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民间体育交流的通道文化
——基于《宋江阵:仪式、象征与认同》的评述

2021-01-03 03:02:38王伯余于传伟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闽台仪式共同体

王伯余,于传伟

(1.泉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师范学院 应用科技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为推进两岸和平统一,党的十七大曾指出“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2016年11月“习洪会”中提出,让更多基层民众参与到两岸交流当中来,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我们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2019年1月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强调,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其中,两岸民间体育作为民间文化交流、民众血缘理性激发和精神信仰传递的身体媒介,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介体符号,理应在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然而,自2016年我国台湾民进党执政以来,两岸互动交流受阻,两岸民众互信、认同受到影响,如何破局成为关注两岸研究的重要议题。特别是如何在两岸民众交流中,通过两岸民间体育交流中的“人”的行为、认知等进行脉络化的田野调查,聆听“底层人”的心声,将有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两岸民间文化生态,促进互信,扩大共识,增进认同,为国家制订符合两岸民众共同利益的民间体育交流政策提供底层经验。《宋江阵:仪式、象征与认同》一书的出版为这一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宋江阵:仪式、象征与认同》是由郭学松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的一本两岸同源文化研究类图书。该书注重以两岸具有影响力的民间体育“宋江阵”作为研究个案,以实践调查为收集材料方式,运用文献挖掘、口述史、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形式,基于问题“由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路,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方式相结合,从“小个案呈现大社会”的视野为两岸民间体育交流提供参考。全书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 钩沉索隐:闽台宋江阵的仪式文化,包括闽台宋江阵源起记忆、闽台宋江阵器物与信仰文化、闽台宋江阵仪式过程;第二章 发展历程:闽台宋江阵的历史记忆,包括福建宋江阵自近代以来的历史记忆、我国台湾自日据以来的宋江阵历史记忆;第三章 象征之林:闽台宋江阵的文化表达,包括宋江阵仪式的象征文化、宋江阵仪式中器物的象征寓意、宋江阵仪式展演场域中的象征、人物模仿中的身体文化象征;第四章 勾勒认同:闽台宋江阵的历史心性,包括自我认同:身体运动的工具基础、族群认同:仪式展演的本源回归、中华民族:仪式中想象的共同体、自我、族群、中华民族互构:仪式展演的隐喻。

1.材料收集丰富,采用文献考据与实证调查相结合,在研究资料发现方面实现了突破

宋江阵在两岸民间约有200多个阵头组织,每个阵头组织开展活动约需50人,目前该文化已在大中小学积极推广,是两岸同源体育文化特殊例证,在两岸民间体育交流中具有积极地社会影响。正因如此,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宋江阵文化成为关注两岸体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宋江阵:仪式、象征与认同》从文献考据和实证调研伊始,在两岸宋江阵活动开展区域进行多年调研,大陆地区实地考察宋江阵阵头20多个,我国台湾地域实地调查宋江阵阵头40多个,收集整理大量文字、访谈录音、照片、录像等材料。特别是收集整理了近代我国台湾的《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民报》、族谱、手抄本、旧视频、旧照片等关于宋江阵的记载材料,以及散落民间的具有宋江阵印迹的兵器等。这些材料的发现,对研究近代宋江阵历史记忆、社会功用等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结合该书所收集的大量口述史、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材料,实现了研究材料的突破性创新,为相关观点论证提供了支撑。

2.注重实践调查为根基,旁征博引形成理论对话理,在研究内容方面实现了创新

本书前两章注重以实践调查材料的深描为主,后两章以此为基础呈现了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体现了层层深入拓展的逻辑理路。在“闽台宋江阵的仪式文化”调查部分,依据新史料发现,对宋江阵本体论进行探究,提出我国台湾地区“宋江阵”被记载下来要远早于大陆地区,而大陆地区主要以“套宋江”“宋江队”代称,2000年以后,两岸民间体育交流频仍,“宋江阵”一次,逐渐在大陆地区开始被使用,据此提出了名称使用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在“闽台宋江阵的历史记忆”部分,该书挖掘整理了一些关于宋江阵的“故事”,如在两岸相同历史遭遇中,台湾宋江阵人物和厦门宋江阵人物参与抗日的“故事”,以及日据时期宋江阵出场展演的“故事”。这些故事具有重要的象征寓意,如宋江阵与宗族的“故事”,被视为沟通先人与当下民众的通道文化,对宗族凝聚、团结并形塑族群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在参与者饰演《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过程中,通过人物形象和身体动作模仿,以及这些英雄人物的象征性,影响他者认同和自我认同。通过宋江阵人物参与抗日“故事”、宋江阵在日据时期不同场域展演“故事”的反复讲述,将宋江阵视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表达了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在宋江阵演武发展历程中,两岸民众的个人认同、族群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之间存在相互建构的逻辑,即当自我认同得以实现时,才有可能凝聚成族群认同,最后思考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反过来影响族群认同的形成或自我认同的形塑;以自我认同为中心,可直接上升到族群认同,或者上升到中华民族认同的层面;然而,中华民族认同同样也直接影响个体的自我认同型构。挖掘整理这些蕴含在两岸同源民间体育中的象征寓意,将其呈现于世,对于两岸民众寻找交流的共同体支点以及促进两岸面的相似或相同认同形成具有现实意义。

3.注重倾听底层民众的声音,通过叙事寻找两岸民众心灵契合,成为两岸民间体育研究的新视野,为两岸和平统一提供体育领域经验

海峡两岸民众同宗血脉既是历史又是现实,这不仅源自我国台湾地区百分之九十以上民众是大陆先辈们移民后裔的事实,更得益于我国台湾同胞年复一年寻根谢祖行为得以认证与巩固。在宋江阵演武文化传承过程中,已经与宗族形成了紧密的关联,并被视为许多村落宗族的象征文化,通过族人的口述叙事来呈现他们的血缘理性认知。在《宋江阵:仪式、象征与认同》的叙事中,采集了多位民间参与者的口述叙事,通过聆听底层民众的声音发现,他们皆强调宗族先祖与宋江阵之“故事”叙事,而我国台湾地区民众还将这种宗族叙事追忆到先祖移民台湾之前,如我国台湾鹿陶洋宋江阵、南势九龙殿宋江阵、漳州里应元宫宋江阵等。像学甲中社宋江阵还将先祖与郑成功的亲属关系,以及与郑成功收复台湾、寓兵于农之间的“故事”进行讲述。与此,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两岸民众有关宋江阵与宗族叙事之间的心灵契合,以及血缘理性认知。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宋江阵之间的“故事”叙事、宋江阵队员参与两岸抗日的“故事”叙事等,同样为两岸民众勾勒相似或相同回忆提供了文化通道,能够在不同场域中形成共鸣,实现两岸民众互信和认同,为重塑两岸宗族血缘共同体、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民间方式,为最终推动两岸和平统一提供体育领域经验,这是该书研究的新视野、新动态和新指向。

4.结 语

《宋江阵:仪式、象征与认同》一书是基于两岸血缘相同、文缘相承前提下服务两岸和平统一的力作。从内容上看,无论是历史文献考据,还是象征内涵阐释及多元化认同勾勒,都已成为两岸民间体育研究的重要补充或提升。从方法来看,研究注重实用实践调查的形式展开,特别是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十几个村落进行深入调研,获得了诸多难能可贵的第一手材料,极大弥补了前人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此,笔者认为,对两岸同源民间体育开展研究,必须要扎根两岸民间体育源起、传承的土壤之中,在这种场域中聆听“底层人”的心声,使研究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方能更好地使两岸民众认知同源民间体育中所蕴含的文化同源、血缘一脉的象征寓意,营造两岸同源民间体育交流的归属感共享场域,使其服务于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提供体育领域经验,助力于祖国和平统一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闽台仪式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十岁成长仪式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8:12
仪式感重要吗?
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5:08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42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12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19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