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菲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
在“职教20条”精神的导引下,新时期需加强信息技术与职教间的深度融合,以提升职教的发展质量。“类型教育”成了“职教20条”中的关键词,“类型教育”的提出表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处于平等地位,它们依据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序前行。为了突出“类型教育”的要求,便需在职教中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使其为职教所追求的“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并同时增强职教理论与实训教学的张力。就“信息技术”所囊括的范畴而言,其呈现出十分丰富的构成要素,但从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出发,还需重点从混合式教法、课程资源库建设,以及数字模拟系统建设等领域进行考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从注重外延走向注重内涵、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的新阶段,加速培养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共识,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也正在迈向攻坚阶段,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相对起步较晚,发展略为滞后。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与职教融合”为主题的研究大量涌现,这里笔者选取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给予概述:(1)有研究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以学为本的职教模式变革落到实处提供了新的路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拓展了课堂时空、使课堂学习变为了泛在学习,实现了传统以教为本的课堂向以学为本的混合式课堂的转变。(2)有研究提出,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成了职业院校战略发展的一大重点。该研究从现代信息技术与职教融合的实践要求入手,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职教的有效融合问题。(3)有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成为我国年轻一代新的学习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应构建丰富的、专业的、翔实的移动学习资源,以助力学生泛在学习形态的展开。
以上研究所形成的问题域和观点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启示,而且“泛在教育”理念的提出,也促使信息技术与职教间的深度融合有了理论支撑。这里笔者也需指出,在目前的相关研究中大多存在着解释性说明,即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职教深度融合的意义和目标,却未能下沉研究视角,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间的融合纳入研究视野,这就弱化了现有研究成果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价值。提升职教高质量发展需从提升育人质量中着眼,且需透过信息技术这一“物”的表象,深入到对师资、学生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以促进教学和学习质量的提升中来。
实现职教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落地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目前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中,却存在着学生感受度不强的问题。以混合式教学为例,在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协同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未实施有效的线上教学组织管理,这就难以保证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时的教学质量。再以课程资源库建设为例,由于该资源库未能在移动端得以应用,这就降低了学生利用资源库开展自组织学习的效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可知,上述问题的形成不仅归因于长期以来,信息技术与教学所存在的粗放式融合使然,也归因于师资队伍在实践二者融合时未能充分体悟学生的学习感受。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间的融合,已成为职教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职教20条”的出台,更加激发了职教人对二者融合创新的意愿。然而,目前在部分融合创新中却陷入到了形式化的境地。如,为了模拟岗位工作过程,部分学校大量建造4D可视虚拟操作平台,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诸多虚拟操作平台并未向学生创建有价值的工作情景,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在模拟训练中产生不正确的意识与习惯。笔者参观了物流叉车模拟实操平台,学生可以在4D环境完成对货物的出库、入库模拟作业,但在操作中却无法感受到真实作业中的安全风险防范、规避货损等工作体验,这势必会弱化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岗位风险意识。
本文十分强调在建立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度融合中,需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主体作用。然而,由于师资队伍存在着结构性短板,这就使得在践行二者融合时无法做到整齐划一。具体反映为,工科教师在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时,其职教质量水平在整体上高于非工科教师,从而在师资队伍中产生了能力上的结构性短板。再者,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也存在着个体偏好,如部分教师擅长制作PPT,所以在混合式教学中能提升课件的观感,但他们并不一定具备课程资源库开发能力,反之亦然。
衡量职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便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否在整体上获得了显著提升。为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效果如何,仍需由学生来评价。具体的策略为,各专业在融入信息技术前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本文提出了三大领域,即混合式教法、课程资源库建设、4D虚拟操作。为此,专业系部应针对这三大领域向学生投放问卷,以反馈学生在这三大领域学习与实训中的体验反馈。随着职教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在未来二者的融合中还应减少形式化创新的力度,应深挖已有二者融合成果的潜力,从而降低师资和学生在应用融合成果时的学习成本。
在本文的“相关研究述评”中,已有研究者提到了利用智能手机来提升二者融合的效力。对此,笔者表示赞同。在这里笔者提出,需重视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植入到移动端,以便利学生开展自组织学习。具体的策略为,需借助教务系统重点将“课程资源库”向移动端迁移,如,可将各专业的课程资源库嵌入到校园网的教务系统之中,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智能手机终端,通过专属的教务系统账号登录和使用课程资源库。为了培育移动端的学习氛围,可在课程资源库体系中规划出自媒体模块,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协作共进。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能脱离真实的工作应用情景,不然这将对学生今后的真实岗位操作产生误导。为此,需创建校企合作下的信息技术融合模式。以上文所提到的物流叉车4D模拟实操为例,具体的策略为: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培训中心共同建立4D模拟实操训练平台,该平台可供学生和企业员工培训之用。学生首先完成模拟实操训练,以熟练掌握叉车的基本操作流程。之后,在现代师徒制度下由企业叉车操作人员,对学生开展真实岗位实操培训。由于叉车进场操作需要有岗位资质,所以此时可在货场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
为了解决师资队伍在应用融合成果时所存在的问题,这里需培育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具体的策略为,应重点对非工科专业背景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以制订解决方案为主线,加强工科教师与非工科教师间的教学合作。如,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中,计算机系的教师可以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师合作,对资源库的应用模块设计进行研讨,并从便利学生使用、方便课程资源库维护等视角进行解决方案制订,并一同将其迁移至移动端。最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师还可在计算机系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资源库内容更新、模板风格设计与转换等工作任务。
本文认为,提升职教高质量发展需从提升育人质量中着眼,且需透过信息技术这一“物”的表象,深入到对师资、学生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以促进教学和学习质量的提升之中。只有同时解决了人与物的问题,才能最终实现职教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