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界树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处在一个快速“成熟”的一个关键的跨越期,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好多学生家长溺爱、“包办”,加上隔代教育管护而致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很差,“意志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生理上,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由于一段时间以来国家抓计划生育,绝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教育“难”已经不再是偶然。
二、案例分析和对策(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心理因素……)
⑴案例:小A(化名)是一个出生在南京的男生,爷爷是大学教授,现在贵州遵义某编号中学学习。原本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小时候家庭教育也还不错,有一个在加拿大留学后未回国工作的叔叔……都使他比好多同龄人幸福,但天有不测风云,自从生父意外身亡,母亲改嫁,继父又不幸死亡,再改嫁也没有好的环境……由于随母亲不断地展转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学习地点不断变更,在不断地“适应”新环境、方言和家庭教育程度的过程中,他的逆反心理发展到极致。自己的意愿与母亲的期望背道而驰,一次偶然中从骂母亲没得到及时制止和教育转化,到后来逆反外公、外婆到不听家中长辈教育。在学校顶撞老师、我行我素、玩手机在班内群中发黄色图片及黄段子、排队时多次用手摸女生的屁股、对班主任老师的援手资助认为是应该或太少、政府低保照领、教育扶持没缺、自私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到“极点”、营养餐要吃“双”份、不收拾家务,懒惰成性(在外公外婆家睡觉时不起床上厕所直接冲到墙壁上)、因偷还进过派出所,对老师们的教育不置可否、经常在上午迟到、转化不大等。
⑵原因分析:
1.成长环境特殊。由于学习环境的多次变动,不便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及其思想“残留”。
2.早期家庭独生子受到的过分溺爱。继父怕影响父子感情的再次溺爱和放纵。
3.亲友们的“包庇”。有时眼见该子做得不对,也不及时告诉监护人,抱着“让他去遭别人”的心理,使得孩子一错再错下去。
4.过早地不在家中长辈的监护下玩手机,自身不注意身心修养,心理的扭曲。由于监护人的放纵培养、不管不问,存在“乖书自读”的心理,孩子玩手机上瘾后受到不健康文化的熏陶,加上成长过程中的自控意识弱、意志力不强、辨别是非能力弱、兴趣发生偏移等,致不良兴趣、不良情绪滋生和蔓延,且一发不可收,最终酿成听不进多少正面教育、体验用手摸女生屁股的想法、自私、“占有”(偷)等恶念。
5.长期不收拾家务,致居住的廉租屋垃圾随处可见、臭气熏天,在外公外婆家吃饱吃好喝足并因在床上玩手机熬了夜,致解小便也不起床而侧身对着墙壁“解决”且不止1次,现那卧室都比一般的厕所还难闻而被老人“驱逐”……
6.在社会生活中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占首位,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从不关注国家、集体、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从来没有“感恩”之想、吃国家政策“低保”等都认为是“应该”或“少了”,索取意识很浓,“人人为我”但“我”不为人人。个人价值取向错位致心理“残废”。
⑶对策尝试:
1.进行权利、义务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在我国从来就不存在“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的特殊公民。为了国家的强盛、和谐,人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角色中承担着相应的义务,享受着法定的权利。
2.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和道德教育。这是学校和老师们多次努力实施了的,也是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一环。帮助他进行心理压力的调适。老师们主动做他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教他如何调整心态,减轻压力,面对人生。缓解他成长过程中的苦闷、猜疑、多虑、孤独、易怒、抑郁等情绪,但因他的不置可否而致尽皆“失败”告终。
3.抗挫能力培养。告诉他遇到挫折不要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要从根本上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出内在的动力;并变压力为“动力”,激发了内在的信心和潜力,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断总结成功经验,久而久之就有了“成就感”,定能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4.理解接纳他、尊重他、信任他、寬容他,告诉他产生之前的种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部分未成年人都有过这样的情绪。
5.鼓励他。给予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充分检视他的过去,帮助他分析原因,要能够正视自己和他人,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并成长,以前能做好的在新的环境中也一定能做好。遇到较困难的事情应该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
6.帮他建立正常合理的信念。如发现辅导他的心态好转时,委婉适时地引导他建立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去除不合理的杂念,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新问题。
7.积极关注他的进步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把这种做法持续下去,直到他的错位“价值观”产生明显的改变。等等。
三、辅导过程及效果
1.单独找他谈话。谈心谈话作为沟通交流的桥梁,是最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窗口、凝心聚力的纽带,是学校和班级建设一剂良方,我们在教育中首选谈心谈话手段,发挥好它的建设性作用。
2.榜样教育引导。因为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是举身边的榜样。身边的教育者的以身作则是青少年直接学习的最好榜样。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潜移默化影响”就是这个道理。
3.家庭示范。为了让学校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主动与家庭取得联系。从古至今,父母、家中长辈的行为都是孩子的第一榜样,对于儿童品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4.故事启发。如尊敬师长、正直善良的温州市龙湾区海城第二小学(集聚区)学生涂译心;自强自立、钟爱越剧的温州市新田园小学学生娄欣怡;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永嘉县瓯北中心小学学生金枫然;诚信守礼、团结同学的温州市藤桥小学学生金宸奕;热心公益、传递热情的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学生张哲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浙江温州受表彰的“新时代好少年”,是近年来我市开展的争当“新时代好少年”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较强示范效应,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少年的担当和风采。希望他能回头是岸,成为贵州先进好少年。
四、案例总结及启发
本案使我也深受教育、深思,老师们都在反思,按常理,我们现在采用的方法应该能凑效,但始终微乎其微。孩子他妈也经受不住无数次“打击”致头脑失“灵”,现和该生二人都领着国家发放的低保金。
给我的思考是:不管此例是否成功教育转化都不能忽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让我深刻理解心理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相连在一起的。
总之,此例中帮教方法在改变,他的对策在“升级”。老师们都说“根本听不出他的哪句话是真的”。11月16日,小A再次被当地派出所拘谈,校长也去参加查证他手机内的涉“黄”“反(党和社会主义)”的证据,估计只有少管所才是他的帮教“归宿”。我将此例披露,只期引起重视,让同行、志者和司法机关都加入进来,共同研讨对策。能多转化1人(小A)更利社会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