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云传经典”的实践研究

2021-01-02 16:39金轶超
课外语文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中职课程教师

金轶超

(江苏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昆山 215300)

一、“云传经典”的概念及意义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中职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云传经典”是指利用“网络云平台”进行跨媒介阅读。微屏时代的经典阅读是学科认知情景和社会生活情景的统一。因此,如何对网上的海量资源进行区分和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要求中职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因此,“云传经典”也是今后中职语文教学中无法回避的话题。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各中职校按照教育部要求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开设网课。作为网课的重要载体,网络云平台成为了中职生“手机阅读”的重要途径,手机阅读的丰富性增加了中职生阅读者的信息接收量,打破了纸质阅读内容的图文限制,大大降低了阅读难度,这是纸质阅读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它也割裂了互动式的阅读教学,尽管各大教学云平台都声称是可以互动的,也有部分平台具备较好的交互功能,但是,一个“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的教学环境对于语言文字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经典阅读的重要载体,能够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一个全新的、全面的平台,用更科学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阅读,为此,有必要进行“云传经典”下的中职生阅读经典的策略研究。

二、中职学校“云传经典”阅读调查分析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尽管本地区中职生的物质生活水平较高,但由于经典阅读意识和能力不强,学校的发展倾向于企业文化、行业文化教育,侧重技能教育、三创教育,过分强调职教特色,忽视人文素养、情感审美价值观的教育。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对学生经典阅读存在需求(91.3%的学生表示愿意阅读经典)。

(一)中职生阅读习惯发生改变

中职生的阅读习惯往往以在校阅读为主,家庭阅读为辅。在校学习时段,由老师布置阅读任务,以作业、考试作为评价反馈,依托学校开展的各类诵读比赛、晨读经典等活动,有利于营造浓厚的经典阅读氛围。中职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阅读意识不强、阅读量少、层级不高、渠道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疫情后,原本由家校配合的阅读习惯基础发生改变,依托网络云平台,需要中职生逐渐将阅读习惯转变为“在线+在家”。

(二)中职生阅读自觉性不高

在目前的中职教育模式中,学校约束与管理在对中职生阅读学习的督导中占据着极大分量。各中职校经典阅读育人的实施途径比较传统,且形式较为单一。扁平化、说教式、理论型、被动式、少创意、缺实践的教育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同学对于网课学习存在一定抵触情绪,长时间的在家隔离使得学校对中职生阅读学习的硬性监督暂时缺失,中职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要求被加强,加上熟悉与舒适的家庭环境,使得其在阅读学习层面的自律性不够。家长受到工作时间的限制,缺乏合理监督手段。中职生相对缺乏主观的阅读意愿,一旦缺乏来自家长或者教师的监督,在线阅读往往会成为在线游戏、在线聊天、在线影视的借口。

(三)中职生家庭阅读资源有限

良好的阅读氛围不仅由家长主导,更需要投入时间、资金。一方面,部分中职生家庭并不重视阅读,另一方面,部分中职生家庭缺乏获取纸质书籍、网络课程等阅读资源的渠道,阅读资源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还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阅读知识体系构建”,从家庭的角度而言,让原本需要工作的家长来承担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教育职能显然缺乏可操作性。

三、“云传经典”的实施过程与管理——以“拓展活动朗读者”为例

泛雅平台涵盖的功能模块大致分为课程管理和学习管理两个部分。课程活动包括论坛讨论、作业考试、投票互动、资源上传等功能。针对“云传经典”课程,课题组成员引入中职语文课程、经典书目推荐、经典导读讲座、线上读书会以及在线经典诵读比赛。

在“拓展活动——朗读者”这一活动中,教研组成员依据“云传经典”的特点,首先上传了校本视频素材《口语交际朗读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视频对于“朗读”有初步的了解,视频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朗读的“重音、断句、停连”技巧,在后续直播课程中教师就具体文本进行范读,并与学生进行连麦线上指导;针对连麦教学“覆盖面小”的特点,教研组发布了“朗读教学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朗读诉求,并开设线上拓展活动“朗读者”,要求学生可以自选题材、内容,朗读3分钟以内的经典片段(课内、课外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均可)。上传完毕后,全体教研组教师进行逐一点评并赋分,评选出“优秀朗读者”。

“拓展活动——朗读者”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特别是有一部分怯于在课堂上展示的同学表示,将朗读素材上传至云平台,既没有当众表演的压力,也能够多次修改音频,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根据本次拓展活动,我们发现,“云传经典”不仅能够让学生从云端学习知识,也能让自己的学习成果升华为知识的水蒸气从而滋养“云端”。

由于阅读朗读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学习行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很难量化,基于经典阅读课程的特点,课程管理员在利用泛雅平台的过程中,除进行直播、录播的常规课程外,还能利用平台自主设计小测验,题型分为选择、判断、填空、简答以及音频视频上传。教师编辑的试题会自动录入后台数据库,并且能够在各类课程和测试之间反复使用。测试能够使用多次,并且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达标分数,不达标的学生可由系统自动“打回重做”,课程管理员能够选择提供精确答案或是其他信息反馈给学生,同时班主任可根据反馈数据及时管理。

四、“云传经典”常态化开展注意事项

(一)作业数量、难度、深度需适度。由于在线阅读的时长和深度无法量化,所以作业依旧以客观题为主,以《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例,教师布置的作业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是国籍是”“主人公霍尔顿在流浪去了哪一座城市”“以下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结尾正确的是”,这类问题难度不大,从深入文本的经典阅读教育而言,这样的作业并不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信息化素养需提升。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备课内容、授课模式的改变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很多老师突然变成“主播”。如何在保证知识点有效的同时让学生更喜爱更接受,很多老师并不能较好地适应这种改变,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教师获得的评价有很大的差距,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网络备课、在线教学能在客观上提高教师重新解读教材的能力,但是以云传经典的教学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稳定优质的教学输出模式,值得每一位一线中职语文教师去思考。“云传经典”下的学生阅读活动虽然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但是也不能忽视教师作为主导者的重要影响,想要推动学生的阅读经典能力的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转变观念、提升自我,从“丰富学生阅读技能”“规范网络语言使用”“提升制作微课能力”甚至是引导学生参与“云传经典分享创作”,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紧密参与。

(三)评价反馈机制需健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班主任的监督作用尤为关键,数据显示,班主任由语文教师担任的班级的完成率往往更高。事实上,这个问题在线下的课堂上也值得我们反思,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只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忽视结合专业课实际进行有趣的教学。因此,如何利用“云传经典”进行更多“有趣有效”的经典文本教学,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目前,“云端网络”已经全面渗透到中职师生们的学习生活中,然而无论是学校发展层面还是系部管理层面,总体上对中职生使用手机这一行为是不支持的。但后疫情时代下,利用手机、网络云平台来对学校教学的补充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从“响应国家号召反对人群聚集”这一角度,还是从现代技术发展的角度,“云传经典”都是一条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的探索之路。陶行知先生有言“天天是读书之时,人人是读书之人,处处是学习之地”。因此,针对“手机、平板电脑”问题宜疏不宜堵,对于中职教育者而言不如正视问题,找到手机阅读大潮中适合中职生身心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后疫情时代下“云传经典”的教学之道。

猜你喜欢
中职课程教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圆我教师梦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