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校企联盟的构建与思考

2021-01-03 06:58:47黄海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校企技能职业

黄海锋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广东·江门 529000)

校企合作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实际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办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1 校企联盟建设背景

从2010年开始,《教育规划纲要》就提出要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法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2016年,中央深改组要求尽快印发有关校企合作促进的政策文件。

我校是广东省唯一的中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学设备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队伍强大,我们肩负着为本地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使命,沉积了多年的职教经验。我校以药学专业为试点,凭借与本土药品零售龙头企业“大参林”“国大药房”多年积累的紧密合作关系,以此为契机打造校企合作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同育人合作方式。学校专门成立了由行业企业领导、专家、工程师以及学校领导、骨干教师、职教名师组成了“校企合作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多方共同携手为联盟的建设出谋划策,群策群力。

2 校企联盟建设改革内容

2.1 改革育人模式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原则,邀请联盟的行业专家到学校授课,承担一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带学生到企业,把课堂从教室迁移到用人单位。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特殊“定制”的规格、一定的数量,提前预订毕业生,企业出资用于学生的学费补贴、奖学金等,并参与课程的共同开发和教学管理,设立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

2.2 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2]。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学校确定专业教师作导师,下企业指导学生理论学习;企业选派业绩优秀的能工巧匠,负责学生岗位技能教授。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出多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如“雏鹰孵化计划”“国大杯、大参林杯技能竞赛”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等。

2.3 改革评价模式

以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由联盟成员对学徒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3]。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要求学生成绩须达到企业用工要求,其中每人须有一核心岗位技能达到高级工以上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3 校企联盟人才培养多元化

3.1 订单式培养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

我校联盟以“雏鹰孵化班”“储备店长班”形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学生,共同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让学生自愿提前进入公司学习与见习。

3.2 现代学徒制

教育部在2014年工作要点中多次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全面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落实集团化办学政策,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最有效实现形式之一,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

我校实行的“双精准”产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校企共同联动,以企业岗位为引领、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培养“学徒”及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校企“双导师、双场所”育人,实践课程在企业岗位上组成小班制或一对一由师傅指导传授获得,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精准对接。2020年成功申报了与广东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江门国大、江门大参林、南北药行共建的现代学徒制班。目前已有现代学徒制学生100多人。与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现代学徒制班的申报工作正在不断推进。

3.3 现代产业学院

2020年7月30日,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明确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求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

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强化校企资源整合共享,结合侨乡产业特色,我校与企业共建陈皮产业学院,今年5月31日,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陈皮产业学院在广东陈皮人家贸易有限公司农业文化创意园揭牌成立。产业学院的成立,可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推动地方特色产业——陈皮产业现代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加快产地药材陈皮的药理功效、有效物质提取工艺等方面研究。

4 校企联盟合作成果

联盟以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为牵头组建了“江门中医药教育集团”,充分整合集团成员之间教学、师资、设备、招生、就业信息以及实训基地等优势资源,为五邑地区及省内各类中医药技术人才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贡献。

大参林模拟药房、国大药房中医药学院店暨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成功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资源优势,校企共同按就业需求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在企业共建“厂中校”,在学校共建“校中厂”,合作企业提供工学交替学徒岗位,创建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实践教学环境。

学校与国大药房、大参林药店有限公司合作创办“雏鹰孵化班”“储备店长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适应岗位能力的课程,共同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让学生自愿提前半年进入公司学习与见习,让学生通过公司文化、专业技能以及实践技能的共同培育,实现精准育人,实现校企共赢。

联盟企业为我校药学专业青年教师提供了暑期顶岗实践机会,教师在顶岗过程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5 校企联盟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政府应通过立法,明确企业参与教育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强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这在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前校企合作状态下,我国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行政职能,把参与职业教育作为评估企业资质的法律指标,这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一个长效机制保障。政府还应制定相关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企业参与教育的贡献大小,对其进行相应的税收倾斜和政策照顾,这是刺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热情的一个有效手段。出台落实校企合作政策的具体措施,使校企合作制度化。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今后在教育资源的分配,无论是办学经费,还是其他社会资源,如人才引进、职称评审、科研立项、各类评奖活动等,都应向职业教育倾斜,改变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增强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实力和对企业的吸引力[4]。

猜你喜欢
校企技能职业
高级技能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