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下的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研究

2021-01-03 18:1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课程体系院校

王 莹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山东·聊城 252000)

0 引言

涉外旅游是我国旅游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不仅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拉近了国内外文化交流,目前我国涉外旅游市场需求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保持上升趋势,如果我国缺乏涉外旅游人才,就会制约涉外旅游市场发展,导致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当前我国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创新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方案,解决人才供不应求现象,使院校能够培养出符合涉外旅游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1 市场需求下涉外旅游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1 挑战

当前,我国涉外旅游人才培养并不能满足涉外旅游市场需求,导致在市场需求背景下涉外旅游人才培养面临巨大挑战。我国旅游学科正在逐渐萎缩,一些涉外旅游学科由于遭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导致缺乏专业性,并没有构成专业的知识体系。有时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学生等客观因素影响,制约涉外旅游人才培养高效实施。学生并不愿意选择涉外旅游专业,而一些教师也不愿意加入涉外旅游科研工作队伍中来,这就导致教学缺少领头羊。而且目前旅游市场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旅游行业规模得到不断拓展。如果涉外旅游人才培养工作无法与市场需求密切结合,就会导致人才市场与旅游市场需求不相符,出现供不应求现象,最终会严重制约我国涉外旅游发展。

1.2 机遇

在旅游行业不断升级转型的同时带动了涉外旅游专业建设,涉外旅游市场需求也日益增加,这对于我国涉外旅游人才培养工作来说是一大机遇。我国是在2007年开设涉外旅游专业的,并同年9月份招收了第一批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经济推促之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在平时的生活中除了工作之外,人们会利用闲暇时间出去旅游,这给旅游行业的进步带来了条件。与此同时,在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国涉外旅游专业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入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从客观角度来看,正是因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给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大机遇。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抓住机遇,密切关注旅游市场需求递增情况,制定灵活的涉外旅游专业教学体系。

2 市场需求下涉外旅游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

2.1 缺乏合理的课程体系

从我国目前涉外旅游专业教学现状来看,其课程体系还缺乏合理性,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仅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虽然理论课程和国际接轨得比较快,然而在实践教学上缺乏有效性,这无疑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养成,无法给后续工作奠定基础。有的院校虽然关注学生技能培训,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构成健全体系,甚至连教师自身都缺乏实战经验,无法带领学生展开实践学习。在这种条件下,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也和我国当前旅游市场需求严重不符。通常,元旦、五一、国庆等节假日都是旅游高峰期,同样也给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条件。院校将最后一学期作为实习期和旅游行业现状产生冲突,也是导致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实习难的主要原因。相对而言,在最后一学期进行实习时缺乏节假日支持,学生无法真切感受行业实际情况,对于市场需求不了解。从中看出我国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未和市场需求密切结合的现状。因此,还需构建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2.2 教学课程衔接较差

我国涉外旅游教学模式比较固定,这主要是因为课时受限导致的。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在第一阶段接受的主要是理论教学,第二阶段会接触专业课程教学,第三阶段就逐渐接触实践。整个学习过程看似是循序渐进的,但实际上理论和实践教学并没有密切结合,这就导致课程之间衔接不当。对于学生而言,实践是证实理论知识的过程,如果没有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快速消化和吸收理论知识,并不利于涉外旅游专业学生未来发展。这也是我国涉外旅游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之一,在后续的工作中需不断优化。

2.3 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模糊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过程实施的重要前提,从当前我国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教学目标有待明确。一些院校在展开人才培养时并没有密切关注旅游市场需求,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实际情况背道而驰,在此情况下,自然会影响到后续的施教过程,导致最终的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不符。如此一来,不仅会浪费学习资源,还会严重影响专业学生正常发展。而导致该瓶颈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院校没有展开深入市场调研,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实施可行性分析。一些院校是参考其他院校相同专业教学目标设置的,使得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校本特色。在不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支撑下我国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再加上我国本就缺乏旅游专业人才,就只会进一步恶化人才供不应求问题。

3 市场需求下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3.1 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涉外旅游人才培养必须加强理论和实践间的结合,在传输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给专业学生就业提供有力保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综合发展,主要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质三方面内容,根据内容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可以将教学体系分成多个模块,不同的模块对应的教学目标、内容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教学模块上所展开的实践教学也有所差异,实践教学应当结合理论基础进行。如,在实践能力养成上教师需重点培养学生思维逻辑、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拉近教学和旅游行业的关联。例如,在2003年我国爆发了非典,这场风波不仅使人类身体健康遭受影响,还直接影响到了旅游业发展,教师可以把该问题引入到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疑问:“在疫情冲击下旅游业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看似只接触到了旅游专业知识,但实际上还接触到了旅游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旅游交通等多种领域知识。教师需给足学生时间思考与探索,学生可以从相关书籍或互联网中寻找答案,并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也可以引入当下的“新冠”疫情,密切结合疫情下的旅游市场需求增强课程实用性。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提倡学生在查询资料后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分析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具有科学性。通过设置这样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发散性思维,还能使学生在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职业能力。

3.2 提高课程间的衔接度

从上述分析发现,涉外旅游人才培养课程间的衔接较差,为了全面优化该问题就必须有针对性的提高衔接度。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将人才培养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础阶段,第二个阶段则是第一个阶段的过渡,即高级阶段。在基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涉外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可以接受专业且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进入高级阶段则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文化差异敏感性、涉外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上,提高学生职业专业性,这是培养顺应市场需求人才的有效方法。并且,在所有课程中都应设置实践活动,增加实训课程占比。比如,可以邀请在岗人员加入到教学活动制作过程中来,由于在岗人员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旅游行业市场需求现状更加了解,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能够迅速增强课程和市场需求契合度。让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大致了解旅游市场实需,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市场需求适应力。

3.3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当前旅游市场对涉外旅游人才提出的要求,以及市场需求下我国涉外人才培养存在的机遇来看,涉外旅游专业应将人才培养目标转移到学生人文素质、口语基本功、跨文化交际等方面。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一般会前往涉外旅行团、单位实施涉外服务、管理等工作,对学生专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在校期间应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在当前旅游市场需求下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为全面发展。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服务质量决定成败,学生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着将来服务质量,因此院校可要求学生拥有正确思政意识、道德素养,可以自觉遵守旅游行业法律法规,拥有较强的环境适应力,以及掌握各国各地旅游概况、习俗、专业礼仪礼宾知识,给市场需求者树立良好形象。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未来职业去向,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还应提出硬性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考取英语等级、普通话等级、职业资格等级等全套证书。此外,我国目前正大力提倡环保理念,涉外旅游专业学生还应具备较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在市场中形成引领,这也是旅游市场的需求之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需求下涉外旅游人才培养虽然面临缺乏合理课程体系、教学课程衔接较差、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模糊等困境,但也存在机遇。院校需把握机遇,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提高课程之间的衔接度,结合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与需求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课程体系院校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