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玲
【摘要】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负性情绪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76例(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的观察组(38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8例),观察患者负性情绪、心肌缺血发作情况及心电监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少,ST段压低减少次数多,下移减少量高,P<0.05。结论:给予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整体护理,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病情改善,值得借鉴。
【关键词】整体护理;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负性情绪
无痛性心肌缺血是一种隐匿性冠心病,对患者身心影响较大,并且该病主要患病人群为老年人,患者發病后不会出现心绞痛、胸痛等症状,进而无法引起人们重视,但是患者存在心肌梗死的风险,还会严重损伤其心脏功能。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老年患者存在特殊性,身心状态不佳,影响其配合度,因此,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研究选取我院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76例,观察整体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选取我院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62至79(70.32±4.81)岁,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1至79(70.75±4.37)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指导用药,定期巡视,进行口头教育等。
观察组:①老年患者对无痛性心肌缺血认知不高,进而存在恐惧心理,且无法积极配合治疗。因此,需进行无痛性心肌缺血知识教育,可通过口头讲解、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提高患者认知,并且说明相关护理要点,减少不必要的担心,提升配合度。②重视患者心理活动,对其内心真实想法进行了解,并且对患者进行良性引导,如心理暗示等,减轻其负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③患者疼痛症状并不明显,需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心电变化,病情较重者做好各项抢救措施,增加巡视次数,密切关注各生命指征的变化。④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但是在此过程中叮嘱患者控制活动量,不能过度劳累。⑤饮食方面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低盐食物为主,并且对患者排便情况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越低越好;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监护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负性情绪对比
观察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心肌缺血发作情况对比
观察组心肌缺血发作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心电监护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T段压低减少次数多,下移减少量高,P<0.05,见表3。
3讨论
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发病率较高,其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很多患者在疾病发病后不能察觉,无法引起重视,导致严重的后果。对于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而言,治疗的同时加强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整体护理临床应用较多,其有效提升了护理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及科学性,能对患者进行多个方面的综合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将其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加强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认识危险因素,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重视患者不良心理的疏导,了解其内心想法以及患者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能减轻负性情绪,使其心理状态得以改善。加强病房巡视,能优化患者病情监护,了解病情变化情况,能及时处理不良情况。重视患者运动、饮食的指导,能保证其营养健康,且增强体质,加快身体康复速度。
所以,给予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整体护理,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病情改善,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琴,徐英.强化临床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5):212-214.
[2]郭凤仙.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z1):436-437.
[3]崔萍,李敏,雷永琴.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力衰竭因子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1):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