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宇
(徐州市广弘交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徐州 221000)
在各行业全面实施“营改增”后,我国税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家针对多个行业提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而国有企业自身业务的多元性,使其可以利用多个行业的多种税收优惠政策,理论上讲国有企业的税务筹划空间更大。但是,业务的多元化也预示着涉及的税收政策更多,涉税事项更多,实际筹划和管理的难度更高。国有企业要想实现节税收益最大化并非易事,因而需要更加重视税务筹划工作和管理工作,从问题出发,这样才有助于规避税务风险。
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也在积极推进国企改革,积极开展转型升级,从人才储备、信息手段以及管理制度多个维度加强内部管理。首先,从人才储备角度来看,大部分国有企业对财税管理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身也在积极吸收新的人才血液,定期组织内部人员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培养人员综合能力水平。其次,从管理制度角度来看,在税务管理上,国有企业管理者也在不断完善财税部门的权责、税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给予其更多的独立权和自主权。最后,从信息化建设角度来看,在财务管理转型的推动下,目前国有企业也在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引入和优化更为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革新现有ERP系统、OA系统等。不过,虽然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相比以往有所提升,但从实际效率来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人员主要还是会计核算人员,虽然也组织了一些专业知识培训,但受工作量、工作积极性等多方面的影响,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缓慢。其次,在制度建设和落实方面,企业并没有从战略发展层面去构建制度架构,即企业的制度相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为财税工作提供全面有效的指引。而且在落实方面,也存在着重管理轻执行的问题,实际制度运行起来还困难重重。最后,在信息化建设上,虽然企业也在不断革新现有系统软件,但整体上对于系统软件的优化还是以单个系统为主体,各系统之间仍然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以及税务数据还未实现实时共享,由此也加大了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
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合理合法的筹划税收,必须要在纳税义务发生前就进行计划,即企业税务筹划和管理要具有事前筹划性。然而在实践中,一方面,虽然国有企业加强了对税务筹划和管理的重视,但财税工作主要还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而且受以往管理观念的影响,企业各层级、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存在时差,财税部门难以及时掌握实际涉税业务实时的进展情况,在提出计划方案时,可能早已错过最佳筹划的节点。另一方面,财务部门的权威性仍然不足。这点主要体现在管理决策时,管理者主要还是侧重于考虑市场风向的变动,至于税务角度提出的意见并未在决策时占据过多的比重,管理者较为轻视财税意见,由此也弱化了税务筹划和管理的事前规划性,国有企业税务筹划和管理并未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展开,人为压缩了企业的税务筹划空间。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业务活动较为复杂,涉及的税收政策众多,数量以及能力有限的财税人员在解读政策方面难免存在不足或者失误,从而出现少用或误用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前者使得企业面临多承担不必要税负的风险,后者使得企业面临补交税、缴纳滞纳金,甚至是受到刑事处罚的风险。另一方面,在传统观念上,很多企业认为向税务机关披露自身财务数据、经营信息等会加大税务机关对自身的监管,不方便使用一些小手段,所以税企关系通常不太融洽,企业和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不足,同一涉税事项上税务机关和企业在主观判断上有差异,容易产生税企纠纷。
国有企业现有税务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一方面是制度不够细化,另一方面是制度执行力较弱。业务人员基本对税务知识的了解不多,也缺乏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以自身业绩达标为主,再加上企业也缺乏适宜的绩效考核制度,业务人员获取业务发票较为随意,没有考虑到财税工作的需求。比如,一直存在的,到目前仍然还未解决的票据取得发票格式不合规、印章不清晰、项目填写错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当期税筹行为,甚至使得部分支出只能递延到下期,影响了当期减税目标的实现。
目前,国有企业对信息化的利用还不够,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功能不全,实际数据的集成以及加工还需要大量的人工支持,既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不利于财务人员转型,也拉低了税务管理效率,加大税务筹划的滞后性。
国有企业还应进一步加大对税务筹划和管理的重视,树立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在内部宣贯税务风险以及筹划相关知识,提高全体人员对税务筹划和管理的认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国有企业管理者也应明确财税部门的角色定位,明确认识到税务管理在企业决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重大事项决策中,听取财务、税务角度提出的意见,综合考虑后再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使得税务筹划管理能够从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大部门间的沟通协作,积极发挥部门协同效应,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落实问责追究制度,促使各部门积极参与税务管理,主动配合财税部门做好税务相关的工作,为税务人员及时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以保证税务筹划方案可以及时完工,保证企业可以利用到各个税务筹划节点,为预期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考虑到国有企业税务筹划和管理的难度,国有企业应尽可能保证自身有一支综合能力强、专业性高的税务管理团队,专职负责税务筹划以及管理相关工作。如果自身能力有限,应挑选资质优秀、经验丰富以及性价比高的税务师来协助。为此,国有企业一方面可以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招募一批有资历的税务筹划人员,另一方面也应加大对现有财税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人员,参加税收政策培训会、企业税务管理交流会、专业税务筹划培训课程等,及时准确地掌握各时期的税收政策和税法规定,立足于企业实际,结合自身经验,筛选出企业可以使用的税收优惠政策,科学编制税务筹划方案,并通过对企业现有税务管理工作的梳理,了解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做好税务风险防范准备,尽可能规避税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应加大和税务机关的沟通,定期上门针对和企业相关的特殊涉税事项的处理、常见涉税风险以及税务筹划问题等进行当面咨询,使得企业可以进一步理解税收政策和税法,进而提高税务筹划和管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在税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上,国有企业应先明确税务管理风险点,结合税务管理要求,在借鉴同业其他企业税务管理制度架构的基础上,立足于自身业务流程,对税务管理制度做进一步细化,确保对各涉税事项的管控都有章可循。而为了保证相关制度规章可以得到有效落实,一方面,企业应加强税务内部控制,强化风险控制、审批控制等。另一方面,企业财税人员也应针对税务风险点,尤其是像票据取得不规范这类频繁出现的重灾区,从通俗易懂的角度对业务人员进行讲解,定期开展培训会或编制风险防控小手册。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也应健全考核机制,将涉税风险控制效率和部门绩效、人员绩效相挂钩,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对各部门行为的约束,强化制度执行力。
国有企业还应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一方面,应积极更新现有系统软件,优化会计核算系统、税务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也要加大研发力度,结合企业财务流程,税务流程以及业务流程对相关系统软件程序做进一步优化,并统一各系统间的编码,让各个系统有机连接,实现系统间信息的共享,为财税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将财税人员从大量繁琐的基础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财税工作效率。
由于国家税收法规制度较为庞杂且政策更新较快,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当今,国有企业可以在自身培养税务团队、加强税务筹划的同时,合理考虑利用税务师事务所注册税务师、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参与本单位的纳税筹划工作,包括开展合理程度的服务外包,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和保证筹划效果,而且对培养本单位财税专业人员,提高其专业素质也往往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的税制环境下,国有企业应明确认识到现有税务筹划和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在借鉴其他企业经验的同时,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梳理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助财税人员的专业能力,或邀请外部专业税务筹划机构,对企业税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制定科学的税务问题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合理地规避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