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一种艺术表现,它让无声的方块文字转变为由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朗读的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那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呢?我对朗读指导的一些方法做了一些尝试。
朗读是阅读的能力,是阅读教学中理解文本内容重要的有效手段。朗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基础中的基础。低年级的孩子初次接触课文,需要反复进行朗读体验才能很好地把课文读通读准,从而能整体感知课文。
如《青蛙写诗》的教学。孩子从课题就会产生并提出疑问:青蛙会写诗吗?青蛙写的诗歌在哪里?是什么样的?……孩子心中的问题可能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往往一点逻辑性都没有,有时甚至会让我哭笑不得。但是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这一切都是新奇、有吸引力的,他们饶有兴趣,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我们要紧紧把握孩子的心理,布置他们自由地朗读课文,一般会提出下列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一边朗读一边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并在课文中画出答案。3.圈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孩子按照要求进行自由式朗读课文,首先对生字词得到了认识,而且在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的内容从整体上有了初步的感知。经过长期的训练,孩子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出发的朗读能力,把课文读正确、读 流利。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看,低年级孩子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单调的朗读方式只会让他们慢慢产生负面心理。教学时,必须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唤起孩子的情感体验,调动孩子的情感参与,让他们爱上朗读。
教材中的课文都文质兼美,是饱含情感、富含知识的载体。教学时,通过运用多媒体、挂图以及教师声情并茂的情境创设,让孩子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在情境渲染下,情感与文中的角色产生强烈共鸣,自然而然使朗读情感到位。孩子初尝朗读的成功,体验朗读的快乐,乐意朗读,喜欢朗读。在《夏夜多美》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一边看情景动画,一边听课文录音,孩子们很快就被夏夜的美感染,好像自己亲身来到了宁静的公园,感受着故事发生的一切,情感得到充分调动,朗读自然流露出对夏夜景色美的赞赏。用话语和画面手段来辅助朗读,促使孩子朗读中流露出真情实感,做到情景交融,情真意切,使听者宛如身临其境。孩子朗读的兴趣油然而生,并为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表演是孩子最喜欢的表现方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都饱含情感,可读性强,适合表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引发他们对角色进行想象,联系生活经验积极思维,感受生活,体验情感,加深对课的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教学目标达成而且使孩子体验到朗读 乐趣。
如《棉花姑娘》教学。我请能力强的五个孩子分别带上棉花姑娘、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的头饰,扮演相应的角色进行示范表演。老师以旁白调动表演孩子角色的投入:“生病了的棉花姑娘们可难受了,如果现在来了植物医生可好了,棉花姑娘就会马上求求他帮忙治病了。”“燕子”飞过,“棉花姑娘”马上进入角色,赶紧用恳求的语气喊起来:“燕子,燕子,请你帮我捉害虫吧!”面对“棉花姑娘”的恳求,“燕子”却难为情地回答:“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请别人帮忙吧!”棉花姑娘再与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几个角色互动,角色对话非常投入,特别入情,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全班分组表演中,孩子们都能读出角色应有的情绪,津津有味,声情并茂,越读越爱读,完全沉浸在朗读的快乐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指导性评价让孩子的朗读水平不断提升。
评价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应以鼓励为主,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要多用赞许的眼光来看孩子。当孩子朗读声音响亮却缺乏情感时,可进行适当指导:“你朗读的声音响亮,如能多投入点感情会更好。”孩子读得流利又有感情,可是声音较小,可以这样评价:“你读得很好听,声音美,如果读得大声一点就可以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这完美的声音了。” 这样的评价语言既能保护低年级孩子的自尊心,又能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起到指导朗读的指向作用。其他学生听到老师给同伴的评价,也都明白该怎么朗读了。
除此以外,还可以组织同学间互评,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或者全班互评。在互评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评价:你觉得他哪一句读得好,值得我们学习?哪里需要特别注意,需要给一点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们就能从欣赏的角度来评价同学的朗读,也能善意地提出建议。孩子们在评价中尝到朗读带给他们成功的快乐,朗读的兴趣与热情更 高了。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文往往饱含情感,思维空间广阔,给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提供了机会。孩子的生活与认知经验各不相同,对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往往有不同观点,必须通过言语或演绎行为的方式进行相互表达、交流感悟,相互参考和借鉴,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的认识,使情感得到升华。
在《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孩子们初读了课文,对大致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品读研究每个小动物买泥塘和青蛙在卖泥塘时应该采用什么情感与语气来朗读时,孩子们对老牛和青蛙这两个角色有了不同的见解。我给了孩子们一个表达自己想法的平台:“你觉得老牛当时是怎么想的,几个角色应该怎么读才好?”让大家对角色理解进行交流。有的孩子说:“我平时买东西的时候总是要反复挑选,有点难选择,我觉得读老牛的话应该用犹豫的语气。”有的孩子说:“青蛙特别想卖出泥塘,所以它会比较兴奋。”还有的说:“老牛对泥塘不太满意,语气应该是失望的”……孩子们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不同的角色,通过交流感悟形成新的认知。
要使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有声有色的朗读,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需要长期不断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找准正确的教学坐标,联系学生生活,激活思维灵性,展开想象翅膀,就能让学生胸中满溢诗情,把内心感悟融入朗读,使阅读教学课堂魅力四射,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