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河南省潢川幼儿师范学校,河南 信阳 464000)
当我们打开手机时,百度会自动推送国内新闻,你关心的才是头条;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满眼充斥着各类广告信息;当我们来到安静的书店时,实用类书籍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无论在哪里,我们都在读图读文字,接受海量的信息,但最终我们能记住多少呢?狄更斯《双城记》里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放在当代,我想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处在一个人心浮躁的时代。幼儿如同刚萌出的新芽,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幼儿教师的个人素养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浅阅读的背景、浅阅读的界定、幼师浅阅读现状调查及浅阅读与幼师口语教学的关系、浅阅读在幼师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来进行探讨,希望以自己的拙见为幼师口语教学尽微薄之力。
有一次,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用整整三千片竹简写了一份自己的简历,叫来两个精壮大汉跑了几个来回才全部搬运到汉武帝跟前。放在现代社会,三千片竹简里的文字用几十页纸就可以写下。而每个人随身携带的小小的一部手机里可以轻松下载几十部长篇小说。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互联网基本全面覆盖,人们接受的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我们能够很轻松地接触到各种资源。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阅读速度也越来越快,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我们往往会挑选对自己升学升职有用的书来读,挑选流行有趣的书看,来不及深入地思考消化所读的内容,更不用说去探求内容背后的内涵,用知识滋养自身的灵魂了。总体来说,国民阅读呈现功利化、快餐化、娱乐化、浅薄化的趋势。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处在浅阅读时代。
从龟甲兽骨到纸张的发明,时代不断变更,文字不断演变,不变的是人们对阅读的热情,对知识的追求。《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即使读到了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这才是从古至今阅读的正确方式。浅阅读在现代社会成为阅读新潮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浅阅读方式。那什么是浅阅读?目前对于浅阅读的界定,学者们尚未统一明确。大体上认为,浅阅读,是相对于深阅读而言。浅阅读最大的特点是只停留在表面的阅读,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浅尝辄止,不对阅读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与深阅读相比,其具有更广的范围,除了书本形式,也包括一些视频、音频、图像以及电子文本等。
对于浅阅读的态度,学者们仁者见仁,褒贬不一。国内对于“浅阅读”研究成果近十几年也是日渐丰硕,比如金丽杰的《当语文课遭遇浅阅读》、毕泗建的《“浅阅读”时代语文教学之弊端》、王英华的《浅阅读时代的困惑与思考》、蓝亭的《浅阅读与深阅读:读还是不读?》等等,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当代浅阅读的具体表现、成果、发展、后果等,但从总体上看,多数论者对浅阅读的否定远多于肯定,对现象剖析的论述多于具体有效策略实践的探讨。我认为,面对这股势不可挡的阅读新潮流,单纯的逃避或抑制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是直面问题,辩证分析,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为我所用。
校园中的浅阅读现象随处可见。我经常看到学生们课间低着头刷抖音,乐得哈哈笑;听到学生们谈论微博热门话题,说得绘声绘色。而鲜少看见学生捧着中外名著,如痴如醉地读着。曾问学生“你为什么不看一些名著呢”,学生的回答不是“用手机下载就能免费看,何必买书呢”,就是“我不爱看名著,没意思”。笔者和同事针对学生“浅阅读”现状在幼儿师范学校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在四个幼师班内进行,共收回问卷203份。问卷中,“你平时每天花在看手机的时间”这一问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78.1%的学生选择3—8小时,12.6%的学生选择8小时以上。显而易见,我们的学生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浏览着海量信息。问题“你平时听一些作品朗诵吗?”,76.8%的学生选择偶尔听。“在普通话课堂上,学习朗读作品时,你更喜欢哪种教学方式?”11.3%的学生选择老师播放优秀的朗读音频或视频,26.1%的学生选择老师亲自示范朗读作品, 40%的学生选择前两者结合。由此可见,学生乐于欣赏优秀的朗读作品,也重视教师的亲自示范指导。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挖掘浅阅读的潜在价值,引导浅阅读正确的发展方向,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我们在新时代下具有研究价值的教学课题。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面,大家记忆犹新。马云在商业论坛上的非凡口才,大家拍手称赞。从古至今,口语交际能力都是人们重要的素质能力。对于幼师生来说,将来会走向幼教岗位,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而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对老师的语言非常的敏感,幼师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决定着幼儿的口语能力和思维发展。特级教师斯霞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要使学生学会普通话,说话口齿清楚,咬字正确,声音响亮,语言完整,简明扼要,用词准确,那么教师首先做到这些。”幼师生大多学习成绩不理想,语言基础薄弱,发音不标准,自信心不足。在进行口语表达时,一些学生结结巴巴,逻辑混乱或是闭口不言,应对失措或是满嘴方言,词不达意。学生的口语低能力现状与幼师专业的口语高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根据幼师生的基础水平、专业实际及课程状况,合理利用浅阅读,综合协调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关系,扬长避短,寻找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可行的破解困难之法,构建起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幼师生的课业压力不大,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加之幼师生普遍有乐于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心理,教师可以课堂方法指导教学与课外网络资源学练相结合。
口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纠正错误的语音。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发音问题并不难,但让学生改变自己十几年的发音习惯进而说一口流利准确的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口语教学既需要学生勤学苦练,也需要老师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创设有利情境,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工具,插入音频、视频、图片,用浅阅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我们的调查统计中,问题“你觉得老师上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对教学有没有帮助?”,64.5%的同学选择“有,能使课堂更加丰富有趣,直观形象,使讲课更有条理”。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的方言区时,给学生播放各个区的方言音频后,学生纷纷感叹听着很有意思,就是听不懂,和说方言的人根本无法交流。教师进而提出问题“方言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学习普通话有什么用处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课堂中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再如,能够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是每个幼师生的基本技能。课堂中,有的学生讲故事平铺直叙,索然无味,而有的学生讲故事绘声绘色,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深浅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就能很好地提高口语教学效果。比如寓言故事《谦虚过度》,动物角色多,性格各异,讲故事需要把握不同的语调、表情、动作,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教师首先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上小动物给自己的感觉,自由朗读故事,并思考每个小动物是什么性格,应搭配哪种声音语调。之后,教师链接网络资源,播放优秀的讲故事视频,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品味视频中哪些技巧用得好,怎么能学以致用。教师亲自示范并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之趣、叙事之巧。最后,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请学生自由组队分角色表演故事。课堂上,教师由浅入深,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技改变人类的生活,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平板连接网络,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在群内转发关于口语学习的文章、视频,如《朗读者》《我是演说家》《新闻联播》的视频,“普通话学习网 ”的资源等等,方便同学们有目标地进行课外学习。师生还可以录抖音进行绕口令、讲故事比赛,开直播进行口语学习交流。例如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请同学自选诗词,录制朗诵视频。结果学生积极踊跃参与,作品质量很高。教师对收到的作品一一点评,特别是对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共同欣赏,并讨论其优劣之处。同学们多听多想多练,课内外训练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挖掘浅阅读的潜在价值,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课内外学练结合,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口语学习的快乐,提高幼师生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口语交际的信心,成为能说会道的优秀幼师生,为幼教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