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优化的策略研究

2021-01-02 21:33顾恩赐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节奏环节教学活动

顾恩赐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200)

一、过渡环节的作用与价值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学活动的安排一直都处在显性的位置,幼儿活动的主旋律就是围绕教学活动开展的。故此在紧凑的教学节奏中,过渡环节的舒缓和“变奏”正好与主旋律相得益彰。日常教学节奏的变换,一是有助于幼儿身心的舒缓,释放幼儿的不良情绪;二是有利于幼儿适应不同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给“机械化”的教学活动涂上润滑剂。[1]

二、审视一日活动过渡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消极等待与不必要的集中活动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就曾明确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时间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即便是短暂的过渡环节也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契机。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大多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就游戏活动环节而言,教师可以提供不同形式的游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但事实上这种集体式的活动并不适用于过渡环节。无论是排队等待上厕所,还是排队等候吃饭,都会导致幼儿无所适从。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过渡时间本就不长,幼儿若将时间都消耗在不必要的等待上,不仅会影响之后活动的展开,更会降低教育的效率,导致事倍功半。

(二)教师缺乏教育意识

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时常常忽略过渡环节,而将重点放在正规的集体教育活动中。许多教师认为过渡环节不过是“课间”时间而已,然而在小班阶段的幼儿对于时间的概念相对模糊。教师若不加以规划,则很容易导致幼儿进入“放养”的状态。孩子们在过渡期间自由发挥、毫无章法,看似充满自主性,其实却是教师缺乏教育意识的体现。教师应当抓住每一个教育的细节,真正地将教育融入孩子的生活当中,既不刻意,也不随意。[2]

(三)指令性强,自主性弱

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学活动往往是一个接着一个。为了保证教学活动准时、顺利地展开,教师如同赶鸭子上架般地将幼儿“推”向下一个活动。教师将幼儿聚集起来,一同前去盥洗,并且要求幼儿盥洗结束之后赶紧回到座位上准备下阶段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忽略了幼儿是否正确洗手,是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命令式的口气也让幼儿对过渡环节产生了焦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自主能力。另外,有些比较注重区域活动的教师甚至会缩短过渡环节的时间,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过渡环节可有可无,不仅自己省事,幼儿做事也会变得“井井有条”。然而所谓的有序不过是机械式的,幼儿整天都是在忙于奔赴下一个活动区域,节奏过于紧凑。

(四)过渡环节设计不合理

针对幼儿入园或者离园时,有些教师会安排一些区角活动,例如阅读区和构建区。幼儿通过区角活动往往容易安静下来,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但是这段时间往往是不固定的,如果这时打断全身心投入的孩子,势必影响孩子的专注度和兴趣。因此,教师不可贪图“方便”就将幼儿安置在区角,幼儿需要相对完整的时间来培养良好的习惯以及恒心。

三、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

(一)适当地延长过渡环节

对于《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到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就表面意思似乎是要减少过渡环节的时间,但其实并不然。《纲要》中所强调的乃是减少消极的、不必要的过渡环节。教师适当地延长合理的过渡环节,不仅可以释放幼儿的个性,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自然的、非刻板的教育契机。

1.注意个性化的差异

幼儿的个性都是百里挑一的,不同的成长环境决定了每一个幼儿的性格。就拿幼儿吃早点、喝牛奶为例,有些幼儿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动作也比较迅速,早早的就吃完了早饭。吃完早饭的幼儿可以去玩自己带来的玩具,而动作比较慢的孩子过了足足十几分钟才吃完早饭。如果过渡环节的时间过于短暂或死板,教师就不得已会干涉幼儿吃早饭的时间,并不停地催促幼儿草草地结束自己的早餐。面对幼儿的差异性,教师应适当地延长过渡环节,并将过渡环节中由教师主导的节奏转变为幼儿的自主调节,将过渡环节的时间设置为弹性的、可调节的。这样,幼儿在活动与活动的衔接段才不会给人刻板的感觉,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2.教育意识实现教育价值

“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即教育”可谓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幼儿从入园的那一刻起,每一项活动都有其特殊的教育价值和意义。过渡环节作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一环却时常被教师轻视。因此,让教师们重新审视过渡环节的教育意义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为了避免过渡环节中时间的浪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手段”,在不刻意的同时也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1)讲故事

在完成了构建区的活动之后,为培养幼儿的动手和生活能力,教师安排了幼儿整理自己手边的积木。动作迅速的幼儿不一会就整理完了,教师没有做出指令来计划幼儿的下一步。而是走到了教室的一块空地上,拿起了一本故事书。整理完毕的幼儿第一反应便是寻找老师、等待老师的指令,当他们看到老师手拿故事书,便自发地聚集到了老师的面前,围坐在了一起。动作慢的幼儿在整理完了之后也在途中加入了进来。老师所讲的不一定要是新的故事,其实熟悉的故事更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即便有些孩子中途插进来,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孩子。至于不喜欢听故事的幼儿,他们同样可以选择去做其他的事情。

(2)玩游戏

不同于集中式的游戏,过渡环节中的游戏节奏应当不同于区域游戏。过渡环节开展游戏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解决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将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转化为游戏中的等待是合理的,在这巧妙的转换的同时,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游戏环节,培养幼儿各方面的素质。

(二)节奏的变换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的教学活动往往被安排的紧锣密鼓。幼儿虽然乐此不疲,然而不断地高音哼鸣也需要低音的点缀。幼儿不会像成人一样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他们会通过行为来释放自己的情绪。过渡环节之所以不可缺少,正是因为它时而能够放慢节奏,时而又能加快节奏。在教学活动之后,有些幼儿喜欢安静的独处时间,而有的幼儿活泼好动,乐于与他人打成一片。过渡环节允许不同节奏的变化,教师正确的指导将有效释放幼儿的不同情绪,例如不满、生气、兴奋等。张弛有度的节奏设计将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主能力,释放幼儿的压力。

(三)科学的教育

1.让幼儿成为主人

陶行知先生曾经主张要解放孩子的双手,发展孩子的创新能力。幼儿尤其是小班的幼儿更多的发现都来源于自己的观察。因此教师应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过渡环节中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设计,结合游戏教育,充分发挥过渡游戏的作用。在过渡环节游戏中,针对幼儿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观察,并进行科学的调整。在游戏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

2.潜移默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最有效的教育就当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着幼儿的成长。在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中,音乐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既不刻意,却很实际。选择比较轻柔的歌曲可以舒缓幼儿的情绪,引导幼儿在音乐期间完成自己的事情。当音乐结束之后,再次回到自己的座位进行下一个教学活动。比如在上厕所时播放火车轰鸣的音乐,久而久之幼儿便会根据不同的音乐来进行活动。这种形式的转换既避免了刻意的聚集,又可以让幼儿有序地进行活动,可谓是“一石二鸟。”另外,教师不可吝啬肢体上的表达,紧张的言语很多时候并不能够让幼儿意识到错误。在过渡环节时,教师可以摸摸幼儿的脸颊、拉拉幼儿的手,甚至给孩子一个拥抱等,这些肢体语言都可以更好地表达你对幼儿的重视和喜爱。让幼儿在一个像“家”一样的模式中,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结束语

过渡环节作为教学活动之间的“纽带”,其教育的价值不言而喻,科学合理地设计过渡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尤其适用于小班阶段的幼儿。教师应当言传身教,引导幼儿自发地选择不同的活动。基于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性,采取科学的实施策略,规避一切“制度化”的策略,让幼儿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实现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节奏环节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轻快漫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