每个孩子享有公平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可以说,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和不足也是导致南疆地区语言服务相关咨询业务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蓝图等的辐射效应日渐增强,我国语言服务需求持续增加,除了国家通用语言之外,如何运用其他语言如英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如何同其他各国加强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密切交流,怎样降低语言沟通成本、实现语言多元化、专业化的“互联互通”,这些都需要高素质人才为语言服务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主要原因是南疆语言生态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多民族、多语并存现象普遍,且民族语言种类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不高,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尚未发挥积极作用;公共领域语言文字使用双语景观仍占主导地位,造成南疆地区语言服务的复杂性加剧。
1.推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维译,以及自媒体的制作与宣传
语言是经济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语言服务是政府无偿进行服务的措施,所以应当做好宏观调控,首先进行翻译与本地化服务,包括人工翻译、口译、笔译、手语翻译。在进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维译之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群众的艺术审美和艺术取向,从而提高文艺作品传达的力度和水平,增强南疆农村语言服务的水平。第一,可以翻译一些经典的农村改革题材为主的励志电影或者电视剧,紧跟国家政策,反映农村现实生活,例如《绿水青山带笑颜》《老农民》《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等,了解国家为了让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推广科学种地,建设多元化农村产业,并同时出台各项政策进行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第二,鼓励民众尤其是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农村建设事业,驻扎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翻译《乡村爱情故事》《平凡的世界》系列电视剧等文艺作品,激起当地村民的共鸣,让村民在享受影视作品带来的视听感受的同时,从中学习到先进地区的文化,受到精神浸润,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还可以翻译一些经典的电视剧、电影,比如《一个都不能少》《戈壁母亲》,做好南疆农村地区的电视剧引入,促进东部发达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互联,丰富当地村民的生活,扩大视野,提升认知。在东部发达地区可以积极鼓励拍摄以南疆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吸引外来工作人员进入南疆地区农村,从而助力当地语言能力建设,更好地引导当地经济发展。第三,通过直播+短视频、抖音等平台进行宣传,使南疆地区面向全国,对接时代,促使各族创作者强化国家通用语的学习和各项技能的学习,引导我国广大群众对南疆地区农村有更深入的了解与交流,从而提高南疆地区农村语言服务建设的能力。以南疆乡村为题材的原创性视频作品会大大增加当地村民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其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愿望,帮助重塑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这既有利于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也有助于提高乡村振兴背景下语言服务水平。
2.加大对书籍文献、报纸、音视频等进行维吾尔语翻译,同时加强对于当地本地少数民族语言的输出能力,从而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在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时,也需要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翻译一些较为简单的文学、工具书、教科书,如:农业种植技术、水果栽培技术、木匠技术、驾驶技术、电工技术等,促进本地化服务。有序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南疆地区农村语言服务,搭建学习平台,强化农村村民掌握语言的能力,以此来拓展村民的劳动技能和创业、就业潜能,切实提高语言服务的效果和水平。[6]通过语言服务促使南疆农村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从而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提高当地经济水平。
3.引进优秀翻译人才,加强优质翻译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当地高校以及培训机构、培训项目的作用,加强南疆地区翻译人才优质翻译服务,全面实施翻译人才特聘计划,加快培育一批高素质翻译人才和团队。尤其是加强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如:要求翻译人才能够了解除了国家通用语言外的英语、法语等,还有当地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塔吉克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工作,不仅考察翻译工作者的语言能力,还考察其文化素养,只有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才能提高南疆农村语言服务的水平。此外,充分依托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高素质干部、农民语言翻译培训,加强对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的语言人才培养,推动农民培训与语言服务有效衔接,以此加强翻译服务人才的实践水平,与当地社会发展与生活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助力南疆乡村振兴工作。
1.重视搭建语言技术平台
大力发展语言技术,充分利用语言技术打造语言产业。要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强对语言的翻译转化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7]做好语言技术开发是南疆地区农村服务的基本内容,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先进科技的重视。首先,充分利用援疆人才资源优势,搭建语言技术平台,促进语言服务与电子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使当地与外界互通,推动南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激发广大村民学习语言技术的兴趣,并增强其语言服务意识,以此促进语言服务与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其次,构建互联网+语言教育新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语言教育效率和水平,搭建网络云平台、智能平台、在线翻译等语言教育平台,为语言教育需求者、技术供应商提供对接整合语言资源数据资源,提升互联网+条件下的语言服务水平。[7]最后,要充分利用南疆资源优势,旅游业、文化产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企业和机构平台等通力合作,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产业,为保证南疆基层始终有持续性发展的外生动力,进而不断拓展语言服务路径。
2.加大语言软件开发力度
联合东部先进地区的高校和新疆高校计算机程序开发人才,加强对语言技术的研究,同时结合南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做好语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研发,研制和开发更为先进的语言翻译软件,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文字识别等语言科技软件。更好地进行语言技术的开发,如:研制最新的人工智能录音笔、智能翻译设备、教学机器人、语言文字学习助手APP等,然后在城市和乡村尤其是各级政府、国家公务员、教师学生、普通群众中普及,让智能手机学习语言成为一种风尚,让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影响周围的人包括农民,让更多的人学会使用在互联网环境中利用语言软件学习国家通用语言,达到更有效的沟通,从而更好地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帮助农村经济发展,更好地加快语言服务建设。
1.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语言教育培训
积极响应党中央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治疆方略,在南疆中小学、中职院校、高校的日常教育中推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树立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语言教育是语言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语言教学与培训是促使语言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首先,针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坚持广大乡村党员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发挥乡贤垂范作用,不断提升乡村干部思想素质。以点带面提高村民国家通用语水平和知识技能水平,帮助村民实现就业,在各个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其对接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以及先进的企业文化等,提升其自身建设的能力。其次,运用互联网+技术做好农牧民线上培训,调动更多的人尤其是“80、90”人群参与到农村语言培训中来,积极引导广大村民进行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的学习,使国家通用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互译互通,并持续开展,注重实效,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再者,加强本地区少数民族教师和当地领导干部的国家通用语能力,让当地的领导干部带动当地人民群众进行先进知识的学习,引导其通过语言学管理、学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群众服务的能力。最后,通过领导干部下乡“访惠聚”等活动实现与农民互动,通过学习、参观、扶持典型示范村等带动农民增收,使处于封闭环境中的村民学习先进地区的优秀经验,提高南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从而带动相应的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南疆。
2.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语言教学途径,不断提高服务者的语言能力
借助互联网+平台,优选南疆地区高校教师利用其语言资源制定教学计划,利用互联网+技术针对南疆农村现有语言模式的不足构建线上线下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南疆地区农村的语言教学资源、教学信息的提取和处理,将其融入并优化原有线下教学模式,拓展语言学科的教学形式,丰富互联网+背景下语言课堂教学的开展路径,不断提高语言服务水平。[8]加强东部文化与当地文化进行融合和交流,合理开发当地第三经济产业,并有效地与外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南疆地区农村“80、90”群体树立远大的理想,根据其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优秀文化,增强其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动力以及到当地企业就业的能力,为切实促进南疆地区的乡村振兴打下基础。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掌握好国家通用语,积极探究获取语言知识的能力,提升服务者的的语言意识和语言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3.建立语言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持续强化农民语言教育培训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当务之急是想办法留住人才,为南疆地区农村发展培养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提高广大群众语言服务能力,加快南疆地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政府各相关部门要以提高行业语言服务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村级干部和“乡贤”的领导作用,将此类人群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培训,或者根据农民自身语言学习需求将学校语言教育教学与校外培训辅导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等,通过多渠道提供结合地方特色的语言教育教学培训服务对农民进行语言学习培训,尤其是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使他们尽快具备基本的日常交际所需的听说读写能力,并把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与农民致富、更好地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现代化成果结合起来,调动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国家通用语的自信心,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助力新型职业农民规划。
持续强化乡村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严抓教师国家通用语水平和质量,特别关注“大龄国语零基础”村民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情况。对于有能力进城务工的农民,为了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扫除语言障碍,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与普通话推广培训基地,充分发挥高校职能培养+语言加技术、语言+传播、语言+管理等复合型语言人才为南疆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以满足语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1.搭建语言服务平台
在多语言地区,语言服务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或者机构的重要标准。与农民进行顺畅交流是这些机构最基本的需求,而高质量的语言服务要求准确、高效、便捷地使用农民的本民族语言为其提供各种服务,因此必须发挥好语言服务的桥梁作用。政府机构或者高校要积极搭建语言服务平台,协助调查和分析农村的内部和外部语言服务的需求,根据农村对语言的实际需求调查和分析结果对未来的需求进行预测,确定对农村语言服务的短期和长期规划;确定各类需求的语言服务标准;编制和审核语言服务预算;协助建立适用于农民以及其职业转化的术语库和语料库,有关农业技术等的资料库;根据不同需求和服务标准确定翻译人员、语言服务志愿者或供应商数据库等。
2.着力培养民汉双语兼通人才、多语言人才和小语种人才
目前,我国的外语类高等院校主要分布在东部及南部地区,西部至今还没有一所外语类高校。应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方面统筹考虑,利用新疆独特语言优势,创建外语类大学,或给予特殊优厚待遇,鼓励和引导内地外语高等院校在新疆创办分校,加快促进该地区民汉兼通人才、多语言人才和小语种人才培养,例如在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时,需要旅游景区的服务人员能够为不同人群进行介绍和讲解,增强语言相关咨询服务建设的能力。这样更加有利于当地文化、经济持续地输出,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促进南疆农村地区的发展。
3.充分发掘当地乡村资源特色,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各乡村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充分挖掘本地的旅游资源特色,开发语言产业,发展形式多样的语言经济。如:精心编排极富特色的语言类节目,推出各种文创产品,结合诸如“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宣传地方文化、地方特产、地方形象并融入语言元素,增强地方文化的感染力,不断吸引外来经商、旅游、投资人群,实现地域经济发展和语言经济服务,以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南疆地区农村的发展大多以农、牧业为主,可以引导村民学习中、东部地区优秀的发展经验,例如建立经济示范园、开展旅游业、医疗卫生事业、公共场所服务等拓展村民的收入渠道,使相关工作促进当地环境的建设,在引进东、中部先进人才进行南疆地区农村建设时,设置政策咨询服务台或窗口,并从区内各大高校以及内地高校招募多语志愿者为各类活动提供多语言的咨询服务,通过与咨询服务人才交流的方式,了解当地群众的具体发展现状和生活现状,提高当地语言服务的水平,做好语言服务的基础建设。抓住乡村振兴的经济发展战略机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南疆地区农村育人服务建设水平。
语言服务的拓展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高效互联平台,与先进文化进行语言对接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东部地区需要以先富带动后富,响应国家共同富裕的政策和号召,加大对优秀人才的重视和引进,增强其专业素养的同时引导其道德文化建设,任用一批年轻的工作人员,培养愿意深入农村地区的年轻人,培养其理想信念。对于愿意深入农村地区进行发展建设的优秀青年,可以给予政策上的奖励和倾斜,以此来树立榜样,并且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进入农村地区进行语言技术开发与交流,以改善语言环境服务能力。根据各行业领域的特点,结合语言环境服务的对象、内容方式等展开调查研究,不断提升语言服务层级,为语言服务注入动力,通过语言信息咨询等获取语言红利,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语言服务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国家间、地区间交往的日渐频繁,语言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新疆语言种类丰富多样,新疆地区语言服务大有可为。当下,在全国大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在文化润疆的大背景下,南疆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新疆区域发展的重点,南疆发展更需要语言铺路,我们应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打造符合南疆农村特色的语言服务,研究出一条符合南疆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语言服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