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期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1-01-03 04:50刘贝贝曹文慧吴艳艳张鑫淼邝笑笑康婷婷武玉芝张婷婷杨印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亚急性变异性急性期

刘贝贝 曹文慧 吴艳艳 张鑫淼 邝笑笑 康婷婷 武玉芝 张婷婷 安 宁 杨印东▲

1.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我国脑卒中的70%,发病后的致死、残疾率高达33%[1]。高血压不仅是IS的主要危险因素,也和IS患者的预后直接相关。卒中发生时大脑自我调节功能受损,血压过低可能会减少侧支循环流向缺血半暗带的血流,血压过高则可能会促进脑组织水肿的发生[2]以及出血转化的增加[3],可见动态血压波动与梗死后病灶的动态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外主要使用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来表示血压波动的程度,但引起卒中后血压变异性的原因仍有争议,可能涉及到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4]、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及高盐负荷[5]等因素的影响。

1 血压变异性

BPV指在各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影响下血压波动的程度,通常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获得,BPV最常用的指标有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及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CV通过平均血压除血压平均值的标准差乘以100%(CV=SD/平均血压×100%)获得。根据IS发病进展时期,血压变异性的监测分为急性期血压变异性和亚急性期血压变异性。

2 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目前研究进展

2.1 不同类型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9年,Wang等[6]通过荟萃分析发现,收缩压变异性(SBPV)可能在增加卒中风险中具有重要的额外作用。同样Havenon等[7]对1891名IS患者随访90 d后,发现急性期SBPV对卒中后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较舒张压变异性(DBPV)更为明显。然而,Minhas等[8]研究发现IS患者3个月的不良预后不仅与急性期SBPV相关,与卒中后24 h的DBPV同样显著相关,且坐姿时更为明显。可见目前关于急性期不同类型血压变异性与IS患者预后的议点较多,但具体到哪种亚急性期BPV与IS患者预后的关系更为密切,目前国内未见报道。

2.2 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梗死部位相关性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BPV与IS梗死部位的研究也有些许差别。Lundholm等[9]通过对406名IS患者入院后前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左半球梗死的IS患者的BPV更高。同样,Dicker等[10]对IS患者的BPV与卒中部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也发现左半球梗死的IS患者的BPV较右半球梗死的BPV更大。2018年,Kitamura等[11]对岛叶梗死和非岛叶梗死的IS患者的BPV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非岛叶梗死的IS患者的BPV更大。李宝丽等[12]通过对IS患者入院后3 h血压监测所获得的BPV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皮质下梗死的IS患者的BPV更大。以上都是基于急性期BPV与卒中不同梗死部位的相关研究,但对于亚急性期BPV与IS患者梗死部位关系的相关研究目前未见报道。

3 亚急性期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分析

3.1 入院前期的血压可能存在误导性

目前关于急性期BPV与IS相关性的研究较多,但部分观点存在分歧。有研究[13-14]表明IS患者发作72 h内的BPV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独立相关。同样Kim等[15]通过对2173名具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进行BPV分析,发现BPV也是患者卒中复发的预测指标。然而,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入院后24 h内的血压变异性与卒中结局之间没有关联[16]。Zhang等[17]对592名IS患者入院后的前24 h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后,也发现BPV与IS功能结局无关。相同的研究因素却出现矛盾的结果,部分原因可能是入院前期的血压具有误导性。住院前期患者的意识水平[18]、体力活动[19]以及库欣反应[20]、头痛[21]、感染[22]和入院相关压力所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交感肾上腺髓质通路的激活[23]、炎症细胞因子浓度的升高[24]等均可引起IS患者入院后血压水平的短暂波动。

3.2 亚急性期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更为密切

有研究[25]发现高达80%的IS患者在卒中后24 h内会出现反应性高血压。并在卒中后4~7 d内自发下降[26]。并且这种反应性高血压也可以作为IS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27]。Tikhonoff等[28]对104例IS患者住院的第1天和第7天分别进行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血压从第1天的(150.5±19.5)/(85.7±11.3)mmHg降低到第7天的(139.6±19.3)/(80.0±11.7)mmHg,进 一 步 验证了卒中后血压的自发性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在卒中发病一周内的血压不仅受固有血压和卒中的共同影响,也受到机体应激相关反应及反应性高血压的影响。

Naito等[29]对497例IS患者平均发病9 d时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指数和出院后3个月的功能结局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卒中后机体应激和反应性高血压消失,血压恢复平稳后,亚急性期BPV可以作为IS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预后指标。

同时Ye等[30]对动脉粥样硬化型IS患者的亚急性期BPV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较高的亚急性期BPV可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高风险相关,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恰恰是发生IS的独立危险因素。Fukuda等[31]通过对IS患者发病后4~10 d的血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后,发现亚急性期BPV与患者的不良功能结局独立相关。同时一项回顾分析也表明亚急性期BPV可能会增加IS患者1年内卒中再发的风险[32]。

4 结论

以上研究表明,亚急性期BPV可能是IS发生、复发及预后的重要且潜在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但目前亚急性期BPV与IS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缺乏一定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若证实亚急性期BPV与IS梗死部位或亚型相关并影响预后,可以提示临床医生在降低IS患者风险时不仅要考虑日间控制血压,还要考虑24 h控制血压,减少血压波动,为亚急性期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为临床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在实际工作中,鼓励家庭动态监测血压,开展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的BPV,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猜你喜欢
亚急性变异性急性期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布鲁氏杆菌病的疗效分析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