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2021-01-02 09:05许进品
桂海论丛 2021年3期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发展理念共同富裕

许进品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共同富裕征程上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也是继续走向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新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未来五年、十五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行谋篇布局:必须以更强有力措施推动政治意志、制度改革、文化自觉共同发力,全方位全过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才能确保扎实有效推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发展理念;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D61;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1)03-0082-06

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核。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从制度形态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定型化、成熟化,更迫切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起点上,通过《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科学谋划,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5的目标任务,对如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安排。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紧紧抓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个贯穿《建议》的根本主线,切实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目标,也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期盼,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党历尽艰辛、矢志不渝地建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努力使全国人民都过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早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党就开始摸索我国现代化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摆脱落后和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框架: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第一步,努力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努力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2]。改革开放后,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从1981年到1990年,在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基础上,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在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的基础上,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3]。党的十五大根据改革与发展新情况,提出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形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思想: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体人民过上更加富足和舒适的生活;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4]。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发展阶段”战略,要求在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5],全国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几个发展战略,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共同集合成为我党奋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行动路线图”: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基本共同富裕—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斗、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伟大实践。七十多年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按图索骥”,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解决温饱问题、完成总体小康目标任务,实现了两次历史性大跨越,继续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异常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以创新为动力,调结构转方式,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建设,发动脱贫攻坚战,抗击疫情、复工复产,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人民币,比2012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国民总收入突破1万美元大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6],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恩格尔系数越过联合国的30%富足标准线(2019年达28.2%);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使13亿人拥有了基本医疗保险,10亿人拥有了基本养老保险;帮助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彻底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消灭绝对贫困现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指标任务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建议》在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基础之上,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标志着我国在走向共同富裕征程上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大跨越。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意义深远。这次跨越,是一次质的大跨越。不仅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生活水平有更大幅度的提高,从人均800美元飙升至过1万美元;更重要也更难做到的是“全面”“高质量”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进步,全国各个区域共同发展,全社会所有人都能拥有更加富足和舒适的生活。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更伟大、影响极为深远。就世界意义而言,解决八亿人左右的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过上富足和舒适的生活,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无论是脱贫规模还是反贫困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方案和经验,都是人类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巨大贡献。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共同富裕本质目标要求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开始进入着力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本质规定与现实体现不断走向一致的新阶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步,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就中华民族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标志着全体中国人民在“站起来”基础之上,全面、彻底地告别了延续几千年的贫困时代,实实在在地“富起来”,开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全方位迎来“强起来”新时代,这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跨越。就中国未来发展前景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所预测的标准式社会主义,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总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建议》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和新发展阶段要求,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确定为新阶段发展核心问题,对“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如何推动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进行了科学谋划和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眼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一)锚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阶段性目标和任务

扎实有效的实践,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目标作导向。《建议》不仅开宗明义地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价值目标原则,强调新发展阶段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和社会公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我国独特制度优势和大国经济优势,明确提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5的总目标任务,要求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要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1]4基础之上,使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1]5。《建议》还以2035年远景目标为“准星”,对远景目标进行阶段性“分解”,确定“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六个“新”目标任务,要求无论是发展经济、改革开放,还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国家治理效能,都必须着力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确保“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这些目标确定给人印象极其深刻:其一,从确定的目标任务要求来看,未来15年内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至少要翻一番,其他社会生活指标也要上一个大台阶,任务重、决心大、目标令人鼓舞;其二,《建议》遵循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的原则确定目标任务,既指明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又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以及符合发展规律,兼顾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二)全面部署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扎实有效的实践,需要以针对性举措去开展去推动。为确保起好步、开好局,顺利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实取得更为明顯的实质性进展,《建议》以创新为基点,以有效率、可持续、公平、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个重大举措。每一项重大举措,都着眼于统筹兼顾地解决现实贫富差距存在、扩大的直接动因和根源问题,确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更加注重在体制和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发展中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更加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因此提出了不少具体改革与发展措施,比如,“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全面促进消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等。值得一提的是,《建议》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列为十二项重大举措之一,就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等[1]31-36,进行了比较全面、更进一步的决策部署和政策安排。这些重大举措,表明新阶段我党顺应社会主要矛盾新要求,更加注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这些重大举措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扎实推动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大部署安排。

(三)强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组织制度保障

扎实有效的实践,需要有强力的支撑保障。解决发展之后的问题比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难。在着力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发展阶段,公平分配“蛋糕”比生产“蛋糕”更需要组织制度强力推动保障。为了确保规划部署落实落地、顺利实现目标任务,《建议》特别强调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建在推进高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尽可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在全社会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一起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

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蓝图能否变为现实,关键在于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科学理念。“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7]理念是纲领的灵魂、实践的指导,具有统摄作用。理念引领思路、决定出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新时代,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必须首先要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这个根本问题搞清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和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基础之上,针对新时代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新发展理念。这个新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有关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我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8],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三者有机统一,是统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纲领和规划的灵魂,是统领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取得历史性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把新发展理念确立为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明确规定“十四五”乃至新发展阶段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和工作着重点,集中体现了我党对新发展阶段我国高质量发展规律性要求的深刻认识,为我们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为“根”与“魂”,着眼于实现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本质上就是一个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首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根本目的和宗旨是“共享”。人类任何行动或实践,都有一定的价值目标取向。在以共同富裕为本质和核心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之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共享”。是否有利于“共享”,是衡量一切创新、协调、绿色和开放政策行动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任何创新发展,无论是互联网领域创新发展,还是传统产业“调结构转方式”,都必须严格遵守体现社会主义原则的法律法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防止资本野蛮扩张加剧社会贫富分化,防止技术进步异化成为“囚禁”劳动者的新“枷锁”;任何改革开放,都必须接受代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从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其次,“共享”只能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中实现。创新是当代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协调是整体性推进改革、确保持续健康平衡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基础性前提和“底色”,是现阶段我国现代化转型发展的根本要求;开放是世界发展潮流和国家繁荣发展之道,也是构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享有更加美好生活主要障碍的新时代,只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1]7的改革与发展,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共享”。最后,共同商量、共同建设、共同享受的“共享”本身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沒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积极性、创造性,没有使全体参与者共同享有创新发展成果,没有自觉担当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创新发展,就不可能是充分、持久的创新发展。协调的本质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任何结构性调整或宏观调控,如果偏离或脱离这个根本“基点”,缺乏人民自觉参与、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分裂,都不是真正的协调,更不能有效、持久发展。至于类似西方那种导致多数人生活在恶劣环境和贫困之中、实现和维持少数人根本利益的那种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既不符合现代生产力社会化和人类解放所要求,更不是我党新发展理念所主张的。因此,必须在对新发展理念整体性认识和辩证理解基础之上,才能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必须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整体实践中,才能有效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扎实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新发展理念远没有在全社会深入人心,更没有转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自觉行动;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还面临不少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思想障碍,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从各级巡视组巡视之后所提出的整治修改意见来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单位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方面都存在有不到位问题,个别的还存在有忽视现象;全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很严重,贫富差距现象还比较突出。因此,《建议》把“坚持新发展理念”确定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把新发展理念贯彻体现在所部署的十二个方面的改革与发展重大举措之中,强调要努力“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1]7这就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在完整准确认识和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之上,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气、更坚决的行动,深化改革创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建议》决策部署。

(一)进一步强化党员和干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政治责任意识

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落细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也是全体党员干部讲政治的主要表现和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必须从政治高度,强化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淬炼和政治历练,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上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强化核心意识、责任意识,确实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作为讲政治的核心要义和主要标准,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政治鉴别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自觉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运用辩证方法和系统思维推进改革和创新,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谋划发展具体思路,落实发展任务工作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实际成效的能力和水平,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谋实事、办好事。

(二)进一步强化系统改革与制度体系效能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政策体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体制机制推动保障。必须更加系统集成、精准施策地推进治理体系改革,“着力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注重健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的任务分工、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监督问责等制度机制,注重强化国家治理体系内部各部分各领域制度运行系统之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解决各种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克服规划政策在运行中“滴漏跑冒”“扭曲变形”现象,确保《建议》中一系列体现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各行各业各部门在发展中更加统筹做好民生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更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进一步强化、示范、宣传、引领和社会塑造推动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一场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体制和观念革命,需要全社会自觉行动、共同努力。一方面,强化制度导向引领,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确实拿出魄力,以更大的力度,统筹健全绩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激励和责任机制,完善容错机制,进一步鼓励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特别是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强化制度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强化教育引导,在全社会加强新发展理念宣传教育,注重运用那些新发展理念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且增强发展动能,从而脱贫致富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例对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引导,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先进实例中真实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激活自觉创新、拥护协调、注重绿色、顺应开放、共同致富的内生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良好氛围。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前线,1965(1):3-1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

[4]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8-29.

[6]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共中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J].宏观经济管理,2020(11):1-9.

[7]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前进,2017(1):4-9.

[8]习近平.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開好局[J].旗帜,2021(2):5-7.

责任编辑洪明星

猜你喜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发展理念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发生逻辑、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多维透视
如何有效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实施“十个全覆盖”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