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文英
(石家庄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处于养成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一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恰恰处于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抓好这一时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自觉的学习行为,从而对一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反之,一旦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则会降低学习的效率、影响学习效果,纠正起来往往事倍功半,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力气,效果却并不一定如预期的理想。所以,针对不同孩子的性格特征,重视并及早做好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自律意识、主动意识比较强,爱思考、注意力集中,时间观念较强,学习兴趣较浓等等。同样,不好的学习习惯也有一些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听课不认真,二是作业拖拉,三是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四是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缺乏。实际上,具体去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全面的观察,即可较为有效的进行评估。同时,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不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学习成绩或学习效果差异也会逐渐显露,并不断扩大,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方面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线上学习受到的监督、约束更为间接,师生互动也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学习的场景氛围与教室集中学习也有所区别,所以对学生自身学习习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在不断的重复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形成的,同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其内在规律性,只要遵循规律就可以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要按部就班的按照课程大纲进行教学。课程大纲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依照教育教学规律编制的,按照大纲开展教学,可以避免幼儿园小学化等超前教学行为,而超前教学背离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还会造成小学入学后,缺乏知识学习的新鲜感,产生厌学、缺乏兴趣、听课不认真等不良影响,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是多用鼓励式、启发式教学。鼓励式、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学习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助于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探索能力等。
三是养成今日事今日毕、不拖拉的习惯。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耍和运动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然而,有的学生,一放学后,玩耍时间过长,完成作业拖拖拉拉,有的拖到晚上11:00,有的拖到第二天早上,既影响睡眠休息,又因为未能及时复习预习,影响学习的效果。久而久之,拖拉的习惯一旦养成,更容易形成惰性心理,学习拖拉、低效,甚至会形成做事拖拉的习惯。
四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锻炼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习惯,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自己收拾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品等,家长可以指导,但是要避免代替学生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
五是应用好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学习内容。例如,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识字、阅读,更要能够通过课文、诗词谚语等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做人做事的道理等等,这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才是全方位的。再比如,数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主规划设定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培养时间观念等等。道德与法治则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培养具有更为直接的指导意义。
六是发挥好家长的作用。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规律的生活,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成长。同时,家长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家长还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发现并掌握孩子的性格特点,共同推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七是要运用好激励约束机制。要学会给予孩子必要的正向激励,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使好的学习行为不断得到正向激励和强化,最终演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不良学习行为则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惩罚,从而及时帮助矫正不良学习行为,防止不良学习行为转变为不良学习习惯。
奥斯卡·王尔德认为,“最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的一生,不过是习惯的综合”,奥维德指出“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因而,养成好的习惯十分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则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的促进人的成长,坏的学习习惯则会弱化学习效率,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当今社会,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的习惯、学习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不断吸收、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新的时代要求,以不变应万变。而从小学低年级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今后一生的学习成长和工作都十分重要,对整个社会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和家长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有意识的培养和塑造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及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习逐渐成为其下意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