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亮亮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二中学 甘肃庆阳 745701)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懂得以博大的胸怀理解和包容学生,并努力地关爱学生,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高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懂得以包容之心关爱学生,并充分理解学生,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全面支持学生,对学生采取一定的鼓励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从而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教学人教A版必修1中的“集合”时,首先通过第一个实际例子(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中所有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构成的集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能指出集合中的元素吗?这个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之间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弄清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同属关系,即属于或不属于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并了解常用的数集及其记忆法,引导学生举出一个集合的例子,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在此期间,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或者答错,教师应当给予耐心的指导,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
高中数学教师应坚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习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从而使学生都能对数学教师建立起充分的信任,使学生都能在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比如,教学人教A版必修5中的“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个谢宾斯基三角形的例题,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图中的规律,并随机挑选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差生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探讨中,学生回答对问题后,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使学生可以逐步建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讨、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和分析等,鼓励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知识学习完成后,教师布置一些习题,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重视、耐心的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全面认知[1]。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逐步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将学生摆在第一位,充分明确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并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适当给予学生更多释放天性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能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教学人教A版必修3中的“统计”时,首先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同学们每天都要喝牛奶,那你知道如何刻画一批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合格呢?”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充分引导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来看待问题,并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统计的问题,使学生能通过普查和抽样调查去了解一批牛奶的细菌含量,从而使学生能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努力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数学知识,从而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使其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2]。
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坚持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全面地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提升,以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