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校文化的内涵、功能与建设机制

2021-01-03 05:47林成策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理念特色学校

林 毅 林成策

(1.山东职业学院 东岭书院,山东 济南 250104;2.齐鲁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一、学校文化的涵义

(一)什么是文化

讨论学校文化的涵义,有必要从分析文化的涵义入手。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化一词的英文是culture,这个词源于拉丁语,原意为“耕耘、耕作”。可见,从其最初的涵义上看,文化有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开拓之意。文化是和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所以说,自然界本身并无文化,但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类“耕耘”过的所有东西均可视为文化。

根据不同的角度,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与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等。其中,最主要的分类方式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分,非物质文化又有制度文化与价值观文化之分。对狭义文化的理解就是指价值观文化,也称精神文化、理念文化,它是文化的灵魂,是最深层、最核心的文化。

文化与文明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文明的东西都是先进的事物,所以,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是文明,落后的、不好的文化不是文明。因此,对优秀的文化要继承和发扬,对落后的甚至是糟粕的文化要摒弃。

(二)什么是学校文化

从广义的角度看,可以把学校文化视为一种亚文化,是在学校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特殊文化;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以学校作为地理环境和活动范围,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灵魂、行为准则、规章制度及其行为方式,乃至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文化整合和结晶。学校文化的本质意义和最高价值在于它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

从狭义的角度看,也有人把学校文化看成是“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来代替“学校文化”,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现象。这种看法,很容易使人把学校文化仅理解成学校环境文化,那就片面了。所以,为避免误解,对学校文化的涵义还是从广义角度理解为好[1]14-19。

根据学校的特点,结合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学校文化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理念文化、行为文化、视觉文化和环境文化。

理念文化主要指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整合、凝练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价值追求、学术风范等,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学校的内隐文化,体现着学校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水准,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其基本理念为一训三风,即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另外还涉及一系列的办学理念。

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保障机制。涵盖师生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校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推进和升华作用。通过健全组织结构,完善规章制度,使学校的运行机制科学化、合理化;通过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学校良好的行为形象。

视觉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为形象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的外在标志。它是根据学校内部不同的功能要求,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主要内容,涉及办公、标识、公关等多个应用元素,通过建设个性化、系统化的视觉传达体系,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特别是核心理念直观地呈现出来,以期塑造出学校良好的品牌视觉形象。

环境文化是学校形象的隐性教育工程,是通过对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来体现和传播学校的精神、理念、特色、历史底蕴等内在特质,环境文化建设应坚持人文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原则,将文化与艺术、人文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巧借自然之物作为思想教育、精神陶冶的依托,营造科学、人文、美观、和谐的校园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2]16-17。

构成学校文化的上述四个层面各居其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其中,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我们称其为“学校之魂”;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表征和体现,我们称其为“学校之化”;视觉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形象表现,我们称其为“学校之识”;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础工程,我们称其为“学校之韵”[3]2-20。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讨论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共性特点,没有区分高校、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文化差异,在进行学校文化的具体建设时,是需要考虑其差异的。

二、学校文化的功能

为什么要大力建设学校文化?因为学校文化对学校的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有人称之为“文化力”。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就离不开一流的学校,而要打造一流的学校,就要建设一流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

学校管理的方式经历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转变,经验管理较为注重管理者的素质与经验,科学管理较为注重管理的规范与效率,文化管理则更为注重价值观念的引领,这三种管理方式不是相互否定和取代的关系,是相互兼容和不断提升的过程,亦是管理境界不断提高的过程。文化管理是抓住了人的思想和灵魂的管理,是能够激发被管理者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管理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的管理。

有人用“馒头理论”来解释文化的作用,这对我们理解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颇有帮助。在制作馒头的过程中,如果“水”多了我们会加“面”,“面”多了我们会加“水”,但往往我们只看到“面”而看不到“水”。岂不知,没有“水”是做不出馒头的。这里的“水”就好比是文化、竞争力、学习力等,是无形的,而“面”是组织、制度、人员、设备、物资、资金等,这些都是有形的。学校的硬件建设固然重要,但学校的内涵发展要靠文化建设。

(二)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指标是有自己学校的特色与品牌。什么叫特色?简要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物质装备越来越好,学校的同质化现象也愈益明显。拼硬件条件不是打造特色品牌学校的有效途径,拼升学率也不是学校特色品牌建设的方向。通过搞好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来引领特色品牌建设,才是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的最有效途径[4]1-12。

学校文化的个性与学校特色的独特性相统一。独特性是学校特色的核心因素,而个性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来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是一个可行而有效的途径。没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特别是缺乏个性的理念文化),是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旨在改变学校办学“千校一面”的现状,不仅要反映学校的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的办学性质,更要反映学校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办学者的思想主张。

学校文化的先进性与学校特色的优质性相统一。优质性是学校特色的基础属性,是学校特色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及土壤,它决定着学校特色是否上层次。学校特色是学校优质性的彰显,不断激活优质性,使优质性保持较强活力,学校特色就会更加明显,学校品牌日渐形成。前已述及,文化并不全是先进的,学校文化的引领性要求学校文化必须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学校文化的先进性与学校特色的优质性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加强先进学校文化的建设,会不断促进学校特色优质性的强化与提升,学校的特色品牌建设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学校文化的持久性与学校特色的稳定性相统一。学校特色的形成有一个过程,而且要保持相对稳定,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短期安排,使之成为一种优良的传统与作风,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样的学校特色才会更加鲜明、优质、持久。学校文化特别是学校的理念文化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学校宪法”的地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学校文化的这种持久性要求与学校特色的稳定性要求是统一的。持久性的学校文化建设将会促进学校特色品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的认同性与学校特色的内在性相统一。强调内在性就是强调规律性。学校特色看起来是外显的,但这种外显的特色如果没有内在规律的支撑,是没有持久性和稳定性的,也谈不上优质性,也就起不到促进学校发展、打造特色品牌的作用。学校特色只有达到内在和外显的有机统一,才能打造出内涵丰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品牌学校。学校文化的认同性与学校特色的内在性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学校文化不仅仅是领导层的指导思想,更要获得广大师生员工的广泛认同,入脑入心,自觉转变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实现内在认知与外在行为的高度一致,这样的学校文化才能起到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的作用。

(三)文化育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的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育人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首先,学校文化建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首先要立德,因此,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立德树人的过程。而学校文化建设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文化具有很多涵育学生品德的特性,诸如意识形态性、思想性、导向性和约束性等。

文化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在阶级社会中,文化的呈现样态、形式、交流模式及其内容表现等都是一定意识形态下的具体反映。文化呈现着意识形态的理论特征,意识形态则是文化核心价值的最终走向。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制约着文化外在的呈现样态,包括文化为谁而存在、文化如何发展、文化发展的内容等方面。特定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文化行为,特别是一定的民族文化,代表着该民族的特殊价值观念,并将成为这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支柱与思想灵魂。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文化,对师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47-50。

文化的精髓在于思想。文化之思想,犹如人之灵魂。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人有思想,并由思想衍生出无尽的智慧与创造力,这就决定了思想永远是文化的精髓。

任何内容与形式的文化,都只有在注入了思想的灵光之后,才会有益于世道人心,才能以文化人,具有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文化是以美学的力量和艺术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们以启迪和教益,并使之获得精神的钙质,点燃思想的光焰,从而不断走向睿智与崇高。文化中的思想内涵与精神蕴藉,并不是泛指文化中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成分或精神元素,而是指文化主体中自觉地赋予其中的具有启发意义、激励作用、引导价值和审美功能的思想粹质与精神光彩。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学校文化对于激励全校师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具有非常重要的德育价值。

文化的导向性与文化的价值取向相统一,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学校文化凝结着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群体意志,反映着学校的追求目标,是学校的思想导向,学校文化的塑造就是借助学校文化理念与精神的引领,使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最终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文化的约束性是指文化对个体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的制约和规范的作用。学校文化的约束性分为硬性约束和软性约束两个方面。硬性约束主要是指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对个体的管束,该约束是刚性的,具有强制性特点,学校每个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不能违反。软性约束则主要指学校的精神文化、道德氛围及舆论氛围对个体的隐性约束,这种软性约束虽不是强制性的,但它是潜移默化的、持续不断的,对学校师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都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比刚性约束更为重要。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软性约束氛围,对全校师生会产生较大的约束力,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其次,学校文化建设能够引导学校人文情感教育的深入开展。从现代教育的发展模式看,“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教育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全面发展,是文理并重的培养要求,既要抓好学生的科技教育,又要抓好学生的人文情感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智商,又要发展学生的情商,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学校文化建设是引导学校人文情感教育的有效路径。

学校文化对学生精神品格的培养意义深远。学校文化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它是从价值观层面引导人、塑造人,使人学会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学会如何做人,形成高品位人格精神。这种对学生精神品格的影响,是对智能发展的超越,不局限于具体的规范人的行为,而是以高尚的人文精神培育人,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其人文素养,熔铸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

学校文化为学生健全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教育的原则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贯彻以上原则和宗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和围绕学校文化开设多种多样的校本课程,为广大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挥提供了大量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成长与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先进学校文化的引领以及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在学校行为文化的约束下,学生就会拥有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这样的学生将来就会较容易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学校环境文化对学生情操的发展起着耳濡目染的影响。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不仅是对学校理念文化的彰显和宣传,对学生的思想情操也会起到陶冶和沐浴的作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心灵经常处在一个向美、向善、向上的状态中,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同样,学校视觉传达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审美观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6]15-18。

第三,文化建设促进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的过程。教育是一种人格与心灵的唤醒工程,教师则是这一灵魂唤醒工程的工程师。文化育人的过程就是心灵感应心灵、心灵引导心灵、心灵与心灵之间相互碰撞的过程,这种感应和碰撞越强烈,学校文化就越具有教育作用。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开设各种相关课程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不断增长和提高。学校教育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有效的学校文化建设,不仅关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开设各种校本课程和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知识性是文化的固有属性,通常我们谈论一个人知识很丰富,我们会说这个人很有文化,就是基于此。根据文化的定义,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一切认识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学校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自然知识和和人文知识,这些知识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文化内容与课程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将文化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起来,会很好地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学校所倡导的文化无疑具有先进性的特点。文化的先进性在内容上和发展方向上都应该是科学的和正确的,即学校的先进文化应该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促进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学校文化的先进性表现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统领,促进学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全面改革;同时,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引领的学校文化应站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前沿,它的内质中含有先进的革新品质。在学校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师生是实施的主体,课堂是实施的主阵地,课程是实施的依据和标准。先进的学校文化应该能够引导学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能够以学校核心理念文化为主线,建立起既符合国家与地方要求,又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以达到教师爱教、学生乐学、课堂高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效果。

以上分析主要是解决学校文化有哪些内涵、为什么要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下面讨论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及对策,亦即学校文化的建设机制。

三、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文化建设,但是,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厘清这些问题,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讨论一下目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校理念文化建设缺乏主线贯穿

毛主席说过,“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口号化、广告化、碎片化现象比较突出,学校理念文化缺少核心,没有灵魂,有目无纲,更谈不上纲举目张。比如,一些学校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思考,随意性较强,内容之间没有逻辑联系,相互孤立甚至布局分散,学校文化构不成体系。他们或者借鉴其他学校的办学理念或者照搬知名学校的“一训三风”,使得学校文化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忽略学校特性的表达,失去了学校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或者想起什么就提出来、宣传出去,甚至将学校文化的一些内容拼凑起来;还有些学校根本谈不上文化建设,只是为了烘托校园文化氛围,随意买些名人名言张贴画挂满楼道或者教室,甚至连张贴画的内容也没有分类、随意张贴,这种现象被戏称为“学校文化建设没文化”,在目前的学校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

缺乏主线贯穿,没有核心理念引领,学校文化的发展就没有方向,发展目标也不明确,就难以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这样的学校文化不仅起不到引领学校发展的作用,反而可能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障碍,扼杀了学校的创造精神,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教育发展的关系不紧密

如前所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为了引领学校教育的发展,目前不少学校的文化建设与学校教育发展的关系不够紧密,出现了两张皮的问题。不少学校为了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忘记了文化建设的初衷是引领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学校文化与学校教育的紧密关系,所提炼的学校文化体系与学校教育发展的关系不紧密,甚至是关系不大。有的学校文化过于空泛,没有结合学校教育的发展实际,不接地气,对引领学校教育作用不明显。还有的学校其文化理念的内容不全面,比如校训里只有“德”而没有“智”的要求,甚至教风里缺“教”的内容、学风里缺“学”的内容,等等。这样的学校文化不能很好地体现学校的根本任务,难以发挥学校文化引领学校教育发展的作用。

(三)学校文化没有起到引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作用

学生、教师、课堂和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几个主要构成要素。学生是受教者,教师是施教者,课堂是实施教育的阵地,课程则是紧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实施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学校文化引领学校教育发展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引领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建设。不少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效不高,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校本课程随意性较强,零打碎敲,没有形成对标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更没有形成围绕学校核心理念文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拓展,有的学校活动往往无法做到围绕学校的理念文化进行,开展活动缺乏规划,为活动而活动,不能体现学校的理念文化。一些学校在搞活动的时候,往往就是应付上级、敷衍学生,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策划。有的学校有百年历史,享有很好声誉,却急于做大,追求即时功利,各种活动一拥而上,一味地搞学校运动会、艺术节、文化节等。“某某教育”提出,学校就模仿“某某教育”;“某某理论”问世,学校就推倒原有的一切传统,从头开始效法。明显表现出贪功浮躁的习气,忽视了历史和过程的积淀,忽略了对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承传,失去了学校发展的根本。如果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不能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这种学校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建设意义,无疑是不成功的。

(四)学校文化未能成为全体师生的思想指南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过程。“自下而上”是指在提炼学校文化时要汇集吸收广大师生的智慧,“自上而下”是指学校文化确定以后,要向广大师生宣传贯彻,让他们入脑入心,变成自觉行动的指导思想。目前不少学校的文化建设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虽然也提炼了本校的理念文化,甚至提出几年了,但当我们对部分师生问及学校的“一训三风”是什么时,还是一脸的茫然。有些即使勉强知道是什么,但离内化于心,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还有很大差距。没有发挥出学校文化的引领作用、凝聚作用,更谈不上达到文化管理学校的境界。

(五)学校文化没有做到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随着时代的变化,当学校的发展状况出现较大变化时,学校文化做出相应调整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一定时期内,学校文化应保持相对的稳定,否则会引起学校师生的思想混乱,甚至是不知所措。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学校因领导更替较为频繁,后任否定前任,新任重新提出一套理念,更有甚者,几任领导提出的文化理念同时存在,其混乱和冲突状况可想而知。有的学校的文化建设缺乏统一和长远规划,或为了应付上级领导视察,或为了使校园有点文化气息,临时提出了一些学校文化理念,也上了墙,甚至是立上了楼顶,既没有统一和长远考虑,也不是十分契合学校的校情和教育发展实际,这样产生的学校文化是经不起推敲的,也很难保持相对稳定,推翻重来,既引起混乱,又造成人、财、物的浪费。还有的学校文化建设的顺序颠倒,也是导致学校文化多变的原因。在学校理念文化还没有确定和完善的情况下,就进行了环境文化的设计和施工,当环境文化建设完毕,又觉得理念文化不理想,倒过头来再完善理念文化,结果造成了环境文化的重复施工。

(六)学校视觉文化与环境文化建设的内涵不足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学校的文化氛围不匹配、不协调,对内起不到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作用,对外展现不出学校的形象和价值。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自己的校徽,有的虽然有,但经不起推敲,没有很好地表达学校的核心理念及办学特色。没有内涵的视觉文化建设是起不到展现和促进学校教育发展作用的。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不能体现学校应有的文化底蕴,达不到景韵相协的效果。有些学校的规划杂乱无章法、粗糙无意境、呆板少变化、停滞无生机;有些学校景观就是简单的立块石头、挖个水坑;甚至一些学校在环境文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搞花坛雕塑、给建筑物起上优雅的名字,各种制度上墙,轰轰烈烈搞学校美化及各项学生活动,但是很多学生竟然不知道学校校训是什么,在教师和学生中也时常有不文明行为出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重视物,更要重视人;物质、制度要关注,师生的行为和精神[7]67-70更要关注。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对策与解决措施

以上列举和分析了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旨在进一步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的对策与解决措施,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建设机制。

学校文化建设的总的原则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运用到学校文化的建设中去,确保学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具体谈以下几点措施。

(一)学校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核心理念的引领

学校文化建设要围绕一条主线来进行,这条主线就是由核心理念来引领的。没有核心理念引领的学校文化是缺乏灵魂的碎片化文化,起不到引领学校教育发展的作用。在建设学校文化时,首先要确定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就像写文章要确定主题一样,没有主题的文章不是好文章,甚至不能称其为文章。确定一个理想的核心理念,学校文化建设就成功了一半。核心理念就是学校文化的旗帜和方向,也是学校文化的精髓与魂魄,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学校文化建设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核心理念确定以后,学校的一训三风和一些具体的办学理念的提炼,行为文化、视觉文化、环境文化的设计,甚至道路、楼寓等的命名都要贯穿核心理念这一主线,形成主线清晰、内容丰富的学校文化体系。有核心理念支撑的学校文化建设才能起到推动学校特色与品牌建设的作用。

(二)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与学校教育发展紧密结合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引导学校教育的发展,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促进学校教育的深入发展,解决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教育特色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的提炼都要和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紧密相关,当学校的理念文化特别是核心理念确定以后,要把它贯穿和渗透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建设、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活动,学校文化核心理念就是学校教育发展之魂,无处不在,只有文化之魂与教育发展之体紧密融合在一起,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教育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三)学校文化建设要起到促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作用

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抓好课程体系建设,而学校文化建设是促进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促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落脚点之一,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教育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围绕学校核心理念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以核心理念为主线的校本课程的设置,对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核心理念开设德育主题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学科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等,建立一个与学校文化相吻合的课程体系。建立特色课程体系,学校教育才能有特色,也才能建成特色品牌学校。

(四)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文化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结果,所以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考虑它的继承性问题,不能简单地否定过去的一切,动不动就推倒重来,这会引起学校师生无所适从,甚至是思想混乱。在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时,要慎重对待以往的文化成果,能继承的尽可能继承,保持学校文化的相对稳定。如果原有的学校文化确实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该创新的一定要创新,以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只有保持学校文化的先进性,才能引领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才能通过文化建设来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五)要让学校文化成为广大师生一致认同并自觉遵循的思想操守

学校文化特别是学校理念文化,要想成为广大师生一致认同并自觉遵循的思想操守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实现这一目标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动员广大师生广泛参与,参与建设的过程就是了解、学习和认同的过程;在学校理念文化基本确定时,要对广大师生进行宣讲,让广大师生有一个学习、理解、认同和反馈意见的过程,以使学校文化不断完善并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同。学校文化确定后,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上墙的阶段,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校文化进教研室、进课堂、进课程、进师生头脑,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真正使学校文化成为广大师生一致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价值理念。

(六)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理念为先的原则

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理念为先的逻辑规律。要避免先视觉文化和环境文化的设计、回过头来再总结理念文化的现象。一些学校之所以出现学校文化没有主线甚至出现文化要素较为混乱的现象,主要是没有坚持理念文化先行的原则,学校视觉文化(特别是校徽)和环境文化之所以让人感觉内涵不足,也主要是因为没有核心理念的引领。一些新建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更要坚持这一原则。在学校进行基本建设时,要同时考虑学校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理念文化的提炼,在理念文化没确定之前,不要进行视觉文化和环境文化的设计与建设,否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重复建设的问题[8]25-46。

学校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学校文化建设要适合学校的校情,学校文化建设要考虑所在地的历史文化特点,学校文化建设要结合学校主要领导的教育思想等,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我们要深刻理解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以问题为导向,积极采取有力的对策和措施,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使学校文化在引领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理念特色学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特色种植促增收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学校推介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