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奋 李 锐
([1]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2]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大学公共数学课是高等院校理、工、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一般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线性代数等内容,在大学本科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如何发掘和梳理大学公共数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推动思政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大学公共数学课程具有覆盖面广、时间长、学习时间连贯的特点,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根据大学生价值多元化的特点,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让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并驾齐驱,主要有以下重要意义。
大学公共数学的课程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价值观。公式推导的逻辑性决定了数学与哲学的同宗同源,数学中所蕴含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是数学智慧的源泉。通过梳理大学公共数学专业知识的思想政治理论元素,推动知识传授与理想信念、价值观的教育有机结合,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渗透进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大学公共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要对基本概念、运算方法进行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数学技巧的运用,忽视了德育教学目标。大学公共数学课程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在修订教学目标、梳理思政元素、调整教学内容等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使数学教师提高育德意识,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纵观数学的发展历史过程,无论是数学家的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还是数学将自然现象用数学符号所展现出的抽象美,或者不断质疑、勇攀高峰的数学精神,都有其不可忽略的文化价值。从数学的知识、观念、技能、能力、思维、方法、态度、精神及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开展适当的数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大学生产生的长远而深邃的影响。数学文化中丰富的史料不仅能弥补数学自身抽象性带来的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更能在对数学与民族文化的渊源的剖析中,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本文以信阳师范学院开展大学公共数学为例,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重目标,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教师对待教学和课堂的态度,就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教师的备课时间、备课方式、如何处理学生在课外提出的答疑需求、课件和考试题目是否规范严谨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院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和网上教学等方式组织专业课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课程为载体,加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给予相应的价值引领。与此同时,学院开展集体备课、学术沙龙、全员展示观摩、示范课活动等活动,变革教学理念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大学公共数学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分析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及情感引领能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极限是高等数学(微积分)课程的重要概念,我们将刘徽的割圆术引入课堂教学,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割圆术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来推算圆面积,是极限思想在几何中的具体应用。刘徽将圆周用内接正多边形去分割,求正多边形的面积,再反复分割,反复人工计算,体现了严谨求实和努力钻研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精神。在函数极限的课程教学中,利用数学概念融入思政教育:人生会有起有伏,会有极限出现,体现了辩证的人生态度,从而寻找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在概率论课程教学中,引入“双色球”中奖问题,实际是一种不重复选号,不放回抽样。我们计算一等奖的概率为5.643×10-8,总的中奖(一等奖到六等奖)概率为0.0671,不中奖的概率为0.929。这说明1亿个人中只有约5人中头奖,100人中约有6人中奖。勉励青年学子不要妄想一夜暴富,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做大,从不懂到精通,从无到有,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在讲述罗尔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和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等这些冠以数学家名字的定理时,我们穿插数学家的生平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明白数学学科发展之路的艰辛和曲折。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逃避、不放弃,沉下心来耐心钻研,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鼓励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扩充专业知识,参加课程思政教学培训,进行跨学科交叉与探讨,寻找数学与其他学科新的契合点。结合学生的专业,将思政元素从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涉及的数学思想入手,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对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讲授求解线性方程组,以专业知识“GPS的基本数学原理”为核心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从数学发展的角度,我们介绍从中国古代利用线性方程组解“百鸡问题”到现代利用方程组定位的GPS定位导航系统;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我们从二元到三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循序渐进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方面都得到提升。
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树立了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平台上,我们通过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雨课堂、智慧树和中国大学MOOC等线上新媒体教学工具,为课程思政多元化平台授课提供了支撑条件;在教育模式上,根据大学公共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及时修改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将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中,以自主学习、统一授课等形式开展育人活动,使线上平台教学与线下传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在持续改进中实现全方位育人;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使用自学—辅导式、抛锚式、分组讨论式、合作学习式和探究式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形成获得知识,提升品格。
在大学公共数学课程教学中,学院聚焦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切实发挥大学公共数学在大学生育人中的关键作用,持续创新课程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
学院党委先后两次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数学研究所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涌现了一大批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学院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教师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1人,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中原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3人,河南省教学标兵3人。
我们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渗透到大学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之中,使课程教学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思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疑,解学生之所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团队成员在成功建设《大学文科数学》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基础上,重新修订教材,加入课程思政内容,积极申报河南省十三五规划教材,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备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近年来,学生在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统计调研大赛、挑战杯大赛和考研深造等系列活动中屡获佳绩。近年来,学校理工科学生考研深造率保持在30%以上,毕业生思想素质高、基础专业扎实,动手能力强,就业率一直稳定在8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0%。
大学公共数学课程自身携带了大量课程思政的信息,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寻求数学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性,构建了课程思政体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积极发挥大学公共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