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创新与实践

2021-01-02 22:02杨健文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会计学会计专业财务

杨健文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935)

当前,传统产业与新催生业态的商业模式不断体现出信息化特征,国家会计制度和税务制度也深受大经济环境影响。会计行业也产生新的行业需求与理论发展,云计算、智能财务系统、大数据共享中心等信息化科技推动了现代财务共享会计模式的发展。因此,高校会计专业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生产一线的合格的会计学人才,专业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教学模式等方面必须与时俱进地探索创新与实践的科学途径[1]。

一、财务共享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当前,高校会计学专业教材改革没有对接财务共享背景下的行业新制度与社会需求。例如,信息化专业课多为单独设置或应用网络教材,基础课程仍然以传统会计学教材为主,信息化技术和知识革新的内容占比非常小,在校教师的实操经验、理论基础也与社会需求脱节,未能将信息化财务共享制度与应用技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二)教师的社会实践教学能力缺失

会计学是一门实操专业,教学质量非常依赖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当前,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年龄分布失衡:骨干教师年龄偏大,深受传统会计制度与理论教学影响,实操经验相对落后于时代发展;年轻教师大多是应届研究生,侧重于理论教学,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当前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师资力量对于学生的提升十分有限。除此之外,当前会计教师与社会经济业务联系不紧密,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企业资源与渠道。学生的实训机会相对有限,接受理论知识教学多于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接触当前社会经济会计岗位的数据分析、数据管理、业务流程的机会较少。

(三)课程设置和开展不够合理

会计专业的专业性体现在学生的实操能力上,但当前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以理论教学为主,仿真模拟和实操为辅。教学经验证明,此种课程设置所培养的学生理实一体化素质欠缺,所学的实操技术与社会需求的人才素质存在偏差,学生岗位胜任能力有限,需要企业额外进行技能培训。尤其是在财务共享背景下,所需的知识结构和实操经验涵盖了流程一体化、信息协调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基层财务工作基本由信息平台进行计算处理,学生经过专业课程所培养的能力以简单重复的账务处理居多,不能胜任海量财务信息的管理要求。

(四)人才培养方向转型困难

财务共享背景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应该是从企业日常账务处理转向企业财务现状信息分析与管理,尤其是企业财务共享系统的熟悉与操作。简而言之,企业使用什么信息化操作系统,高校会计学专业应配置同级别的模拟实验室[2]。但目前许多高校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学生的培养方向仍然受传统会计人才培养的限制,学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技术有所欠缺,不利于财务数据的收集、分析、对比等能力的培养。此外,也难以培养出学生对各种财务信息系统平台的运用能力,阻碍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转型。

二、会计专业教学创新的课程设置优化途径

(一)新增信息化财务平台操作设置课程

当前课程设置优化最迅速、阻力最小的一个办法是,在课堂理论教学课程中增加统计学、金融学基础课程。例如,在入学初期专业核心课程中增加成本管理、金融资产、投资管理、数据统计等应用型课程,中期增加信息管理方向基础课程与实践课时,如数据库系统、财务共享系统操作应用、财务云实践课程等企业从业人员常用信息化财务工具,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社会实际需求的基础能力,增强学生在当前财务共享背景下的专业变革趋势的适应性,使其具备跨专业交叉、数据整合统计的实际能力。

(二)删减传统会计专业课程的课时

当前高校会计学基础性课程当中,有关财务管理、审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财税应用专业课程可以适当保留,删减会计学专业课程中经济学基础、基础会计等基础课程的课时,对财务、成本、税务、电算会计等平行课程进行系统整合,减少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等企业传统财务的课时,为财务共享信息化系统等应用课程、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等实践性课程让路。

(三)整合跨学科课程资源

当前,社会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跨专业整合能力要求进一步增强。例如,对成本会计的专业要求不再局限于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等传统的基础性方法,对产品知识、合同管理、价格体系等一系列专业要求也提上日程,以满足企业的成本计算、成本控制、资本化收益、现金流管理需求。在会计专业教学方面,高校应积极整合股权收益、期权收益、对冲交易、汇率结算、商品构成等方面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复合程度能够匹配企业所应用的财务共享中心等信息化技术平台。同时,积极开发整合性课程或教材,支持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需求,增强学生收集、解读、分析国家与地方的税务政策、补贴制度的能力。

三、会计专业师资力量优化途径

(一)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

当前,我国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留校的比例很小,多流向金融企业、上市公司、国有大型银行等,导致高校师资力量日渐匮乏[3]。因此,高校会计专业应多向市场寻求优质师资力量。可考虑发挥体制内校企合作的渠道关系,聘任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国有企业中高级管理者担任客座教授,分享企业实际需求与成熟的财务共享平台操作经验,有针对地摸清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同时,引进信息、金融等专业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高学历人才,强化会计专业复合人才的培养。

(二)提升现有师资力量的专业素质

高校应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增强自身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鼓励青年教师朝“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或专业学术会议,提高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在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素养。鼓励会计专业教师进入大型企业财务部门挂职锻炼或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兼职、顶岗,借此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实操经验与政策、市场敏感性。

四、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优化途径

(一)鼓励线上信息教学模式

高校可开设远程教学、线上教学课程,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当前财务共享背景下的先进财务管理思想与经验,调动本校不局限于会计专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辅导。借助信息化技术深度挖掘教学资源,为传统理论教学提供必要的补充。也可在教学标准中增设企业常见财务管理问题,多方收集有针对性的教学视频,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开阔专业眼界,提升自主学习的方向感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多学习视频讲座、仿真软件课程,多关注国家、地方财税部门网站的政策法规等具有教学价值的网络资源。

(二)鼓励学生线下自主学习模式

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外增加学术交流并积极吸收外部经验技术,多收集、分析企业实际财务问题,整合课堂理论知识,并积极与教师作沟通、研讨,吸收内化实践性教学资源为个人的知识与经验。可发动学校、教师自有资源,为学生参加课外讲座、企业财务外包业务提供便捷渠道。同时,创设顶岗实习的实操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进一步内化[4]。

(三)调整学生的评价体系

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力,高校应改变传统以自评为主的模式,积极与社会企业加强沟通联系,完善顶岗实习的企业评价系统,针对学生的信息化财务系统操作能力、信息管理与分析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在内的企业关注的人才素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与他评结合的方式,针对专业培养人才的偏差情况作出判断,积极调整自身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向,关注现有教学改革的教学效果,更准确地培养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结语

财务共享背景对当前高校会计专业“以核算为基础”的教学方向提出了挑战。简单重复的财会工作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时代需求,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应在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交叉学科财务信息管理、线上线下深度教学方面不断优化,以保证人才培养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会计学会计专业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