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婷婷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43)
近年来,新疆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得以迅速扩大,管理水平有了快速提升。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同度,而内涵式发展对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深入调查了高职院校的科研现状,客观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2020年4月至8月间,笔者在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通过问卷、访谈、查阅历年科研统计数据等形式进行调查,深入了解了当前学校的科研现状。调查对象包含各学科教师、科研秘书、科研骨干等。访谈内容涉及学院教师对科研政策的了解程度、科研项目经费合理使用情况、科研激励政策的建立现状、科研平台的搭建状况、参与科研人员的年龄和结构以及成果转化力度等。
(1)科研项目立项。校级课题从2009年开始培育,2010至2012年达到顶峰,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高涨,几乎人人有课题做。之后为保证结题质量,2018年至2019年暂停校级课题立项,2020年重启。与此同时,自治区级及以上课题自2008年立项以来,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2014、2015年为立项高峰期,之后逐年减少,2018-2020年的立项率已到了最低点。
(2)科研经费。校级课题是基础性课题,学校每年课题经费都在十几万元。自治区以上课题是课题经费的主要来源,2011年至2018年经费总计达1300万元;其中,2014年和2015年每年都保持在300万元以上。2016年以后学校的科研经费总体呈下降趋势。
学校科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课题的结题上。前期,学校在课题立项的覆盖面、培育工作上取得很大成绩。目前,大量课题已经进入到结题环节,校级课题(2014——2020)结题率为32.5%;尤其在2014至2017年间,校级课题结题率不足50%。因此,学校在2018、2019这两年间暂时停止校级课题立项,以解决现有校级课题库存量较大的突出问题。自治区及以上课题(2014——2020)结题率为44%。学校课题重立项、轻结项现象严重,科研发展进入了瓶颈阶段,如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成为今后科研能否继续向前走的关键问题。
2008-2019年我校教师论文发表积极性高涨。2017年以后,科研论文发表锐减,尤其是核心期刊发表较少。作为校级课题最主要的结题方式之一,科研论文发表的数量减少,与校级课题结题率较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学校科研发展现阶段已处于较困难的时期。一是学校科研团队基础薄弱,科研平台缺乏,缺少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等现象日益凸显,各级各类课题结题率较低,导致科研成果产出率较低,直接影响了新项目的申报;二是教学与科研没有很好的统一起来,缺乏相应的科研激励机制,学术氛围不够浓厚;三是总体科研水平偏低,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多,具有研究高度的论文更是少之又少;就课题而言,尤其是这两年处于迅速回落期,高级别的课题立项明显减少。
根据我校科研现状分析,首先应从科研管理部门着手,积极宣传落实科研政策,在制度上、经费上为愿意做科研的教师提供政策支持,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学校学术繁荣发展,营造宽松的学术交流氛围,引导创新思想。
一是学习领会并落实国家各职能部门关于高校科研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及时修订完善本校各项科研制度。通过对教师的年底考核、职称评审以及优秀科研成果表彰等多种方式激发教师进行科研的主动性。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项目资金利用率,增强科研活力,让科研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真正受益。
二是推进科研“放、管、服”,让科研工作者更自主、更积极、更便捷。在科研项目研究期间,项目主持人在研究方向不变、结题要求不降低的前提下,根据项目研究的需要,结合项目研究进展情况、任务量的大小、等级可自主调整项目成员以及成员排序;在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上,应在符合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前提下,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可对经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只需向主持人所在单位报备即可。同时,对科研实行开放式管理,充分激发教师们的科研创造力,让他们有更大的自由度和获得感,由此产生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成果。
三是进一步明确经费核销流程,简化报销程序,让科研人员从处理经费报销繁杂问题上解脱出来,节省时间和精力,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调整和完善各级各类经费配套的比例,以便更好地培育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
四是利用职称评审的标准,引起项目主持人对结题的重视。职称评审权下放各高校后,可以根据本校科研的实际状况来制定科研审核的标准。如在审核科研项目时,只将结题作为加分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项目主持人的结题积极性,从而改变当下“重立项、轻结项”的现状,既可以增加科研成果,又可以有机会申请更多的项目,提高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性循环。
一是科研管理部门要随时关注国家关于科研政策的动向,结合本校实际适时建立健全、完善和修订本校的科研奖励制度。二是在科研经费上予以充分保证。三是通过激励形成科研团队,促进科研团队的集体攻关能力。四是在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上进行不间断培育。五是加大奖励原创性、学术性强的学术论文和课题的力度,通过科研提高教师的学术道德修养,解决教学的问题,实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良性循环机制。
整合学校优势资源,支持具备条件的学院、中心申报符合自身发展趋势和学校办学方向的“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创新平台”“应用文科(科技)中心”“本校与援疆高校科研交流平台”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紧密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专业建设,构建相应的学科支撑平台,特别是打造提升小学及学前专业层次的教学研究机构,使得学校优势专业在自治区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我校教师的年龄层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科研能力和水平呈断层状态,有经验的老教师已评完职称,学校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致使带团队的动力不足;而青年教师做科研的热情很高,但没有科研团队支持,没有学科专家指导,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科研能力无法提升。培育团队,首先就需要有人带领,科研带头人是项目组的核心和灵魂。科研团队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广泛与本科院校开展帮扶性质的科研合作,让有科研能力的教师积极参与外校高级别的科学研究;二是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定位,有针对性地继续设立校级课题,让青年教师或在科研起步阶段的教师可以有个做科研的平台,进而在研究成果成熟后,孵化出更高级别的课题。三是加强阶段性科研培训,科研培训包括课题选题、申报书填写、论文写作、综述写作、结题报告撰写、调研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方法等多种培训。让从未做过科研的青年教师,可以系统的学习,规范的掌握项目申报的要领,这也是培育科研团队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一是拓宽项目源单位,获取更多信息资源,为老师争取更多的项目申报和立项机会;二是根据学校的定位发展,增加校内课题的种类,如培训项目、思政项目等;三是逐步推动校企合作,共同开展科研技术应用服务项目。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横向合作,争取更多横向课题立项的机会,整合多方资源,优化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进而协助相关学院重点建设一至三个“产学研”实践基地,与自治区旅游局等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进一步合作交流,建立校外实训、研发和观摩基地。最终达到协作融洽、内外环节畅通的校企合作,打造适应“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科研队伍。
由于每年年底都会有大量的重复性的科研数据统计表需要填报,重复性的工作无疑增加了科研管理人员的负担,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统计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科研大数据平台,把繁琐的科研数据统计通过数据平台简单化,不仅便于科研的管理,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要注意建立科研诚信体系,构建良好的科研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