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与相应抗体的反应机制及其在放射免疫分析法中的应用

2021-01-02 15:17刘润森张明智张一桐梅家转周改锋王新建王建峰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5期
关键词:引力抗原量子

张 勇,刘润森,张明智,张一桐,梅家转,周改锋,王新建,王建峰

(1.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肿瘤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2. 许昌市中心医院,河南 许昌 461000;3.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4.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5. 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许昌 461000;6. 河南省肿瘤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3)

18世纪90年代,德国多位学者发现,血清中含有能够抵抗致病微生物感染的成份并命名为抗体。之后的众多学者相继解析了抗体的分子结构以及与对应抗原的结合方式,找到了抗体的合成场所淋巴B细胞。后来出现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实现了高度单一的特定抗体的工业化生产,把体液免疫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战胜感染类疾病以外的其他重大疾病比如恶性肿瘤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本文试图依靠试验数据融合理论推导的方式创立新的抗原抗体反应模型,完善发展免疫学基础理论。

1 材料与方法

AFP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批号:20200720)由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GC-1200放射免疫计数仪购自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AFP抗原为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留取的强阳性AFP血清。碘125标记的AFP抗体原液稀释后混匀,取出2份测量放射活性,分别为1 296 cpm、1 266 cpm。试验组试管内加入0.6 mL AFP强阳性血清(AFP水平1 153 μg/L),置于稀释后的抗体正中央,液面直径约4 cm。固定两者的相对位置,放于冰箱冷冻室与冷藏室的结合部,6 h后液体转变为冰。切割边缘部分的冰块并融化。取出2份0.1 mL作为平行样品分别测定放射活性。割取中心部分冰块融化,取液体2份,每份0.1 mL,测定放射活性。对照组以临床判断AFP为阴性的血清(AFP水平4 μg/L)代替阳性血清,其他步骤同试验组。

2 结果与讨论

试验组边缘部分2份平行样本放射性分别为1 180 cpm、1 186 cpm,去除本底后分别为243 cpm、249 cpm;核心区域2份平行样本放射性分别为1 798 cpm、1 826 cpm,去除本底后分别为861 cpm、889 cpm(本底计数937)。提示抗原核心区域的放射性远高于边缘,表明抗原、抗体之间存在吸引力,抗原吸引抗体向中心移动形成由近到远的浓度差。这种引力的作用距离超出抗原、抗体两者自身体量的约10万倍,现有的抗原表位理论和锁—钥模型假设无法解释此现象[1-4]。这一结果与目前的抗原、抗体反应的理论体系相悖。

抗体在抗原周围形成近高外低的浓度差,提示两者之间存在引力。蛋白质是氨基酸通过肽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在蛋白质一级结构即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基础上,氨基酸肽平面的转折形成肽链的螺旋结构。蛋白质分子内一般含多个肽螺旋。这些螺旋肽有的同向排列,有的反向排列,有的交叉排列。重复排列的极性肽键的类磁畴性使得肽链产生导向性磁场[5-6],一级结构的肽链产生线性磁场,螺旋形肽链产生螺旋形磁场[7-8],同向、反向、交叉排列的螺旋肽链形成难以描述的复合磁场。结构复杂的复合磁场在蛋白质有规律的振动下以振动频率为频率形成量子波向外散发能量。如果2个量子波频率相等,量子场形态互补形成量子耦合,那么2个量子波源将互相吸引。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即为两者的量子波互相藕合。与藕合量子波相反,分子结构完全一致的蛋白质放射完全相同的复合量子波,致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相互排斥。本试验稀释抗体溶液两次取样所得放射性几乎一致,分别为1 296 cpm、1 266 cpm,说明溶液内抗体分布高度均匀。这种匀态即为分子之间相互排斥的结果。本研究试验组AFP阳性血清水平高达1 153 μg/L,是正常值的50倍以上。高浓度抗原发射的量子波强度高,与周围的藕合量子源抗体产生强大的引力,拉动抗体向中心区域移动,致使中心区域抗体浓度高于周边。抗体之间的距离越近,斥力也就越大,分子间斥力推动抗体向浓度低的周边移动。在抗原、抗体引力与抗体之间斥力的共同作用下,试验组形成中心与边缘3.6倍的浓度差。对照组所用血清依临床检测标准AFP为阴性,数值为4 μg/L。试验中测得对照组边缘部分两份平行样品放射性分别为1 210 cpm、1 195 cpm,核心区分别为1 584 cpm、1 514 cpm。中心区域放射性平均值与边缘浓度比为2.3倍。如此低浓度似乎不足以形成如此高的抗体浓度差。从免疫球蛋白的通用分子结构看,不论是何种抗体,他们的分子结构框架都相同。2条重链以Y字型排列,肽链N端向外侧弯折;2条轻链与重链弯折部分同向平行排列在一起。Y形结构的下端为肽链C端。C端为稳定区,N端为可变区。可变区的特殊氨基酸序列及结构是抗体特异性的分子基础,这种特殊结构使得抗体发出的量子波有别于其他抗体。抗体分子整体框架的相似性是抗原、抗体非特异性反应的分子基础。这种共性结构使得抗体发出的量子波具有部分共同特征,临床上表现为与对应抗原之外的其他成份非特异性结合。本研究对照组2.3倍的中心与边缘浓度梯度源于抗体对其他成份泛在的引力。以往研究[9-10]报道,生物素干扰临床免疫反应检测,说明抗原、抗体、其他生物活性大成份之间存在广泛的相互作用。这种生物活性分子之间被称为非特异性引力的生物学意义将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揭示。

猜你喜欢
引力抗原量子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延安新引力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感受引力
A dew d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