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学”: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021-01-02 21:33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做数学圆锥圆柱

康 杰

(甘肃省临夏市逸夫第一小学 甘肃临夏 731100)

一、“做数学”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好处于爱玩爱闹的时期,所以他们的有效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想要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对小学数学老师来说是一件比较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是在新的《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做数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小学数学老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可以说“做数学”是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加速器”。[2]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做数学”并不是指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进行模仿与记忆,而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从正面直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做数学”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前的教学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只会“死读书”,只会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会举一反三进行数学实践。“做数学”将会给学生们带来一个“活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从侧边进行辅导,老师不再是专门的为学生传授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3]教学形式的转变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性和参与积极性。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上课很容易忽略学生,反应快一些的同学很容易就可以跟上老师的上课进度,但是反应慢一些的同学就有些无法跟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刚开始的时候老师还可以顾及一些反应慢的同学,但是一个班只有一位老师,而学生却有几十位,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上课过程难免会有一些学生顾及不过来,有些学生在下面开小差,打瞌睡就容易被忽略,这就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参差不齐,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弊端。但是“做数学”就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弊端,可以促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4]学习的意义是通过老师的帮助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不懂得变通,那样学到的知识永远是“死”的,是没有灵魂的。“做数学”可让学生认识到“从做中学”的意义和价值,老师将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想数学,做数学,感悟数学从而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二、“做数学”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小学数学老师如何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呢?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一些思考性实践活动,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老师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思考原因,而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同于老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论性概念传授,老师说一遍学生记住就可以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是学生自己通过数学学习和积累后形成的一种属于自己的思维意识,在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过程中老师只起到辅导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光靠课本概念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实践,通过“做数学”来推动学生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进行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这一章时,老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克和千克?克和千克最常出现在哪些地方?同学们有没有接触过克和千克?在教室中找东西估算一下一千克大约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这一连串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老师的问题,克和千克最常见的地方有超市、菜市场等。一千克大约有六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当学生提出克和千克最常见的地方是超市和菜市场时,老师又可以引进一个新的重量单位“斤”,然后向同学们提问一斤等于多少克?等于多少千克?还有没有比克和千克更大的重量单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老师的提问让同学们思考,在思考中得出结论,一斤等于五百克,一千克等于两斤,一吨等于一千千克等,通过老师提问既能够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也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二)利用趣味实验,推进数学探究

很多学生都会觉得数学是一门很难攻克的学科,归根结底都是应为他们觉得数学很抽象、很难懂,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呢?那就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将课本上抽象的数学概念引用到有趣的数学实验中,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数学。[5]通过趣味数学小实验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很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学好数学知识。枯燥的数学概念大多都具有推理性和验证性。就拿最简单的加减运算来说,也是有验算的,如,十五加十三等于二十八,那验算就是二十八减十三等于十五,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小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时,可以通过趣味小实验的方式加深小学生学习的印象。科学家很早就说过“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想要让学生们更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就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数学小实验来自己动手自己感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圆柱与圆锥,小学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准备剪刀、纸等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圆柱和圆锥,看看圆柱和圆锥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将圆柱和圆锥展开分别是什么图形,根据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形能不能求出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通过这个趣味小实验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圆柱的两个底面积,而圆柱的侧面积就是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两个底面积就是两个圆的面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快记住圆柱的表面积且不容易混淆。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分别剪一个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在圆柱里装满沙子再倒往圆锥里,看需要倒几次。然后验证圆锥的体积是否等于三分之一的圆柱的体积,等于三分之一乘以底面积再乘以高。通过数学趣味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三)教学结合生活,促进数学应用

教学不能脱离实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内容是否已经脱了是实际生活,是否只是“照本宣科”。将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所结合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我审视以及自我反思,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以提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老师可让学生回答他每天几点起床,这个时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个位置,联系实际生活检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恰当的“做数学”活动,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才能真正有效地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做数学圆锥圆柱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探索“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在“做数学”中建立数学概念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