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鹏
(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 云南·玉溪 653100)
特殊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面对的人群有自身的生理特点。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特殊儿童的素质,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获得知识、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面向全市招收适龄视力、听力和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机构。学生并不以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为目的,而是在此基础上增设了三年的职业教育,开设了绘画、计算机、手工等课程。近几年,开始在中职听障班探索和开展种养殖等农业技术专业课程,目的是依托自身和地方优势,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增加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机会。
《全国特殊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就明确指出:“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职业技术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师资配备等方面要有新的提升。同时,建立职业技术教育的创新机制,围绕当地普通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联合体,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都开设了职业教育课程,并且有的学校依托地方优势和学生的自身特点开设了适合本地特色的专业。
涉农业类专业也在一些特殊学校中逐渐开展起来,但就全国来说,开设该类专业的特殊教育学校并不多,并且受师资、设备、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开设农业类专业的学校所教内容也比较单一,浅薄,不够深入。根据相关报道,南京市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农业专业发展较具规模。有较强的师资力量,种植专业教师10名,其中研究生4名,农业技术人员4名;有较完善的教学实践场所,建立基地800多亩,设有牡丹园、桃园、梨园和无公害蔬菜栽培区,其中百亩牡丹园是江苏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牡丹园。该校中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习后,可继续进行3年的职业中专部教育,学习职业技能和培训,掌握就业本领,毕业后可获得国家职业中专毕业证书,为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未能在校外就业的学生留在实践基地,从事农业养殖工作,养牡丹、种葡萄、养鱼、养鸡等,人均月收入2000元。这是一套成功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应值得推广与借鉴。其它特殊教育学校如山东中等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了园林专业;凉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和河北省徐水县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了种植、养殖专业课程;沈阳市苏家屯区特殊教育学校设有农林园艺专业,以花卉栽培为主,校园绿化、蔬菜种植为辅的课程。
我校于2012年在中职听障班增设了种养殖专业,拥有农业技术专业专职教师3名,其中1名教师取得高级职称,1名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技术指导员2名。开设的课程有蔬菜种植、食用菌种植、水果种植和蓝莓种植。为了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更好的掌握技能,学校建立了温室栽培区、露地栽培区和食用菌栽培区三个实践基地。温室栽培区建有温室玻璃大棚1个,主要种植喜温的蔬菜、花卉以及在下学期种植不耐寒冷的作物;食用菌栽培区设有灭菌室、接种室和两个培养室,主要培养平菇与金针菇等菌类;露地蔬菜栽培区主要种植当地的一些应季蔬菜与果树等。
该专业在中职听障班,从高一开始,到高三结束,均有课程开设。在高一年级主要进行理论课程的讲解,结合部分实践课程如蔬菜、花卉的播种、育苗、移栽,食用菌的拌料、消毒、装袋等课程;在高二年级理论课程重点学习蔬菜幼苗期、开花期、结果期等各个生长时期的管理措施和病虫害防治,并进行各阶段的实践;高三年级的学生注重实践课程,部分学生在学校及家长的安排下可以到附近的农场进行实习,借助实际生产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各个环节中,更易掌握与理解。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知识,能够满足一定社会劳动的需要,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在一定方面上讲并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也不需要学习者知道为什么,只需要知道怎么做即可,注重培养技术性人才,从这一点上来看正符合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需要和培养目标。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因为自身的一些生理缺陷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开设职业教育帮助其学习一技之长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最佳途径。
我校在开设该类职业教育前,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并找出适合开设的优势。第一,地理优势。我校位于玉溪市红塔区,既有便利的交通,周围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的基地又比较多。我校紧紧依托地方优势,与玉溪市西格玛农业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每周为学生提供两次实践机会。学校以此为契机,逐步发展多个多种实践基地。第二,学校注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对内,学校比较重视该专业,公开招聘园艺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并对学校内的教师进行农业知识的培训,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外,学校与玉溪市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每周日晚自习聘请该学校的专家为学生讲授课程,考试合格者获得“蔬菜工”证书。第三,学校90%的学生来自农村,对农业本身有一定的了解,父母均从事农业,可把自家的土地作为学生的练手之处,将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可在操作的过程中与父母进行交流讨论,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一方面可为父母带来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一方面又提高了自身的农业技能。
一是学生自身认知难度。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认知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弱,对于抽象、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多数学生的文化层次不高,在与教师、技术指导员甚至同学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部分学生不能充分认识自己,存在自卑、偏激、固执、易怒等特点,学生的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探究,从而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是学生及家长对农业的认知有偏见。我校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这既是开设农业技术教育的优势,也是劣势。他们知道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也体会到父母一辈子以务农为生的窘迫,在观念上排斥农业,认为搞农业辛苦却不赚钱;有的家长也知道作为农民的辛苦,从主观上不愿孩子今后的生活再跟自己一样艰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很支持孩子从事农业。他们并不明白只要科学种田,一样可以发家致富,一样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一个自力更生的人。
三是产学合作的困难。由于学生本身的生理缺陷,在与正常人交流时,多通过手写或手语的方式,而基地工作人员对手语了解甚少,因此在交流上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造成很多企业不愿意与我校合作。现在已与我校达成合作关系的单位,也因为学生沟通交流等原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降低了校企合作的成果。
首先要让学生及家长正确认识什么是农业,农业能够为你带来什么,摈弃以往对农业的偏见,真正从心里接受农业,认识农业,才能够在农业学习、生产过程中充满信心与乐趣。如今的农业早已经是科技的农业,刀耕火种已是过去式。科技进步对农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据农业部统计,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科技的时代就需要学习科学的种植方法,因此要让学生及家长明白我们现在学习的农业是一种新的形式,丰产增值,提高质量的形式。其次要加强学生及家长爱农、学农、务农的思想教育。在家长会或家访时,向家长宣传农业知识,让家长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和发展趋势,使家长在主观上支持和帮助孩子学习农业。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学农、爱农的思想,了解“三农”,分享农业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向科学家、劳动模范、农民榜样学习的精神。
课程设置摈弃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随着年级段的上升逐渐加重实践课程的比例,做到知、行合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普通职业学校所用的教材对于他们来说确实较难理解与掌握,因此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特色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在教材中尽量将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简化为图片或视频的形式,文字要简单易懂,对于农业专业术语,可以配以通俗的注释。实践课程操作性较强,可将繁琐的文字概括为几个小步骤,清晰具体,使内容尽量的直观化。关于校本教材我校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各位教师的努力下,编写了有关食用菌栽培、蓝莓种植、插花艺术等方面的教材。
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讲解理论课程时,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最好能够结合实物,让学生通过眼睛来感观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增强直观感性认识。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穿插一些农业频道的科技苑、农广天地、致富经等相关的节目,丰富学生的视野,了解农业知识,感受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培养学生对农业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实践课程时,要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边观察边操作,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近年来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接受教育既是义务也是责任。特殊教育面对的人群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想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学有一技之长,职业教育的开设恰是为了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在职业教育专业的选择过程中要结合学校当地的特色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尽管涉农类专业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题,相信在国家和各级学校的努力下一定会克服,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也将成为新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