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好玩,“玩”好科学
——关于怎样创设有意思的高效课堂的思考

2021-01-02 14:51左立娟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探究

左立娟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南京师范大学相城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000)

一、科学课要好玩

(一)好玩的教学设计

满足小学生探究的科学教材内容是相对简单又有趣的。比如搭建过山车,做太阳能热水器,养蚕,磁铁吸引什么材料等。培养科学兴趣的阶段,科学本身是好玩的。但是科学课能不能上得“好玩”就要看怎么设计了。让大家规规矩矩坐好,讲好操作要求,开始操作,总结。这样是一节好的科学课吗?对于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得到什么呢?或者让他们自己去想研究什么,观察什么,怎么研究,这无异于天方夜谭。那怎么设计好一节科学课呢?首先要有教具,神奇的教具,哪怕只是一只空的饮料瓶子,故弄玄虚,给饮料瓶子以魔力。“来看这神奇的饮料瓶子,你摸摸它有什么感觉?是冰冰凉还是光光滑?看看它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大鳄鱼或者潜水艇吗?它为什么一会漂着一会沉下去?是巫婆给了它法力吗?那是水的魔力吗?水里有妖怪?”其次就是启发性问题了,需要层层推进,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用很夸张的语气,很夸张的肢体语言,都会更有渲染力[1]。

(二)讲故事的奥秘

一句话,怎样讲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当然是说故事,其实这对所有人都有效。一个道理:努力才会收获。直接这样讲出来,一句训导,一句说教,左耳朵听右耳朵出。但是讲一个小朋友经过自己的努力,爬上了大树摘到了可口的果子。一个成功人士经过努力拯救了自己濒危的公司,一只小猫经过了自己的努力抓到了鲜美的鱼吃。科学课可以就是一个故事。我曾经在1-5年级都做过一个实验,我带到课堂上一杯水,每个小组桌上放一杯,也没说明什么。之后按着自己的进程上课,一节课也没有用到这杯水。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有90%的学生都看了这杯水不止一次,有的还去碰一碰,还有的会闻一闻,只有10%的学生只是看一下,就不再理它了。下课的时候还会有一半以上问为什么放一杯水。这杯水可以讲一个或者多个故事。在孩子们看来,在课堂上就不会有寻常的东西,即使是一杯水,一瓶醋。你赋予它一个故事,一点玄幻,必定牢牢勾住孩子们的心神,让他跟着你的步骤走,走进科学。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鼓励与表扬尤其重要。当一年级的小朋友提问,大象和老虎谁厉害的时候,你要笑着表扬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并且认真作答。问着问着,他们的问题就会越来越有深度,越来越关注到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2]。

二、科学课要有系统

说了那么多,似乎天马行空。但是实际上没有什么课程是没有系统,不成体系的,科学课也一样。上课的几个步骤已经被我们重复了无数次。但是是不是真的很有趣味,真的学到了东西,起到了探究的效果,培养了科学素养呢?遇到什么会问个为什么?真的去思考,去找答案?我遇到有这样的孩子,爱阅读,爱科学,会读很多科普类的书,才三年级就知道密度、重力、物质状态等物理术语。但是知其词不知其义,当讲到油为什么油在水层上面的时候,他马上举手说是密度不同云云。但是一让他具体解释,密度是什么,为什么密度不同就会这样的时候就懵住了,说不上来。我觉得这个概念知道了还不如不知道。因为,他的注意力有时候很分散,会沉浸在我已经知道了,只有你们不知道,我不必听的这种状态里。即使我是按着让他们先猜测,再实验,再得出结论总结汇报的这样的步骤来完成的。当然也有一些孩子不是这样的,他本身就不清楚,可能会说出轻重这样的关系。也有一些压根就是奔着实验器材去玩的,真的只是玩,没有任何思考,还会乱玩,你问他为什么把所有东西混在一起,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真的只是想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还是只是恶作剧呢?这个时候系统就要做起来。一册教材拿在手里,统观全局,做一个思维导图出来。分单元,分章节,分步骤,实验可以选择教材上给定的方案也可以自行设计。在统筹全局的过程中把课时之间连接起来,找到连接的网,让孩子们学习了这一节就会提出疑问或者马上想到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单课节的设计上要承前启后,不能割裂。让孩子自发地明确自己是带着任务来的,我做的每一步要为我的目的服务,是在思考怎么做的。我们的系统本着一个目的,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循序推进[3]。

三、思考和探究有迹可寻

探究式学习以探究为主,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改进,得到结论,总结评价。在制定好总体的系统目标及实施方案,做好了课程设计之后,还有最重要的环节——课堂。让他们动起来,玩起来。如何让他们快乐地、心甘情愿地思考并探究呢?科学探究室能围成一个小组的桌子就是媒介。围在一起可以头脑风暴,可以思维碰撞,这让我想起谢丽尔的圆桌会议,科学的圆桌会议就在我们的探究实验室。但是教师要教会孩子开启思维碰撞。首先,要学会倾听,别人发言时,仔细听他人的观点,找他的漏洞,找自己的漏洞。其次,注重讨论要有仪式感,“我是……,我的观点是……,我的发言完毕”。最后,要合作,几个人,找到自己擅长的事,谁适合演讲,谁头脑缜密适合安排任务,谁擅长思维导图,理顺脉络,记录,谁动手能力强,适合操作。这都得事先决定好。当然,不同的实验课题分工可以不同,视情况而定。教师要树立一种集体大局观,把一个小组绑在一起,把一个班级绑在一起,把一个学校绑在一起。只是课堂上,小组之间有竞争,组员之间有职位,无形之中把他们带到一个现实的社会情境中。为着这次的探究要赢,为着这个项目要成功,几个人拧成一股绳。还可以设置班级之间的评比,这样可以做一个复杂的大项目,比如一个STEM的大课题[4]。

四、“玩”好科学

“玩”好科学,是内容的选择。就课堂教学而言,我们要秉承着教材的脉络设置。当然,科学不局限于课堂。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要把科学带到身边,科学无处不在。课堂上学习了水的沸腾,那么随着水的沸腾一系列的探究也就来了。比如,水的液化,水的净化,包括沸腾后的水适不适合养鱼等。不是在课堂上,在家里,在河边都可以。在这里就不得不提提陈耀老师的家庭实验室了,这是一个“玩”好科学的路径。一个在课外还能探索的孩子无疑是热爱科学的,也势必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细心,收获知识,收获关注周围事物,收获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尝试,一次又一次。重复得以巩固,重复将精益求精[5]。

五、结束语

一切热爱源于兴趣,一切兴趣始于“好玩”。现在已经不是灌输式逼迫式学习的年代,新一代的后浪见识丰富,接触的知识全面,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选择还需要指导,一旦选择了不是正确的道路或者方法,还是会走弯路,有时候又会是误入歧途,必将凶险万分。所以后浪需要前浪的引导,要吸引他们,就要打造有意思的高效课堂,“玩”好科学。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
浅谈科学课中实验的运用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