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研究*

2021-01-03 05:38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丽娟
区域治理 2021年47期
关键词:专业课协同辅导员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丽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要求。强教必先强师,高职院校特别是地方师范类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师资的重任。建设高水平的基层教育师资队伍,就要求高职院校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协同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协同”出自《后汉书》,协同学是由西德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的。协同理论的目的之一就是达成协同效应,就是复杂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最终效果。培养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既需要教师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者做到管理育人、职工做到服务育人,又需要各教育主体相互协同,使教育合力最大化,从而实现理想的动态协同育人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就要求各育人主体不能各自为政,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来开展教学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新时代如何开展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的共同任务。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现状分析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以保证辅导员的工作实效性。首先,辅导员的工作涵盖范围广,事务性工作繁杂,工作成就感低。其次,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数量不足,辅导员兼管的班级较多,学生数明显增多,在辅导工作开展时极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师生比直接制约着辅导员工作效率和教育效果。最后,高职院校中,辅导员普遍担任着行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辅导员对自身角色缺乏明确定位,缺乏职业归属感。

在多数高职院校中,为了弥补辅导员师生比不足的情况,配置了班主任。班主任通常由行政人员或专业课教师兼职。第一,学院配备的班主任多数是非管理专业教师,缺乏学生管理的专业知识。第二,班主任一般是根据学校管理要求及职称评定等指定相关人员。按照现行高校教师评价机制,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荣誉授予,均侧重其科研成果,导致专业课教师花费更多精力在科研上。另外,担任班主任大部分为校内专任教师,其主体身份是教师,根本任务是教学。在兼任班主任的同时,均承担至少一门以上专业课的授课任务,同时还需要指导学生实验、比赛、作业批改、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等其他职责,教研任务繁重。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一名班主任带几个班的情况普遍存在。第三,学院直接委派新进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带着一种“被迫营业”的情绪管理班级,工作有热情,但管理学生的经验不足,未形成教育合力。第四,由于班主任、辅导员其中一部分由专业课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师完成评职称的需求后,就不再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另外,高职院校部分班主任、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实行合同聘任制、校聘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等,且拥有高级职称的辅导员陆续转岗等导致队伍人心不稳、流动性强,造成了班级管理措施和方法不具有延续性,使学生的不信任感增强。

(二)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工作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经过不断发展,对地区和国家的贡献日趋明显。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度和认可度逐年提高,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教育质量、教师素质、就业前景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以高职师范类学校为例,承担着本地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专门人才的培养,服务于本地区基层教育事业。首先,由于部分高职院校是中职院校升格而来,部分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思政专职教师数量不够、心理学专业背景教师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存在。其次,法律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本地公务员工资,目前在本地区还未实现,加上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教学检查、抽查、督导等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教师疲于应付,只求能够按质按量完成自身教学任务。最后,专业课教师除完成教研任务外,还需要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参加各类政治学习、教学技能比赛、课程建设、论文指导、学生实践导师等,使得专业课教师只“授业”,无暇顾及“传道”。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当前,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在协同育人方面面临诸多困境,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协同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第一,缺乏理念共识。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重点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侧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班主任一般由专业课教师兼任,工作重心是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提升。辅导员更注重“班风建设”,班主任更注重“学风建设”,专业课教师更注重本门课的专业课知识传授。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单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比较笼统和抽象,具有说教性和盲目性。专业课教师缺乏育人的积极性,只管教授专业知识,很少过问学生课堂纪律、学生思想动态及日常生活等问题,没有发挥管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两年,针对协同育人的研究指出辅导员还存在自身身份认同等问题。针对本地区高职院校调查发现,辅导员、班主任做好“后勤”,专业课教师教好“专业”、搞好科研的认知普遍存在。认知及协同育人理念的偏差导致工作中出现问题相互推诿,三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自为政,缺乏协同教育理念的共识。第二,缺乏高效沟通。沟通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快速传递重要信息,达成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共通,最终形成教育合力,将教学团队的效能发挥到极致。专职辅导员属于学校学工处管理,专业教师由学校教务处管理,班主任属于跨部门配置和安排,使班主任、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空间交流方面存在障碍,工作上易出现隔阂。经过对本地区高职院校的调查了解,院级部门很少单独建立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群,辅导员与任课老师群、辅导员所兼管班级多,日常事务繁杂,班主任大多为兼职,有繁重的行政工作或教学任务,专业课教师不坐班,教学任务繁重,加上没有固定的办公时间和地点更无法交流沟通。辅导员、班主任与专业课教师的联系不密切,对日常教学中学生出现的缺课、挂科等问题不能一起商量对策,对学生学习、生活、行为、心理方面的困难不能做到协同发力,育人效果欠佳。在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专业、视野、个人经历不同,各自特点和亮点无法互通有无,由于缺乏交流和沟通,没有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互促互进,造成工作重复、资源浪费等现象。第三,缺乏联动协调。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育人工作“两张皮”,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出现了“有定位,无共识”“有分工,无保障”的现象。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关系最密切,但是由于各育人主体缺乏联动意识和联动考核机制等原因使得教育力量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教育叠加效果并未实现。

三、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

(一)育人理念协同

协同育人理念在2008年就被提及,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共同投身学生班风学风建设,才能达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应当从育人理念上重新定位自己,不应仅仅将自己视为协同育人的执行者,满足于实践性事务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应当意识到并牢牢树立育人主体性的观念,将自己作为协同育人的主动参与者、积极促进者。同时,要明确自身在育人制度建设中的重要性,发挥育人制度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只有形成共识,才能保障全方位落实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

(二)育人资源共享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过程中,资源共享是重要的环节,通过对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教育合力。落实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目标,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措施,需要建立有效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成人”和“成才”。作为高校三大主要育人主体,辅导员、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师、学生等的粘合剂,具有其他育人主体不具备的独特优势。第一,自身资源相互分享。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各自领域和专业不同,对学生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同,专业课教师可以为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辅导员、班主任侧重学生的思想价值教育,因此要充分发挥各教育主体的优势。第二,学校资源共同利用。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第三,利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建立班级联络群、班干部报告、宿舍长监督等制度,确保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的畅通。

(三)协同育人机制畅通

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内、因外因共同作用。教育主体提高自身素质、制定规章制度、完善考评机制等多管齐下才能达到协同育人机制畅通。第一,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的职业素养。三大主要育人主体需要不断提高自我职业素养和政治站位,充分发挥模范引领示范作用。辅导员、班主任要有“四个”意识,不断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辅导员、班主任要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深入任课教师和学生中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完善考评机制。为了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的有效联动,制定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需要对工作进一步细化、量化,确保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行公正公平的透明化考核,保证考核的权威性。第三,加强规章制度的建立。制定规章制度对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的工作范围及职责清晰界定,拒绝推诿扯皮,提高各育人主体的工作效率。

协同育人是当前高职教育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快速发展,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任务繁重,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协同育人还需要学校各管理服务主体的支撑和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主力军作用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高职院校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专业课协同辅导员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