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康钦珏
顶岗实习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关于学生在读期间下基层进行专业实习的专属概念,通常情况下,是指在籍学生在未毕业前前往实习单位(生产、管理、服务等)相关岗位上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实习。所有学生均需要参与这一性质的工作性学习,并获得实习企业的认可,签具相关协议。一般地,学校将学生顶岗实习安排在其毕业的最后阶段,相关文件要求,此间学生按照生产工人的岗位规范履行相应的职责,在工厂、企业等相关人员指导下独立完成生产任务,使学生对于就业、创业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了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实习,已学完了多数基础技术课,学生再到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现场直接参与生产的过程,综合运用其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与在校期间所组织的技能训练,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从中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且通过实践逐渐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根据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在完成校内相关专业的理论课学习和实训课程后,通过校企合作,以实习生的身份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具体岗位进行有偿的实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接受来自学校与企业双方面的管理,还要接受学校与企业相关人员的教育和指导。从身份来看,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实习工人。
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从管理的内容来看,同样应该从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人身和财产安全、职业能力培养、个人素养的提升等几个方面着手。其管理的主体应该是来自高职学院和实习单位。但现实情况表明,来自高职学院方面的问题比较普遍,存在的漏洞也较多。许多高职院校认为,学生已出门实习,即已经参与了工作,且已离开学校,对他们的管理工作自然与学校关系不大。特别是学生都已经不在学校了,也无从下手进行管理,对于学生的安全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也无法了解,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是缺失。
除此之外,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问题也因专业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高职院校的各专业的差异性较大,有些专业的学习难度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在校期间所筑的基础若不扎实或者实习期间所用到的知识与读书期间所学的知识存在出入,他们很希望通过在单位实习将不足补齐,通过实习单位所提供的学习机会加强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他们更加注重实习单位对他们的培养和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是学习之必须,尽管他们在籍期间离开了学院,但学籍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属于在校学生。实习与就业性质相似,同样是参与工作,到企业进行工作训练,但又并不等同于就业。因此,毫无疑问,顶岗实习期间,学院与实习单位是学生的主要管理者,即管理的主体。从高职学院方面来看,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是院方无法避开的责任,而参与管理者主要是毕业班辅导员,还有部分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任教老师、专业老师,另一部分是从事教学管理、校企合作管理、后勤资助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人员。实习单位方面,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主要有企业方校企合作专职人员、人事管理人员、部门经理及各工种主管和组长等。这种混合型的管理既有利也有弊。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是高职学院的管理,还是顶岗实习单位的管理,对于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都存在一定的失位。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部分顶岗实习学生认为,尽管这段时间存在两个管理主体,但两个管理主体均对他们的管理工作存在不重视的情况。企业方面,每个人员都相对较忙,企业是以业务和实际工作情况为考核重心的,因而每个人更多关注自身的工作业绩,无暇顾及到其他方面。高职院校方面,学生已出门,对学生的管理更多的是名义上的管理,或者只有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出面了解。导致学生认为顶岗实习期间看似有人管,实质无人问的困境。
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前夕所安排的顶岗实习,与参与工作的性质完全一样,通常是由其原来的辅导员负责对接管理学生。比如高职学院需要完成的常规工作、毕业工作、其他突发性工作等,均需要与学生保持直接联系,学院一般是通知其辅导员进行对接的。
换言之,辅导员是作为学院方面关于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第一人,学生在校与外出顶岗实习,都是辅导员应该管辖的基本管理工作。此外,相关领导人(如招生就业专干、学工书记、相关专业老师)会偶尔下基层看望顶岗实习学生,一般一学期一次。实质上,这种下基层,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很难收到实效,并不存在太多作用。
顶岗实习单位方面,实习单位在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时,会安排领班、组长等负责对学生进行现场管理。从学生对于辅导员和领班等直接管理者的看法来看,他们对于这些管理者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看法。对于学院和实习单位的管理,许多顶岗实习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都有相关反映,即学院方面的管理主要是由辅导员通过相关平台对接的,主要是通过就业创业云平台,或各班级自己创设的微信群、QQ群等相关平台。所管理的内容多为学院日常工作所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或者需要学生配合的,如顶岗实习动态报告,顶岗实习日志查验,毕业设计进程等。而实习单位方面,学生反映的是,单位有在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之初就安排了人员进行对接管理,但是管理也与日常工作有关,而对于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或者最应该掌握的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的管理,多数学生反映不多见。
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同样地,既需要遵守学校纪律,又需要遵守实习单位的管理规划。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考虑校企合作过程中,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积极参考,并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领域的差异、实习单位的要求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学院、实习单位、学生及家长各方应该承担的职责,责任到部门、到人,避免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问题时问责无门。严格把控实习入门关,制定学生顶岗实习准入准则,专门针对顶岗实习形成三方监督型文件,要求学院、实习单位、学生及家长共同商定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协议,调动多方共同为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出力。学院与顶岗实习单位进一步制定专门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配套管理制度,如《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制度》等。
其次,实习单位在进行校企合作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单位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实习生招收标准和原则,形成相关文件和标准,以便在招收顶岗实习学生时有章可循,避免盲目招人。应该做好顶岗实习前的企业走访,设计相应的企业访问流程,安排企业外访,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用人企业进行调查。一方面,应该确定企业的真实性,相关资质是否齐全,有无相关部门指示和颁发的许可证,证件是否合格有效。另一方面,应该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项目与学生的专业是否对口,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岗位,企业是否能给学生相应的发展平台,当学生入职后,是否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学生是否能够安心工作,并通过实习学到知识,在技能方面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同时还应该考察企业用工数量,工人住宿问题,待遇问题,实习期与转正期时间和待遇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作为学校应该为顶岗实习学生把关的。
再次,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在学生参与顶岗实习过程中,其管理与引导作用极为重要。辅导员是学生的引路人,思想开拓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管理者,可以说,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思想引领、各项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在学生外出顶岗实习期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何种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电子、通讯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逐步成为人们进行办公、交流等的便利性极高的平台,具有信息交互性、传递及时性、形式多样性、网络虚拟性、信息海量性和传播开放性等特点。新媒体的推出对人们的生活、生产、交流等方式造成了积极影响,当前高校学生均非常热衷于新媒体的应用,沟通、交流、交友、购物,甚至是学习等均在媒体平台上完成。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离校的现实情况,学院同样可以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及时性、便利性功能,采用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要求学生、辅导员、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带教老师定期登录系统,学生按时汇报自己顶岗实习期间的情况、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需指导教师帮忙的困惑;校外指导教师可以如实记录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请求校内指导教师和学院辅导员帮忙,更好地管理学生等,做到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等即时了解,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相关链接
高职包括专科和本科两个学历教育层次,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非师范、非医学类的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应逐步规范校名后缀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而师范、医学的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则应规范校名后缀为"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学校的重要类型,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教育问题有一系列重要的阐述,其中提到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中永远不变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