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合作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2021-01-02 11:56温秋敏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校企

温秋敏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背景下,为了打造经济融合、共同发展的国家地方区域间合作平台,我国进一步重视促进地方院校与企业进行深度的产教融合机制,鼓励地方院校与企业合作,设立培训、实践基地,并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方院校联合培养学生,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推动国际区域间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教育、经济等资源的互通互利。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意义

1.响应国家相关政策

2017年12月,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系列政策推动校企合作发展,国务院等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文件中强调指出,“产教融合的深化,可以促进教育、创新、人才、产业的有机衔接”。从政策文件上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内涵,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

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进一步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国家将创造开放的国际间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和协同创新模式,要加大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改革力度,促进学校与企业行业间的双向对接”。这些文件的内在精神,更是深入推动了国际地方区域间的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并在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制度、推进实习流程规范化、制度化的同时,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鼓励地方院校参与配合“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国际的产能合作项目。

2.为企业提供国际化人才

以笔者所在的地方应用型院校为例,我校一直高度重视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教育,近几年不断扩大留学生的对外招生规模,仅在2016年,来我校留学的东南亚留学生数量就达到了263人,与此同时,学校所在的广西南宁市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国际化人才的支持。因此,我校也积极与本地的企业、单位开展多方合作联系,与包括南宁万达文华酒店、南宁金旺角酒店、南宁方特乐园、广西华南区孵化基地等多家不同领域的企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其不同的岗位输送经济发展所需的国际化人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不断满足了经济融合和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划,以及高素质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巨大需求。

3.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区域间经济交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更加深入密切地合作,这成为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动力,使得我国的企业纷纷选择走出国门,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为了加大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拥有更强劲的地方优势,以便满足国际化的生产、发展建设的需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加速企业内部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积极推动校企合作项目的深入,可以为企业响应国家政府“走出去”的政策,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提供稳定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的支持,能够使企业更加迅速地融入当地的文化、社会经济等。

4.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平台

校企共同建设、协同育人的机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可持续性发展的平台。留学生来华生活学习的直接场所就是学校,学校为其提供学习生活的平台,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企业协同、整合相关资源,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平台,能够让学生在企业实习、就业时,更真实地接触到相关的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方法、企业文化、企业绩效奖励等各方面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及素养,提高自身优势,在学成毕业后,也能够更好地使用汉语就业,快速适应相关的中国职场、国际企业跨文化交际。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院校偏重理论知识

目前很多院校在开设课程时,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如东盟留学生目前所学的课程更多为语言技能课程,遵循语言学习从简到难,分为听、说、读、写等专项技能的学习,课程分通用汉语及专门用途汉语类型。在专门用途汉语课程方面,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较低;在商务汉语实践、旅游汉语实践等实践类课程的内容上,也相对流于形式化,实践形式或范围仅限于师生参观场景、PPT报告汇报等,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没有真正地注重实践教学。这种课程构建过程中培养出来的留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汉语知识能力,但是在专业术语、职业场景、企业工作任务、职场文化等方面的相关职业素养并不高,难以达到企业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选人、用人标准。

2.教师缺乏企业经历

担任留学生课程的授课教师,目前呈现不同的两种现象的分化。一是具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这些教师有丰富的教授汉语经验,但缺乏相关的行业经历,甚至对企业的一般场景也并不了解。在实践教学环节,无法传授能够应用于真实企业、行业场景中的实践知识,越来越多留学生反应,在中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就业时,所学的汉语知识很难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二是具有其他专业背景的教师,如管理学院、国贸学院、会计学院的教师,拥有丰富的行业、企业经历,对相关的企业场景背景熟悉,但是他们多以教授中国学生的难度要求留学生,理论或者实践的讲解内容较难,留学生在授课、实践操作中,往往一知半解,甚至很多学生不明白前因后果,只当作知识点死记硬背。

3.企业参与度不高

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中的必要也是主要参与者,其对项目的参与度受到了生产需求、经济成本、市场劳动力以及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1)中小企业受限制

地方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的项目的选择时,仍以知名大企业为主要合作目标对象,但知名大企业因为企业背景实力强硬,对待校企合作项目往往不积极,甚至只挂名不参与。相反,为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做准备,中小企业虽然迫切地需要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但中小企业多因为经济成本受到限制,政府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缺乏稳定的项目投资资金来源,没办法进行校企合作。这也导致了目前地方企业改革现状的恶性循环,没有合适的国际化人才,对业务来源国家情况不了解,培养管理人员跨国能力周期漫长,因而错过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时机。

(2)校企合作层次较浅

大多数企业即使有能力接收学生实习、委托培养,但是在需求和实际教学中,往往没有实际参与深层合作,合作仅仅停留在签署顶岗实习协议、接受师生参观学习等,学校并未和企业形成任何实际的实验、实习、产学研的相关合作,学生无法深入企业一线学习,锻炼实践。也有学生在前往企业实习过程中,部分企业并未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同时,企业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操作项目等方面,多处于不闻不问的状态,甚至有些学校和企业项目合作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大相径庭,完全脱节。

(3)人才流动较大

根据所查阅的其他学者的调查表明,学生是否留任与企业是否愿意继续进行校企合作项目呈正相关关系。许多企业认为实习生并非正式的员工,校企共同培养人才费心费力,不愿意过多地花费时间、精力去进行培养、投资,这也造成了实习期过后人员的大量离岗。而有部分企业只为了解决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而与学校进行合作,给予的相应的薪资或待遇较差,也没有建立长期的有效培养机制,留学生在企业实习工作期间缺乏归属感,企业归属感不强,也容易造成企业人才的流动较大,企业在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与学校开展项目合作的意愿降低。

4.学生综合能力薄弱

目前,在企业中参与实习实践的留学生,从总体来说,综合能力薄弱,欠缺某方面的知识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具有汉语知识背景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这些学生拥有较扎实的汉语口语、汉语书面语、汉语读写等理论知识,但实践动手能力欠佳,没办法立即胜任岗位工作。实践实习时间短,往往在快要结束实习时,才熟练上手,一旦离岗相当于又需要重新培养新的员工。

二是职业能力突出的技术人员,缺乏语言知识。中方企业在当地国家聘用的技术专业毕业生,拥有很强的职业技术能力,但是缺乏语言知识,包括中方企业所使用的一些外包装的语言标识等,都难以辨别,容易和中方企业的管理员工存在沟通障碍,造成操作失败。

三是缺乏相关的企业文化知识,职场交际不够得体。即使是同时满足语言能力和职业能力要求的留学生,在进入中国企业进行实习、工作时,仍会因为不了解相关的企业文化理念、职场交际文化、同事交际礼仪等,导致交际的不愉快,更甚者,容易造成中外员工在沟通、合作中的失败,这和平时学生缺乏相关的企业文化、职场交际培训有关。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应对策略

1.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基础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来华学历留学生为例,之前已经和部分酒店、旅游企业等签订了实习实践协议,但从目前当地企业用人选人的角度来看,其需求已从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领域,开始向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输送等领域开始转变。因此,在对相关的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的改革中,也应该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基础,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中增加如网络电商购物流程、订单出货操作、物流包装、运输等内容,能够使学生所学的内容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国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入校企合作建设的机制中,为符合双方需求的学校和企业牵线,并对完成校企合作并达到一定效果的院校和企业,给予不同的激励、奖励政策,如在税收政策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等,避免校企合作项目流为形式,提高企业参与项目的积极度和投入度。

2.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

课程教学的内容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匹配,实践教学模式和内容流于形式,无法良好地满足企业需求。部分应用型高校在设置专业、学科课程时,并未积极邀请企业参与其中,多数应用型高校在与企业合作时,也没有意识到校企合作对目前所需的国际化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重视全面育人,不够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创新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养成。

如我校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围绕“外语+专业”的办学特色,辐射东南亚地区,可设立特色的专业,以满足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国际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企业的相关需求,与国际物流、跨境商贸企业联合培养物流、跨境商务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可以为跨境商贸企业的国际化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专门型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真正做到“走出去”。

3.以共建实践基地为内容

企业可以根据将要展开业务发展的来源国家,结合语言能力、专门职业技术能力、跨文化职场交际能力等方面的需求,与院校密切合作,实现企业与院校双方之间的优势、资源的互通互补,扩充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例如,在留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企业委派行业专家对到岗的留学生进行实操培养,配合授课教师共同讲解,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在实践中学为所用。

4.以构建师资队伍为保障

对于授课教师知识背景单一的问题,在校内教学期间可以采用“双导师制度”,对于教学内容,由汉语专业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合作建设专门用途汉语课程,最终确定授课章节及内容,教学重难点;在校外实践期间可以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加入教学,以达到师资全面满足需求。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也鼓励汉语专业的授课教师进入企业观摩学习,参与企业行业开设的讲座培训,对企业行业所涉及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等也能有所掌握。

5.以提高职业认同为重点

目前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并且出台了相关了文件政策,在中文国际教育领域,也提到了未来的留学生教育将走向专业化、职业化趋势,是国际间合作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升其在实践实习中的企业归属感,以降低其实习实践结束后的流失率,企业控制人力成本,人才流动现象较少,才可以让企业更重视校企合作项目共同培育人才,留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职场需求。

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提高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尽快完成职业规划。一是学校在课堂教学内外,对留学生的求职意向进行调查访谈,并结合留学生的求职意向,进行对应的职业规划,扩展实践就业范围;二是企业与院校合作,定期到校开展宣讲讲座,将一些职场相关的文化、规章制度进行拓展讲解,使留学生提高对企业文化的兴趣,提高其就业意愿;三是鼓励表现优秀的留学生积极参与中国公司企业的商务年会、文艺表演等中外交流活动,对在实习实践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留学生进行物质、精神等奖励,激发实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交流活动中更快融入企业,感受良好的职场氛围,从而增强其的企业归属感,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各国与我国的国际交流合作更加密切,中国企业进一步进入国际市场,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向企业输送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应该和企业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形式,不断推动产教融合的改革与发展,为国际间的教育、经济全面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猜你喜欢
留学生汉语校企
学汉语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