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卫华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小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落实“终身制”,以培养小学生终身受用的综合素养为最终目的,以高度概括性对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发现其核心思想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需要的品格和社会生存能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发展方向,是语文核心素养中对“写”的要求,习作不仅要完成基本授课目标,还要在以学生为主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创造自我。
核心素养下的学生习作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写作热情,因为这样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是自由的。专注于释放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写作宽松、民主的环境。从学生的自主性基本素养意识的角度是完全免费的,所以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积极发展自己的学习,这种学习环境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核心素养下的习作课堂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做到“笔拿在学生手里”,实现自主写作模式。能从不同学情、不同特点出发,针对性教学,实现个性化写作。基于核心素养视域的教学背景,教师把教学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差异,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放松心情,自由表达,实现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只有在这样能够“肆意”表达的环境中,才能实现自由创作,实现灵感和思维双重迸发,在迸发的过程中 完成习作能力的提升,进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习作课堂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实行机械性的知识“满堂灌”,将知识 “一股脑”地塞进学生的大脑里,学生吸收被动且吸收效果并不理想。核心素养理念强调自由写作,教师实现课堂“自由行”,可以任由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想象付诸笔端,教学观念及教育目标的转换,更加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闻和自身发展的责任感。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在习作的天地中“自由翱翔”。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保持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首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教育目标的方向不应停留在训练写作技巧,促进写作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和升华文本在研究中的价值。其次,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的连续性,根据实际教学时间调整教学目标,实现目标的联动。分配教学的总体目标定位,有利于学生从教学任务的解读中获得核心素养的更大的发展。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风向标”,里面有很多元素可以作为习作教学设计的素材,教师要学会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熟悉教材并运用教材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在选择教科书时,要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学生学习整合汉语知识、掌握写作技巧、准确表达他们的能力有限,这时需要 教师从旁指导,学生接受指导才能理解其含义,使教学设计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的核心读写能力。例如,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中《写喜欢的动物》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作为课堂教学导入,先进行口头的思维教学:“同学们,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长什么样子吗?然后老师来猜一猜。”学生1:“它有长长的耳朵,短短的尾巴,还有一双红眼睛!”教师:“老师猜是小白兔!对不对!”学生2:“我喜欢的小动物会抓老鼠,身手矫健,白天睡觉,夜里很精神。”教师:“是小花猫对不?”通过记住动物的特征和口头语言在情感表达上的影响,然后老师教会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并提供了结构性的例子。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学生可以收集本单元中的词汇与知识,整合单元内部知识的横向性,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将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同时实现语言素养语言水平的发展,并推动思维水平的提高到正规化。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习题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注重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培养良好的观察质量。因此,教师应将生命观察应用到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要学会观察,还要用心观察,这样才能用问题作为引导,来观察生活的细节,提炼作文的内容。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出观察目标,而且要提供一定的观察方法,使学生的作文写作变得“井然有序”。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菜园里》一课时,教师可以找到相关的动画资源,这些资源可以通过图像、文本和语言激发学生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记忆效率。在低年级教育中选择影视材料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影视材料在教育中的作用。在情景导入后鼓励学生根据所观看影片进行生活中的观察,观察身边的菜园或者花园都是什么样的,活学活用,达到生活感知教学的目的。生活感知教学的目的,是积极地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但是教师也要负责将学生“带出来”,教学方法再怎么多样化,最终都是要回到课堂,生活感知教学模式也是如此,让学生“走进去”的时候,也能积极地“走出来”,直到最后“写出来”,这样才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这就对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能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也能及时将精力收回,最终达到写作能力的提高。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小学教育顺利发展的前提,核心素养的实践性在于学生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丰富学生的教学经验,激发学生直觉情感。丰富的教学经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专注于习作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独立学习能力,并以积极的方式促进改变学生的思维。只有具备良好的核心思维能力,才能写出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结构的好文章。例如,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习作练习《写一处自然景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沉浸式”景观体验,将抽象的自然景观内化成文字,使学生“下笔如有神”,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产生一种想要抒发情感的“欲望”。再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金字塔》教学中,在学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生活中建筑物的说明文练习,比如家附近的信号塔、商场地标雕塑等,促使学生形成生活观察思维向写作逻辑思维转化能力,习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
习作的初级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经验,因此,在教材编排上,部编版教材不仅保留了原有教材的书信、读后感等应用文,还增设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文章类型。这样的改革更说明“读写不分家”,只有学会阅读,才能将心中所想付诸笔端,实现习作能力的提升。在通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在读完这篇课文以后,课文是如何介绍太阳之‘大’的?”学生:“主要是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教师进行说明文习作技巧分析:“因此,数字可以将我们无法想象的距离、面积进行具体的展示,但是,光有数字也不够,因为我们还是无法想象,因此在说明文中还是会用到举例的方法将抽象化为具体。”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习作教学是文体知识与文章读写实践的成果,也是准确阅读理解文章、有目标、有成效写作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文体意识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之一。教师应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策略做出教学设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