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语文课程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2021-01-02 16:39:10
课外语文 2021年13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语文课程转型

赵 斌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财经商贸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高职语文教学转型的背景

(一)高职教育发展形势促使语文教学转型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应该能够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模式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认识——照搬的教育模式并不是最合适的。所以,高职语文教学必须能够在坚持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体现出语文能力在职业岗位中发挥的作用。语文教育的开展是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能够更好地对专业知识进行理解,从而推动学生的就业质量。所以,教师应该能够让语文教学在职业课程学习中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从而有效扩展学生就业选择范围。

(二)高职教育发展形势促使语文教学转型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学生读、写、说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对于专业教学重视程度远远超过语文教学重视程度的现象。但是,随着现阶段用人单位对于专业性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地提升,一些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新时期的高职教学理念促使语文教学转型迫在眉睫,所以转型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应该在新时期教学理念下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深入研究不同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不断地去调整语文的教学内容,通过更多具备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进行转变,最终从多角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职教育发展形势促使语文教学转型的迫切性

通过对当前众多的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教学体验问卷调查能够发现,其中有超过40%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归结于教师教学方式“有问题”,他们觉得教师在授课时没有激情,内容听起来枯燥乏味,所以自己也就“懒得学”了,因此自己的学习成绩江河日下。虽然这些问卷调查的客观性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讲,这也是目前高职语文教学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因此,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了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更大的压力,那么中职的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型就应该被提上日程,打破原有的语文教学体系并建立一个新的体系是当务之急,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推动语文教学走出困境。

三、高职语文课程转型的思考

(一)发展“协同式”的语文教学理念

一个科学的教学理念能够为教学行动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理念的制定应该结合现阶段教育的主要特征进行,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教育改革跟随上时代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在新形势下满足时代的需求,高职语文教育事业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一些更加符合时代特色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中。而“协同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就能够良好地适用于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协同式”教学理念主要是将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教育开展的起点,紧紧地围绕着“因材施教”展开教学,通过高职学生专业课程的训练以及人文素养协同发展的形式,将语文教学的开展推向了另一个顶峰,通过专业课程与语文课程的互相融合,让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开展中,“协同式”这一教学理念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除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还可以将各个学科在课程不冲突的情况下协调得更好,这大大地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二)结合专业特色修订语文课程大纲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学大纲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每一个科目教学的开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进行下去。因此,对于高职语文课程的转型,也可以从教学大纲出发,对课程、教材、考试等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性的改革,传统的教学大纲中适应不了当下教学发展的应该及时摒弃,对于其中需要斟酌的地方应该能够进一步地讨论,看一看这些体系能不能适应本校的教学环境。此外,教学大纲可以以某一个专题为基础进行扩充,例如,“以就业为导向”,那么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是为就业服务的,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该切实把语文教育开展方向紧紧贴合就业这样一个核心开展,通过“专业—语文—就业—专业”这样一条良性循环的主线进一步地修订课程大纲,对大纲中的一些具体的细节调整应该能够根据实际课程开展的质量进行,最终通过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使得语文教学更加高效。

(三)搭建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模块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学生的知识面太狭窄,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应该有针对性地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作为教学转型的一个方向。为了能够有效将高职学生对于所学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学习中,进一步地提升高职语文在高职专业课程中发挥的辅助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将《普通话》《应用文写作》《艺术鉴赏》等不同类型的语文知识穿插于语文的教学中,通过这些应用性较强能够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知识进一步地突出语文课的实用性。此外,学校应该能够深入地考虑学生岗位需求的变化给专业课程带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地将语文课程的辅助功能进行细化,在面对岗位变化的同时能够更加“大众化”地将语文的辅助作用发挥出来,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专业的波动导致语文的教学出现更大的变化。

(四)深化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开展的一个主要阵地,高职语文的课程开展也不例外。因此,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应该将老套的知识重新拿出来“咀嚼”,例如,开展一些语文的选修课程教学,如《诸子百家思想》《唐宋诗词发展》《秦汉文学的特征》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古典文化让学生能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使语文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超越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或者,可以开展一些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语文的特色,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节内容繁多的教学课程拆分为多个环节,对于每一环节都可以结合专业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量,另一方面能够教会学生专业课程与语文课程的结合应用,这对于推进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学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话题的讨论课,事先给学生布置讨论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回去自己查找更多的资料,在下一节课程开展时将这些资料拿出来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提升语文知识的宽度。

(五)通过有效的考核机制进行课程转变

考核机制的存在主要是为“进步”服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教学的考核机制促进语文教学的转型。以往形式的语文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的重视记忆程度,这种模式的考核不能有效地将学生主位地位体现出来,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机械化的记忆上。因此教师应该将语文的考核机制定位在“能力”上。例如,美术专业的语文考核应该着重针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开展;文秘专业的语文考核应该着重针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开展;机械专业的语文考核应该注重针对学生解读能力方面的考核。通过制定不同形式的考核体系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与本专业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此外,考核制度的变化不应该停留在内容上面,还应该能够在模式上有所创新,对于传统的课堂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家庭作业等应该进一步细化。例如,家庭作业能够根据作业的难度为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分,期中期末测试将学生分层,使用不同层次的试卷进行测试,这样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最终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逐渐提升,推动语文课程的转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应该能够培育出一批批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转型也应该能够以适应社会发展为主进行,通过结合本校主要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综合水准,不断地创新教学机制,最终进一步地为学生制定更多实用性强的语文课程,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语文课程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赢未来(2019年33期)2019-12-17 09:45:28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沣芝转型记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