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晖
摘要:受义务教育改革的影响,教师已经在减负增效方面做出了相应的探索,但是受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限制的影响,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明显的减负增效不到位的问题,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因此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有必要重点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减负增效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指引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
关键词:农村;数学教学;减负增效
前言:“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于1965年美国人佛睿斯特写的一篇文章。“学习力”最初是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领域的一个概念。被引入教育还是近期的事情。学习力主要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造力四个组成要素。高效课堂的优质、实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而首要条件是必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对于班级教学而言,教学上更需要让学生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使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笔者从业以后,一直致力于中小学学习力的研究和实验,学习力逐步为广大教师了解、理解和接受,学习力研究团队逐渐形成,学习力在理论提升和操作实践中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和进展。但是,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关于学习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和城市中小学生等对象上,而有关农村小学生学习力的研究尚未受到重视,也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在缩小,但是在教学师资、教学设备上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在农村小学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的比比皆是,家庭教育与城市孩子又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在同一所农村学校同年级同班级学生的学习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小学阶段是人的学习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学研究中心发现,儿童6岁以后,也就是小学阶段是儿童大脑持续发展的时期,小学阶段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是小学生大脑神经系统机能的快速发育期、是训练其学习力的最佳时期。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力的发展要把握其年龄特点、重视学科特点。我把农村数学课堂作为探究、提升学生学习力的主要阵地,在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中用学习力的理论来指导,可以推动学生数学视角的开阔化,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合作,推动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并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成为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持续作用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如何在数学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合作。
一、感受合作魅力,提升合作意识
学会合作的前提是帮助学生养成合作的意识,而合作意识的增强有很多途径,最有效的一条就是让学生感知到合作的魅力,体验到合作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就能自然地加强合作,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合作的意识,当遭遇到稍复杂的问题时,学生就会自然想到通过合作来展开学习。例如在“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课题出发展开猜测:本节课可能会研究怎样的内容?很多学生根据课题展开猜测,并将研究内容指向了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的面积和图形边上以及内部的钉子数之间的关系上。在学生猜测之后,我与学生一起举出一个比较熟悉的长方形为例(长方形的内部没有钉子),并且改变长方形的长,让学生在具体数据的推动下发现长方形边长的钉子数越多,其面积越大,这样的研究带给了学生充足的信心,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接下来学生面临的问题就是找出这些钉子数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了,在具体研究的时候,不少小组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将问题一分为二,一些学生想办法研究图形内部的钉子数不变时,边上的钉子数与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这些学生找的实例就是长方形,另一些学生则想办法找到一些边上的钉子数相同的图形,研究图形的面积与其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思考之后最终确定的研究对象是三角形。这样在分组研究之后,学生想办法将自己发现的数学规律表示出来,并在小组中汇总,在汇总过程中,大家发现只要图形内部的钉子数是1,图形的面积正好是其边上的钉子数的一半,而当内部的钉子数增加之后,其面积也相应增加。在汇聚了两方面的研究之后,学生成功地用含有两个字母的数量关系式表达出多边形面积与多边形内部以及边上的钉子数。在展示交流的时候,很多小组的学生表示分组研究给了他们很多的帮助,一是在分组之后,小组内可以就一个问题展开交流,从而避免在研究中走弯路,也让研究的效率更高,二是面对如此复杂的一个问题,在分组之后每个学生只要就其中一点展开研究,然后在交流过程中来汇总,这样的做法有效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二、合理设计预习引导
减负增效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作为前提,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意识,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减负增效教学的目标。在“混合运算”教学实践中,教师对预习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就可以选取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混合运算数学题,让学生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从而得到相应的答案,有效强化学生的混合运算意识和能力。
三、精炼课堂提问教学
对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是核心环节,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因此,教师要想在农村地区践行减负增效的教学思想,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精炼课堂教学提问,构建高效化的课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联系农村地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导入生活化的问题,在生活化问题的引导下促进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有意识地探索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合理化应用。如教师可以根据农村地区教学特色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对2015—2019年时间段内,你家庭生活中种植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外出打工收入等收入情况吗?对比分析一下家庭收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按照教师的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进行应用,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实施合理化的培养,从而确保农村地区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避免过度教学训练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指引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
四、发扬合作精神,优化合作方法
合作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学生合作精神发展和合作能力提升的有效环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好的合作环境,推动学生的多样合作和充分合作,促进学生优化合作方式。在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学习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技术手段记录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将一些典型的做法展示在全班学生面前,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借鉴。比如在“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和探索,在巡视学生活动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小组的分工明确,每一个成员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都有任务,而在具体的研究时,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操作过程提出自己的意见,小组长组织学生以举手表决的方式来展开研究,在集体交流展示的时候,除了展示小组研究的成果之外,我还将这个小组的研究过程展示在大家面前,这样带给学生好的学习经验,也为学生合作方式的优化带来了启示。
结语:重点针对减负增效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构建创新化的教學组织体系,能提高教学效果,凸显农村地区学校数学教学的科学性。鉴于此,在未来教学改革中,还要注意针对减负增效的持续推进和长效化发展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分析,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体系,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保障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芳萍.如何看待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问题[J].新课程,2021(38):109.
[2]戴屹嵘.多样合作,让数学学习减负高效[J].文理导航(中旬),2021(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