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婵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6)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因其自身规模较大,往往存在较大的资金占用量,并且还具有资金管理分散以及周转率低等特点。在此背景下,进行资金管理改革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改革,才能保障资金管理的作用充分地发挥,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保驾护航。本文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所谓资金管理,从字面理解就是对企业所有涉及资金的活动进行管理,严格控制资金来源、使用等工作,并在完善的监督、控制下达到节约资金使用的效果。此项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内容,且包含较多方面的具体内容,例如: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以及专项资金等管理。资金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为:清晰地区分出各个资金的使用界限,一般而言,不可相互越界[1];通过有效的手段,创建出完善的使用资金责任制,以此为主要依据,保证企业资金合理使用,达到资金节约的效果;开展计划管理工作时,在各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需要符合国家计划任务要求,同时还应以企业经营决策作为主要依据,提升资金利用率;在多元化管理手段下,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各部门的良好沟通合作,达到较好的资金管理效果。
开展资金管理工作的效果,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能够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资金更具完整性以及安全性。与其他企业相比,建筑施工企业所消耗的资金数目更大,仅仅依靠内部资金无法满足工程建设需要。通过融资方式,尽管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债务,但能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资金充裕,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且能够提升企业的偿还债款能力。如果企业存在资金短缺或者内部资金链断裂问题,会导致企业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债款还清,这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通过有效的资金管理方式,可以防止企业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是企业内部资金更为完整、安全。其次,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质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环节,资金管理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资金管理手段,可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各项工程建设任务的良好开展,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质量与经济效益[2]。最后,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建筑施工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均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资金管理,可以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同时,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经济实力与市场地位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强化资金管理,对企业经营成本进行管理,严格控制经营成本,从整体上提升企业发展实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财务管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属于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主要在企业应用价值形式、妥善处理各种经济财务关系、正确组织资本运动等方面发挥着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应提高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使企业资金用于更为合理化,对资金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大力疏通,找出资金管理中的不足与缺陷,给予良好处理、解决,提升企业资金实力,为企业提升生产能力、扩大经营规模提供足够的力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资金预算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尤为重要,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构建全面预算制度,做好预算管理工作[3]。在施工资金预算方面,应实施动态化管理,强化资金预算管理理念,构建并完善全面预算体系,确保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监督以及预算考核工作的正常进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基于量入为出、重点突出、加强节约的原则,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资金预算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从实际出发,做好资金统筹规划工作,将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具体地落实下去,通过多样化手段,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效果。其次,资金实际使用环节,需要进行严格的收支管理,在现金流方面需要做好预测,合理计划支出,保证资金计划与实际相一致。对于需要以及多余的资金需要早计划、早安排,尽可能防止企业财务风险发生,避免出现资金缺口,减少资金浪费情况的出现,并且,还应始终保持资金处于可管理状态,确保资金链舒畅。
首先,拓宽资金来源。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流动资金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资金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进一步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可以进行银行贷款,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紧跟政策变化,与银行密切合作,努力提升自身信誉,进而获得较高的贷款额度,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要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力度,建筑施工企业不应只将重点放在竞标工程项目上,还应加大对工程款的回收力度,加快工程款回笼,降低资金损失风险。其次,强化流动资金的监督控制[4]。一是做好工程材料费的监督工作,一般而言,工程项目总成本中,建设材料成本占比较大,对项目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工程项目开始建设前,财务以及采购人员需要全面调查市场材料的价格,对于价格较高的材料及设备,采购需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完成材料采购后,严格按照入库流程入库,对于材料的各项信息,需要做出详细核对,例如:材料数量、价值以及种类等,确保采购材料同预算计划相符。若发现其中存在问题,需要及时终止支付材料款项,与供应商协商解决。二是应做好人工费用的监控工作。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深入调查各工种费用,基于市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员工工资。三是严格监控间接费用。在工程建设环节,应避免出现先付款后审批的情况,在资金使用前,均要经过严格的资金审批,从而对各项费用开支进行控制。
项目管理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承接上,会存在不同的要求,在组成项目班子侧重点以及考核办法上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科学预测项目成本支出,将目标成本责任进行细化,并具体落实到项目个体,将项目经理作为目标成本的首要负责人。在科学的目标成本管理方式下,做好整个项目管理各项工作,包括成本策划、控制、结算以及目标成本考核等[5]。要合理测算市场投标报价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将其引入项目成本控制目标上,层层分解目标成本指标,具体落实到项目各项工序及人员。并且,需要对成本进行定期分析,科学、合理的划分出各项费用界限,使成本更为真实、准确。同时,需要对成本进行及时的动态跟踪控制,为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效果,需要强化目标成本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个人薪酬挂钩,最终降低项目成本支出。
第一,若想实现资金管理制度的改革效果,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对自身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进行资金的统一集中式管理,从整体上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及效率。第二,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资金考核以及监督制度进行优化与完善,与项目资金管理具体情况相结合,准确确定出资金考核指标,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考核范围,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共同参与到资金管理工作中[6]。第三,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强化全体人员对于资金管理制度内涵的理解。在实际工作环节,要将资金管理制度具体落实,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各项资金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推动资金管理改革。
综上所述,资金管理工作对建筑施工企业尤为重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资金管理改革。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强化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资金预算管理、深化流动资金管理、完善项目成本管理、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等,进一步提升资金管理工作效果,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工作的作用,从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