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燕 雷腾飞
摘要:本文从专业集群建设理念、构建框架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等方面论述了专业集群构建的关键要素,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与经验。
1.引言
常熟理工学院顾永安教授指出:专业集群是对应产业集群上同一产业链、创新链的岗位(群)需求,按照群落状建设的原则,以与主干学科关联度高的核心专业(优势、特色专业)为龙头,充分融合若干个学科基础、工程对象与技术领域相同或相近的、具有内在关联的若干专业的有机集合。立足专业集群建设,将为本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齐鲁理工学院2014年转设成功,根据国家有关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倡及《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文件精神,自2014年开始大力推进学校向应用型人才转型,同时也进行一系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机电工程学院与计算信息与科学信息工程学院,紧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山东省十强产业布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紧扣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了以“3C”融合(计算+通信+控制)为理念的专业集群。
2.对接产业集群,构建校企协同“3C”融合专业集群,落地智能制造领域
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产业链,分析产业链岗位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映射关系,如图1所示。打破固有学科界线,以自动化专业为核心专业,构建机械、控制、电子通信、计算机、电气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共融的专业集群,形成“一体两翼”专业集群框架体系,如图2所示。打造了专业发展“集群战舰”,实现了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
3.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共育“2+1+1”人才培养模式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依托“产学研联盟”,实现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共同体,校企共同构建应用型、多主体、阶段式、模块化、项目制的校企协同“2+1+1”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搭建互通共融的课程体系架构和特色平台模块,培养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4.健全保障机制
完善“队伍保障、机制保障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出台《“3C”融合专业集群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专业集群建设机制保障条例》《“3C”融合专业集群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特别制定了保障措施和政策,确保了“3C”融合专业集群建设与发展。
跨院建设了专家委员会、督导委员会,成立了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专业集群发展问题,加强集群内部交流与沟通。
依托学校“目标-质量标准-信息收集-评价评估-信息反馈-调控”六环节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针对专业集群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并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形成闭环反馈,确保改革成效,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5.总结
本文针从专业集群角度出发,以“3C”融合作为建设理念,从“一体两翼”集群建立的模式、“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学院”两级管理的机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学院集群建设的经验,为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顾永安,范笑仙.应用型院校推进专业集群建设机制创新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8):25-33.
[2]邵艳楠.具有不确定参数的MWR混沌化学反应模型的控制[D].哈尔滨师范大學,2020.
[3]李俊芳.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类专业集群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4):146-147.
[4]吴国雄,苟寒梅,董莉莉,王维.对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专业集群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2):25-28.
[5]朱中伟.新常态下地方应用型院校专业集群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06):52-55.
作者简介:付海燕(1982-),山东德州人,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研究方向:忆阻电路及分析。
项目资助:2020年山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202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