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筱彤
(常州市延陵中学 江苏·常州 213004)
初中时期学生处于思想和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渗透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成为初中育人的重要目标,在这一时期让学生学习相关法律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且初中时期学生极易受不良诱惑,通过法制教育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所以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渗透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法制理念。
初中生是社会的重要群体,他们已经初步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而且具有行为能力,但是严重缺乏社会经验,不能正确的辨别是非,所以极易受不良诱惑,出现违反法律与制度的行为,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学会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集体利益。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今后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人才。另外,中国作为法治国家,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对学生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服务与贡献。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而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信息快速发展背景下,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逐渐多样化,如何让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健康学习与成长成为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政治教育作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途径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客观地看到杂乱的信息与环境,但是目前来看初中政治课堂中法制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落后,在以往教学模式下,学生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较低,这就导致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重难点内容来应对考试,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吸收这些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法制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其二;教师法制知识相对薄弱,这严重影响法制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当前一些政治教师他们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法律知识,所以在法制教育与政治课堂的融合中难以充分的利用资源让学生接受这一内容,因此法制教育缺乏有效性。其三;社会环境也是影响法制教育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西方理念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这一背景下,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被削弱,尤其初中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思想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变化,所以混乱的思想容易使学生受到影响,这也成为影响法制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
初中政治教学中,政治课堂教学作为法律渗透的重要载体,要求教师作为引导者首先应该具备法制理念与知识,从而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和实践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尤其是教材涉及的内容要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学校可以给教师提供专业学习的机会,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并系统地认识法律知识,同时还可以聘请专家开展讲座,让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积累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等技术被普遍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教育行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法律知识中概念化的内容相对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难免觉得有一些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内容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元素展现给学生,通过将内容直观化来加深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记忆和理解。比如在学习宪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宪法的创立发展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宪法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与政治内容,以此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此外,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与法律素养,而且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进而优化教学,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初中政治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抽象性,重在引导学生的思想,而且教材内容相对严谨,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这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法制理念。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海报制作等途径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在学习《保护自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受害者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受到侵害的视频,然后让学生针对视频中的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哪些行为侵害他人的利益,作为受侵害者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小组讨论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尊重他人,避免损害他人的权益。其次,教师在讲解法律条文时,针对难以理解的条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如在学习正当防卫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法律知识来加深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后果,同时要学会尊重法律的权威性。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法律知识为载体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学习法不可违这一内容时,除了要让学生学会辨别一些具体行为是否违法,还要让学生知道违法行为的不同后果,为此教师可以以法不可违为海报的主题,让每个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宣传海报,重点突出主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强化对法律的认识,而且还能很好的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政治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具备良好的法律思维是科学的运用法律知识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法律知识与技能,而且便于学生将法律作为约束自己行为、保护自己的重要工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循序渐进的渗透法律知识,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自主意识。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启蒙时期,这时学生难以完全掌握法律的一些细则,所以这一时期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让学生学会尊重法律,并运用法律工具来保护自己,为此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来引导学生讨论以此来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保持头脑清楚冷静。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这不仅可以锻炼学胜的口语表达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过程中,要从教材入手挖掘政治内容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内容科学设计课堂教学,而且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从根本上优化法制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打破教材的局限性,选择生活中的实例来开展教学,并通过生活化的情境来创设氛围,让学生可以在熟悉、真实的环境中了解法制知识,学习政治内容。但是教师也要避免完全不顾教材内容,在备课环节要从教材入手结合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而且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优化法制教育体系,掌握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时期,从而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掌握相关知识,进而实现政治教学与法制教育融合效用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可以优化政治教学效果,完善学生人格,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为学生后期的发展提供条件。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创新政治教学模式,将政治教学与法制教育充分融合,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法制意识以及加强师生互动等途径来实现政治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充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