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梅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甘肃张掖 734306)
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要切实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发展需求入手,开启全新模式。《纲要》的印发,更是坚定了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将劳动教育贯彻落实到底的信心。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过程,劳动教育更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有着鲜明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与创新性。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共同发展的结果,而劳动教育在其中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切实行动起来,将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提升真正落到实处。
在对《纲要》进行深入分析、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新时期的中学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以劳动教育为立足点,加强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进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使广大中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劳动、面对生活。《纲要》中对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基本理念做出如下规定:一是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二是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三是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四是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这一规定的提出,给予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全面的指导思路与教学方向,即在中学劳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出充分感知劳动精神,对劳动教育形成认同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劳动教育。教师要引导中学生以实践为主要途径参与到劳动教育之中,不让劳动教育“纸上谈兵”,而是切实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能力,让这些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受益终身。与此同时,新时期的劳动教育还应该具有时代色彩,还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即将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需求的劳动技能与劳动认知传授给学生,不让学生学习“屠龙之技”,让学生在肯定劳动价值的同时,真正感知劳动的“实用性”。最后,在新时期的劳动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劳动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劳动教育课成为学生思维发散、能力提升、创新发展的平台。
但结合以往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情况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以往劳动教育是存在很多弊端与瓶颈的,这些弊端与瓶颈的出现既与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认知与重视程度的缺失密切相关,又与学习者的观念态度密切相关,当然更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不可分割。具体来说,以往中学劳动教育存在以下现实困境:一是中学生的劳动能力普遍不足,劳动经验严重缺失。很多中学阶段的学生在生活中对父母严重依赖,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家庭生活中从未自己动手洗过衣服的学生数量不在少数,如何启动洗衣机、如何用微波炉热饭对很多中学生来说都是极其陌生的。甚至有的学生连离家最近的垃圾箱都找不到……从这些现象来看,目前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都是明显缺失的,学生也不愿意自主参与到各种劳动之中。二是部分学校片面关注学生文化课学习成果,对劳动教育存在轻视现象。由于中考、高考的竞争压力,学校的整体实力展现往往在于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因此部分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物资放在中学劳动教育教学之中。三是劳动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施中存在本学科教学价值否定倾向。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加之学校整体对劳动教育的轻视,很多劳动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敷衍了事,对本课程重视不足的倾向,而这也是我们中学劳动教育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四是网络生活中各种拜金价值观念的误导,使得劳动教育缺少立足之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生活已经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对中学生来说也是如此。但由于网络生活中的信息量较大,很多不良信息难以辨别,尤其是各种拜金主义倾向的信息就会传播到学生的视线范围,使其逐渐产生“劳动没用,挣钱才是大事”的错误认知,而这也是目前劳动教育得不到学生认可的重要因素。五是部分学生家长日常生活中对子女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反对子女参与家务劳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很多家庭宁愿花钱雇人来做一些体力劳动工作,也不愿意让自己,更不愿意让子女参与到家务劳动之中,部分学生家长更希望孩子将时间、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而不是放在“没有用”的家务活之中。
因此,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学劳动教育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无论是在劳动教育观念的认可上,还是在劳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上,都需要教育工作者下大功夫,创新突破、攻坚克难,给予学生更科学合理的指引。
在对新时期《纲要》进行充分分析,对现阶段中学劳动教育现状与瓶颈进行客观分析后,我们认为从以下角度开启新时期劳动教育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引导学生对劳动教育形成正确认知,引导学生坚定“劳动光荣”的信念是提升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前提与基础。“劳动最光荣”这句话在任何时期都是不过时的。以往提到“劳动”,人们头脑中浮现的是“体力劳动”,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劳动”所涵盖的内容更为丰富,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所有为社会做出的贡献都可以从劳动的角度来定义。未来要引导学生真正对劳动人产生敬畏之心,对劳动者产生感激之情,教师可以从以往具有代表性的劳动者入手,将劳动人民的形象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不断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对劳动素养的认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精选一些对个人成长及科技发展具有巨大贡献的劳动史实和案例展示在学生面前,更可以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人物事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走进人物故事,对劳动工作者产生敬畏之心。教师更可以从2020年全年新冠疫情抗击过程中,寻找最美劳动者,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引导学生去思考劳动对社会的重要价值,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劳动者。通过这种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全新的认识,更会对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社工人员、医护人员、环卫工人等每一个在一线奋斗的劳动者产生崇高的敬意。
要想提升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就需要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不仅要让学生从观念上对劳动教育形成认知,更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不断提升劳动实践能力,让劳动真正在学生的生活中闪光发亮。为此,我们建议中学劳动教育要从根本上告别教育的形式化,结合不同年龄、不同学年段,设定不同的劳动实践内容,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劳动实践的实用性、充分思考学习者的劳动经验与基础,切实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选择让师生均受益且能凸显劳动教育功效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时,我们可以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劳动实践的切入点,建立劳动实践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上文中我们提到很多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如何使用洗衣机、不懂得如何使用微波炉。而实际上,这些简单家用电器的操作是可以被学生所掌握的。因此教师不妨就从家用电器的使用入手,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指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家中完成用洗衣机洗衣服的任务、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家中完成用微波炉热饭、用电饭锅焖饭的任务……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家庭劳动技能后,在高年级劳动教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想要尝试的劳动实践,如动手组装电脑、为班级设计饮水器等,让劳动实践从生活汲取灵感,更为创造美好生活而服务。
提升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还应该从责任与使命的视角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参与社会劳动,在劳动中努力提升自己不仅是权利更是责任,这种责任在家庭生活中便是对父母的分担,在班级生活中便是对同伴的关爱,在社会生活中便是对社会奉献与担当。说到这里,我们不禁又想到了那些为抗击疫情奋战在一线的一个个普通劳动者,其中既包括冒着被感染风险为群众做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也包括做疫情排查的社区工作者,更包括每一个默默无闻为疫情奉献的志愿者。当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为抗击疫情而努力时,这就是劳动者责任与担当的表现。因此在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社会中发挥更多的价值,掌握更多的劳动技巧,才能在关键时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今天所有的积累,不仅包括文化知识的积累,也包括劳动技能的提升。
新时期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各种工具的使用、各种问题的处理上,还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引导上,还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学生劳动素养提升需求的满足上,进而更全面地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懂得基本工具的使用后,教师还可以探究性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之中,有预见性地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探究问题或小制作,让学生在查阅资料或网络的过程中认识到劳动实际上是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在培养学生组合创新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新欲望和乐于动手的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细心观察、大胆想象,要给予更自由的容错空间,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大胆尝试。让劳动教育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发散、想象力绽放的平台,让劳动不仅仅是简单的执行以及动作的叠加,而是充满智慧的劳动光芒展现。
人文底蕴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就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来说,正确的劳动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首先来说,古今中外人文领域的成果和知识往往都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在生活劳动中发现和创造出的产物,惠及人民,为大众服务。其次,每部作品只有源于生活才能更好地激发出作品的生命力与活力,被更多的人去接受和喜爱,从中不断形成自身人文底蕴。为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正确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如果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就会缺少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情感认同,不能形成正确的人文情怀与劳动审美,从而使学生忽略我国劳动人民的辛劳与初心,忽视我们中国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看到劳动的真正内涵,加大对人文课程的知识传授力度,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与劳动热情,达到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教育来正确看待劳动的意义,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初心,逐渐提升自身的人文底蕴与劳动担当。
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对广大劳动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新的劳动教育理念更给予了广大劳动工作者全新的挑战,中国学生发展综合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当今劳动教育的主流,我们身为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重新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希望本文围绕中学生劳动核心素养提升所提出的开展劳动认知教育,促进学生劳动教育认同;开展劳动技能教育,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开展劳动价值教育,激发学生创新责任担当;开展劳动创新教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等劳动教学实施策略能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共同为中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提升贡献更多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