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景环
古代的老中医在弟子满师时总要赠送弟子两件出师礼,一把雨伞和一盏灯。告诫弟子无论风雨黑夜都要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为病患出诊。这体现了救死扶伤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道德。
古代的灯是油灯,它一直照亮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怀。从诗词歌赋到民俗生活,都有它的印记。
灯的本意就是光明,医者要时刻为病人着想,就是夜间也要随时出诊。因为古代的这种精神传承,才成就了我们现在的24小时急诊、夜间门诊。也因为我们医者的灯,才形成了“万家灯火照溪明”。
灯也是一种传承,中国历代的文人都爱写灯,从刘歆到庾信,再到江淹都写有《灯赋》。历代诗人对灯也情有独钟,借以表达孤独、温情、雅致等。无论是白居易的“抱膝灯前影伴身”,辛弃疾的“灯火阑珊处”,还是赵师秀的“闲敲棋子落灯花”都是一种境界,这是每个医者应该有的心境。
另外在佛教中,有“传灯”的禅语,以之命名的佛经诸多,例如《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等。用通俗的话讲,即把佛法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传法于他人,如同灯灯相传、心心相印,所以取名为传灯。医界也有此传承,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李东垣在收徒罗天益时问“汝来学觅钱医乎?学传道医乎?”此乃医家传灯之典故。古代医书也有《医灯续焰》的著作,医书《宜麟策》亦言“兹谨以笔代灯,用指迷者,倘济后人,实深愿也”。
灯也代表着勤奋与励志,“一盏秋灯夜读书”,我们历来崇尚这种淡泊远志的方式。习医历来都要耐得住穷苦寂寞,要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尚秉烛游”的勤奋。历代医者的生活都是昼以医人,夜以读书。故古人说“学书纸费,学医人费”。
伞也代表着闯天下、拼事业、经风沐雨决心。习医道路漫长,很多人坚持不下来,所以需要一把经风沐雨决心的伞。当自己在医道上,遭遇狂风暴雨打击时,就打开这把伞。伞的撑起靠的是铮铮伞骨,为医者也要有自己的风骨。
伞者寓意着庇护,告诫我们作为医者,要向医圣张仲景一样“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我们要明白为医的使命,就是要救死扶伤,护一方患者健康平安。同时也是告诫医者要注意保护自己,面对有风险的疾病需谨慎,只有在保障自己不被风雨所伤,才能无阻的治疗病患。
古人喜欢听雨,无论身在歌楼还是客舟或庐下,从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都是在听自己的心声。为医者要不时静下心来,听一听自己行医初心是否改变,听一听自己的心是否麻木不仁,听一听走过的医路是否安然。医者在面对不同疾患时,我们要明白那个雨声是“梧桐”“芭蕉”“枯荷”……
伞与灯,都是医者的人文精神的传承。为医者,要心有明灯,但也要做到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