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东 刘丽莎
(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面兴盛的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终极目标。这一远景目标是对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进一步强化。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教育体系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本文所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主要表现在人的现代化、社会经济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的文化发展、和谐的社会发展以及治理的现代化。因此,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服务于这六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内在需求,而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建构六大教育体系。
国家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要基于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需要通过“五育”来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发展教育,为此需要构建一个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教育的内涵,而不是人的发展内涵,不是学生发展内涵,人的发展的内涵是认知和情感发展,道德和公民性发展,个性、社会性与人格的发展,健康与安全发展和艺术与审美发展。”(1)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4,(6):81-90.五育并举虽然不是人的全面发展内涵,却是基于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从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来看,五育并举,应由脑智教育、道德和公民性教育、社会和情感教育、健康与安全教育、艺术和审美教育构成。
构建一个促进道德和公民性发展的“德育”体系。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德”是第一位的,事实上,人的发展的价值性上来说,“德”必须放在第一位,在中国国情背景下,“德”不仅仅指道德发展,还指思想政治、法制素养,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治制度的认同和忠诚,以及民族、国家和文化的认同。本文从心理学和伦理学视角来谈道德发展及其教育,而把思想政治、法制素养放到公民性发展里来谈,公民性发展是指儿童的公民性意识、思维、认知以及公民行为能力的成长过程,它是现代民族国家范畴内的资格身份塑造,既是政治思想意识的形成,又是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建构,更是法律意义上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养成的过程。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总目标。根据这个目标,我们要构建促进道德和公民性发展的教育体系,这个体系由基于伦理内容和心理过程的道德教育体系、基于中国历史和国家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基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以及基于权利、责任和义务的法制教育体系构成的。
“德育”体系还需要促进儿童的社会和情感发展,为此要建立一个社会和情感教育体系作为“德育”体系的补充。虽然社会与情感教育在传统的德育中也有涉及,但不系统、不够突出,没有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彰显出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更需要凝聚人才,把各种人才凝聚到中国梦的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上来。而社会与情感作为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情感是社会团结的粘合剂,对凝聚人心,增进身份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社会与情感教育在五育中并举中应有一席之地。在社会与情感教育中促进学生健全的社会性发展、增进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感情。
构建一个促进脑智发展的“智育”体系。“脑智”主要是人脑发育和心智两个部分构成过,心智与认知密切联系。过去主要强调智育,智育在教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但主要从知识和心理角度强调智育的重要性,导致脑育并没有得到重视。而脑是人智力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基础。从人全面发展来看,健全的、真正的智育应注重脑育。虽然脑科学与教育作为新兴研究领域也日益受到国际的重视(2)周加仙.脑科学与教育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 2007,(4):52-56.,但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对脑育仍重视不足。在新的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中,我们需要把智育与脑育结合起来,把传统的智育拓展、升级为新智育即“脑智教育”。何谓“脑智教育”?它是指在继承传统智育优点基础上,基于脑、开发脑、脑智融合的教育。以脑神经学为代表的脑科学将成为脑智教育重要的学科基础,脑育是脑智教育的重要内涵。脑育强调以科学的方法开发脑,以人文精神关爱脑,以教育理念成就脑。
构建一个健康和安全发展的“体育”教育体系。健康和安全教育过去是没有进入全面教育中的,尽管体育承担着健康教育部分,可是体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但健康教育远不止体育,涉及的范围更广,例如还包括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饮食教育等。如果说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身体基础,那么安全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健康和安全也应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涵。过去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安全教育并没有明确列入,尽管学校教育中会涉及安全教育,但不系统,更没有从五育并举的高度来重要安全教育。(3)要构建一个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体系,它是由体育、心育和食育构成的,它们要致力于儿童的运动、心理和养生的知识、能力和伦理的培养。
构建一个艺术和审美发展的“美育”体系。五育并举中虽然提到美育,但艺术和审美教育缺乏儿童成长的规律研究。通过从幼儿到高中乃至大学的艺术和审美教育,没有掌握一门艺术技能的学生大有人在,学生的艺术和审美素养需要大力提高。因此在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中要重视艺术和审美教育,把艺术和审美教育从娃娃抓起,以提高整个国民的现代审美素养。
构建一个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不仅在于培养儿童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技能和劳动价值观,而且可以促进儿童的道德和公民性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脑智发展、健康和安全发展以及审美和艺术发展,它具有儿童发展的综合性价值,为此需要构建一个有助于儿童劳动学习的教育体系,也就是劳动教育体系。
基于人全面发展的内涵,即认知和情感发展,道德和公民性发展,个性、社会性与人格的发展,健康与安全发展和艺术与审美发展解读与建构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并不是用脑智教育、道德和公民性教育、社会和情感教育、健康与安全教育、艺术和审美教育来补充德智体美劳五育,而是试图丰富和深化对它的认识,试图通过注重脑智教育、公民性教育、社会和情感教育、健康和安全教育(包括食育),构建一个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强国所需要的更为全面、更具内涵的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以真正促进人的现代化。
建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所需的教育体系,不仅需要在教育内涵方面五育并举,而且需要一个完备成熟的教育形态体系,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现代化经济强国。这个完备成熟的教育形态体系应该由四个部分构成,它们是学校教育体系、家庭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及其在线教育体系三位一体线上线下混合教育体系。经过改革开放40年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庞大的教育体系,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教育基础,但这个体系可以更加完善。
学校教育体系方面需要向纵横两个方向进一步完善。纵向方面,需要向两端进一步延伸发展。具体而言,应抓住早教和老年教育薄弱环节。具体而言,需要填补0-3岁托幼教育体系,通过政府和社会双轨制建立起来,进一步促进完善幼儿园教育体系的均衡发展;同时进步发展和完善老年大学、老年闲暇教育等。横向方面,学校教育应向多元、开放、特色与提质、升级方面进一步发展。例如,要强调初中阶段的公立义务教育;要打破普职高中教育双轨体系,建立综合、专门、特殊、英才(科技高中、技术高中、艺术高中、精英高中)的高中教育体系,尤其要建立科技高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科技强国打基础;要把特殊教育体系转变与升级为全纳融合教育体系。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高等专业教育体系。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过程就是从普通劳动力为主的劳动力市场向专业性劳动力为主的劳动力市场的转化过程,只有建立专业教育体系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日益向专业性劳动力市场升级与转型的需求。“作为为专门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门职业’指向性是其本质属性,其基本特征是实践性、研究性、复合性和终身性,与职业高等教育相比,研究性与复合性是其根本性特征。”(4)徐今雅,朱旭东.“专业教育”辨析——兼论专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J].复旦教育论坛,2007,(6):29-34.因此,要将传统的职业高等教育升级为专业高等教育,支撑起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创新型、专业化、高素质的劳动力要求。当前,我国要构建一个由工程师教育体系、医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体系、律师教育体系、社区管理教育体系等构成的高等专业教育体系,并构建该专业教育体系的目标、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
家庭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形态体系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为了帮助幼儿扣好人生的第一扣子,不仅需要每位父母重视家庭教育,更需要建构适切的家庭教育体系。基于家庭的社区性和生活性,家庭教育体系建构需要充分获得社区的支持。“为完善幼儿家庭教育的社区支持,政府需要完善社区支持制度与经费保障机制;社区需要加强重视,丰富支持内容与形式;管理部门需要对社区支持状况加强评估与监测。”(5)李晓巍等.幼儿家庭教育的社区支持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教育学报,2019,(2):66-76.也就是说,需要建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此外,针对家庭教育的生活性,需要建构打破现实时空局限的家庭网络教育体系,以实现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家庭教育。概言之,我们需要以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和网络教育体系为两翼,推进家庭教育体系建构。
相对于学校教育体系,我们的社会教育体系建构显得滞后与不足。社会教育体系需要充分发挥社会文化机构或文化环境的教育作用,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人才。如果学校教育体系更多是一种知识传播教育,那么文化环境更多是一种文化体验教育。在社会教育体系中要构建校外教育体系、博物馆教育体系、红色革命基地教育体系,同时要构建一个公益慈善教育体系或者社会支持公益教育体系。
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态体系同时应该有线上教育体系。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线上教育体系,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体系和线上学习体系。线上教育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教育体系。与学校教育体系、家庭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相比,它具有开放性与兼容性。它既能打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时空局限,又能渗透与融合学校教育体系、家庭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促使其它三大教育形态数字化升级与完善。
社会主义现代强国,不是霸权强国,而是秉承“命运共同体”精神的友善型、文明型强国。它强调“中国梦”与“世界梦”美美与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强国建设,需要建构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的国际教育体系。
首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的国际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世界教育强国,美国、日本这样的世界教育强国都有一整套国际教育体系,从国际教育理念到国际教育实践,从国际教育法到国际教育政策,从国际学校到国际教育项目,从国际教育引进到国际教育输出,从民间国际教育力量到政府国际教育支持,都体现了一个强国应当具有的国际教育质量。而我国虽然在国际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教育强国的国际教育体系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大力推进我国国际教育体系建设。
其次,建构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的国际教育体系是现代国际政治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世界教育强国之所以有完整的国际教育体系,是因为它们国际地位提升内在需要建构完整的国际教育体系。而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也需要建构一套完整的国际教育体系。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游输出国,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全球最大的制造“王国”,已经被世界所依赖,包括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全球最高效最齐全的产业链集群,全球最具性价比的制造系统,全球最充分的市场竞争,还有对中国力量的依赖,从技术到金钱再到市场的综合依赖,人力资源的依赖,但这种依赖还是初级阶段的,必须升级全球对中国依赖的质量,要讲好中国发展故事,讲好与世界相处的内外关系故事,讲好中国对世界产生影响故事,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实施文化国际化战略,实现文化产品的国际输出,同时深度推进企业全球化和国际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早日成为国际政治强国,这一切都依赖于国际教育体系的构建。
我国需要建构什么样的国际教育体系呢?首先,我们需要建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思想依据的新的国际教育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新型文明观,一种正确的义利观,一种新型国际秩序观。(6)徐艳玲,李聪.“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意蕴的三重维度[J].科学社会主义,2016,(3):108-113.它强调人类共在、共存与共发展。它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规范和引领作用。(7)周作宇,马佳妮.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价值坐标[J].教育研究,2017,(12):42-50.不仅如此,它对我国国际教育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理念的国际教育更能彰显我国作为新型文明国家的精神风貌。其次,制定我国国际教育法。国际教育法是国际教育发展重要的法律保障。1966年美国出台了《国际教育法》,它在美国国际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为美国国际教育进入制度层面提供了法律依据。(8)鲁珺. 探析《美国教育法》[D].苏州:苏州大学,2008.我国也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思想,制定一部新型的、适合时代与国情的国际教育法。再次,构建“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国际学校教育体系,全面构建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传播的教育目标、课程和教学、师资等体系。概言之,我们需要从理念、法规与学校教育体系等一系列要素建构完整成熟的国际教育体系,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强国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文化强国的核心是学习型强国。学习型强国是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继承与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本质是以学习求发展。(9)顾明远,石中英.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4.学习型强国也是以学习求发展,但立意更加高远,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主要是基于小康社会建设来谈的,而学习型强国则是站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中国梦”的高度来谈的。学习型强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学习资源强国、学习力强国、学习文化强国。学习资源强国,强调学习供给侧改革,以丰富、便利、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人人皆可学、时时皆能学、处处皆便学的需求;学习力强国,强调国民学习力提升,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学习文化强国,强调愿学、乐学成为浓厚的社会风气,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文化生态。学习型强国需求建构互联网、人工智能环境下数字化教育体系。何谓数字化教育体系?数字化教育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类环境、三个内容库、四种技术、五类用户、六种业务”。“一个中心”即数字化教育云中心;“两类环境”即支持学校教育的数字化校园与支持终身教育的学习型数字化城区;“三个内容库”即学习资源库、开放课程库与信息管理库;“四种技术”即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泛在网络四种核心数字化技术;“五类用户”即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与社会公众;“六种业务”即数字教学、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科研、数字化评价与数字化服务。(10)杨现民, 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构架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1):77-84.从学习视角看,数字化教育体系由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体系、智能化的学习过程体系、数字化的学习评价与服务体系构成。
为何学习型强国需要建构互联网、人工智能环境下数字化教育体系?首先,传统的实体空间学习难以满足学习型强国的时代需求。工业化时代产物的传统实体空间场所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室、图书馆、博物馆、剧场、戏院等来提供学习资源。这固然能在一定程度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但还远远不够。由于实体空间场所的边界性和时空限制性,难以满足学习资源强国的需求。其次,数字化教育体系以其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化、机会均等化,学习方式的无边界化、无时空限制化、智能化,学习力的数字化、信息化,学习文化的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能够为学习型强国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大力提升国民学习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文化生态。
如何建构互联网、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体系?首先,需要进行数字化教育供给侧改革。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例如凭借我国5G网络的先进技术构建一个全民可享用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其次,需要优化数字化学习过程,以提升国民数字化、信息化学习能力。“现代技术实现了物联物通,延展了学习空间,空间中的因子组合的多样性,使得学习生态实现了从原生态向新生态的转向。”(11)沈书生.学习新生态:建构信息化学习力[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1-8.新的学习生态催生新的学习能力。再次,需要健全与优化数字化教育的评价和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是政府善治强国,也是社会力量强国。这里的社会力量,泛指非政府的参与与促进国家发展的积极力量,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社会组织、NGO、企业)。它是一个国家是否充满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充满社会力量的国家,往往也充满了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政府与社会携手共进的强国。社会力量在世界各国以不同形式存在,通过社会力量促进国家发展既是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建设的重要议题。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吸引、利用社会力量、协同社会力量,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这其中包括教育事业。民办教育是社会力量参与和发展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经过将近40年的发展,民办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基于中国民办教育丰富实践建构一个健全成熟的民办教育体系。在构建一个促进社会发展的民办教育体系时,应注重以下几大体系建设:
首先,构建成熟的、定型的民办教育法规和政策体系,以支持与规范民办教育为主线,保障民办教育举办者的办学权益。近些年来,我国民办教育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相比公立教育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甚至被边缘化,因此更需要得到大力支持。只有在有力的政策支持环境下,民办教育才能激发出更大的活力。如果说支持可以激发活力,那么规范则可以保持活力。因此,吸引社会力量(如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必须理清“支持什么”与“规范什么”两大根本问题。(12)周海涛,闫丽雯.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新作为[J].教育与经济,2019,(1):3-6.其二,加强民办学校现代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加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作为法人的规章制度建设,加强民办教育制度创新建设,例如基金会办学是一种很好的民办教育制度创新,实现了从自然人与企业法人向基金会办学转变。非营利民办高校的制度创新。“国际经验表明,基金会不仅是非营利性私立高校的重要办学主体之一和主要资金来源,还越来越多地从战略规划、学科布局、大学自治、教师发展等方面为其提供专业服务。”(13)刘金娟,方建锋.我国基金会参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探索[J].复旦教育,2019,(6):41-47.其三,建立基于分类管理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体系。分类管理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对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有利于我国民办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民办教育的发展。”(14)王善迈.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探讨[J].教育研究,2011,(12):32-36.2017年初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2017年9月1日新《民办教育促进法》生效,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新时代。”(15)周海涛,闫丽雯.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新作为[J].教育与经济,2019,(1):3-6.民办学校法人治理体系治理体系也需要基于基于非营利性和营利性这两类民办学校的不同特点建构其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机构。其四,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防范体系,具体包括民办教育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资产、财务和会计制度设计,信息公开、举办者变更等机制。
民办教育体系不应该成为逐利的“代名词”,而是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体系也不应该是公立教育重复的替代体系,而是公立教育体系的补充;民办教育体系不应该成为绑架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看护机构,而是有利于家长与孩子建立沟通和共同成长的场所。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民办教育体系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管理,特别是体系中的培训机构,要规定民办教育的培训机构办学时间只限定在周末而不应该在周一到周五,周末时间也只能限定在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严格限定民办教育机构的线上办学,由于线上学习超越时空界限,虽然带来了学习的便捷性,但也一定会带来学习的消极影响,尤其是长时间或主要在线上学习,会造成儿童成长中的全面性发展的缺失,形成新的偏面性发展状况。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国,它有力地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的运转。教育事业也是如此,教育治理强国有力地保障了教育体系的有效运转。为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教育的治理体系,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强国建设。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首先,建设教育治理的专业人才体系,为教育治理强国奠定人才基础。“教育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物的过程。”(16)褚宏启.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J].教育研究,2014,(10):4-11.现代化教育治理离不开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和素养。治理能力越高,往往治理效果越好。因此,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提高相关治理主体的科学化、专业化和人文化的治理能力。例如提升教育局长的治理能力,实现教育局长专业化;提高教育财务人员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其次,有针对性地构建一系列保障体系,以保障相关教育体系的有效运行。具体来说,要注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体系建设。构建一个保障教育投入和产出有效的财务分析体系;构建一个保障教育质量的监测、评估、督导、诊断和干预的运转体系,建立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一个保障高等教育内部运转的辅助人员体系,进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构建一个保障职业技能质量的国家框架体系,为专业教育提供框架;构建一个保障儿童发展的生涯指导教育体系,突破传统心理健康为主的体系,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构建一个保障教育基础信息准确真实的公开数据体系,为管理、咨询和研究提供数据;构建一个保障教育体系运营的科研体系,建设教育科研课题的问题解决导向体系,数据库体系,管理循证化体系、智库体系;构建一个保障促进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自主、陪伴和帮扶、内涵和外延、基础和提升相结合的后扶贫时代的教育脱贫体系;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机构和教师教育者队伍的双重体系;构建一个现代科技、网络和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辅助体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面现代化强国,它需要健全、成熟与强大的教育体系去支撑。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六大特征,我们重点建构了六大体系,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混合教育形态体系、国际教育体系、数字化教育体系、民办教育体系、教育治理体系。正如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六大特征是有机一体,六大教育体系构建也是有机一体的,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和混合教育形态体系是前提与基础,国际教育体系、数字化教育体系与民办教育体系是重点解决的薄弱部分,教育治理体系是重要保障,它们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