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邯郸市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动员和实践育人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丰富活动载体,引导返乡大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长才干、服务社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立足新时代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团邯郸市委注重将为党培养青年人才作为活动的主题,扎实做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谋划、设计等工作。活动开始前一个多月,团邯郸市委及时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一方面对以往的活动进行总结回顾,挖掘试点地区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工作成果的运用与推广;另一方面主动深入到市内两所高校不同院系开展调研座谈,面对面倾听大学生们的心声,认真了解他们的实习实践意愿。结合全团“我为青年做件事”实践活动,制定了内容详实、措施有力的专项工作方案,指导各县(市、区)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积极争取党政关注与支持,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让大学生有更多、更优质的假期实践机会。
“这个假期,团团在家乡等你!”7月初,在地方各级党团媒体协同宣传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传播热度不断攀升。短短几天时间,全市报名人数便突破1000人,有4个县区招募人数超过了120人。7月中旬,全市18个县(市、区)全部召开了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邀请往年活动先进个人分享实践心得体会,组织进行党团等基础知识测验和岗前培训,并安排大学生与实践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对接交流,全市共有1130多名返乡学子奔赴岗位开展为期1个月的实习实践。
为保障大学生安全,团邯郸市委为每名学子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保险,安排实践单位与大学生家长签订了双向告知书,实践单位还为大学生准备了工作餐和必要的防疫物资。县级团委实行每日安全零报告制度,通过工作群发布安全自护相关提示。一些县区还组织返乡大学生接受应急救援、自救逃生等专业培训,定制了T恤等物品,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针对大多数返乡大学生是共青团员的实际,团邯郸市委指导各地团委按照自我管理、就近就便的原则,推动返乡大学生成立了60余个临时团支部,推选产生支部委员会,负责做好暑期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各团支部策划开展了“大手拉小手 情暖满乡村”关愛留守儿童、“青春环保行 共筑蓝天梦”大气污染防治以及“庆祝建党百年 畅谈青春感悟”等主题团日活动130多场次。
邯郸各地团委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组织返乡大学生走进129师司令部旧址、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红色课堂,听老党员讲故事,并参与“青年大学习”“青年讲师谈”等网上主题团课,引导返乡大学生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为了让返乡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激发他们回报家乡的热情和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各地团委还组织返乡大学生到展览馆、规划馆、重点企业以及产业园区,通过宣传讲解、图板展示、参观体验等方式,让大学生实地了解家乡历史,感受家乡变化;并邀请组织、人社等部门负责人员介绍家乡的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创新创业环境和就业创业政策支撑等内容,展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
“您好,请先扫码,再测一下体温,进出记得戴好口罩。”家住邯郸市曲周县城的返乡大学生郝利杰每天早8点至晚7点都在小区疫情防控检查站值班。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为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返乡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一线勇当“服务员”“战斗员”“宣传员”。他们不畏烈日、无惧风雨,有的在核酸检测采样点现场维护秩序,查验“两码”;有的在农村和社区开展扫码测温、消毒消杀、张贴海报、摸排统计等工作;还有的深入到商场、超市、公园等场所,耐心劝导群众戴口罩、打疫苗、勤洗手、不聚集,引导门店工作人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完善疫情防控举措。
而在邯郸“七下八上”主汛期,返乡大学生积极响应党团组织号召,踊跃投身防汛工作一线。他们有的主动承担起家庭周边几个防汛执勤点的饭菜运送和发放任务;有的协助乡村干部开展排查,统计房屋、堤坝、农作物等情况;有的在防汛临时安置点,进行信息登记、卫生清扫等;有的走到重点路段,清理路面上的垃圾、杂物和淤泥;还有的来到救援物资中转地,投入发往河南救援物资的装箱打包工作。
无论在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等行动中,还是在防溺水宣讲、亲情陪护等志愿服务中,或是政务、企业等实践一线,都有着返乡大学生忙碌的身影。他们积极发挥特长,以奋斗的姿态、务实的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家乡团委还为我们搭建了桥梁纽带,安排我们这些大学生在基层团组织担任一定职务,不论身处何方都能从事一些日常工作,方便我们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增长见识、提高本领。”返乡大学生褚迎雪现已是邯郸市邱县新马头镇团委书记助理,负责协助做好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策划开展乡村振兴有关的团青活动。
为切实发挥好“生源地”优势,建立起情感联系的纽带,引导广大家乡学子关注关心家乡发展,邯郸各地团组织综合考虑大学生户籍所在地、居住地以及实践单位,安排大学生以挂兼职的身份,担任乡镇街道、农村社区或实践单位的团组织书记助理,或在团属青年志愿者组织、青年创业者组织、青年社团等担任一定职务,让大学生平时在校期间也能够与家乡团组织、实践单位保持常态化联系,帮助完成活动项目,推动校地合作,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此外,各团县(市、区)委利用网络新媒体组建了地方籍大学生联络交流群,经常展示家乡的新变化新气象,宣传家乡的新政策新精神。有的县区还根据大学生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未来就业意向,将大学生划分为经济发展、文化旅游、教育民生和乡村振兴等若干组,方便志同道合的大学生交心交流,组建团队,开展项目化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