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

2021-01-02 10:32于学鹏
课外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个性化初中语文课文

于学鹏

(山东省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山东 泰安 271000)

语文是启发学生心灵和智力的重要学科。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创造力,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考虑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克服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叛逆心理较强,对语文学习任务易产生逆反心理,继而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通过增加语文的吸引力,帮助学生将语文学习“任务”转化为“兴趣”,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从而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动力。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理解和体验。例如,在学习《猫》一课时,教师在讲解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展现猫的活泼、可爱,或表现人与猫之间感人故事的视频片段,通过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猫的形象和人猫互动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之中,并设身处地地体悟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性格特点具有差异,教师在为其营造了富有情绪感染力的课堂氛围的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身对课文的个性思考,如教师可以分别询问饲养过和没有饲养过猫的学生的不同感受和想法,帮助学生在表达和聆听中,增强对弱小生命的关怀和热爱,并增加自身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二、深度解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发散思维和发扬个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重点文本进行精读细读,深入钻研,在充分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个性化解读,加深情感体悟,从而增强语文阅读效果。例如,在学习《老王》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赏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教师在课前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文写作背景材料的收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和掌握“文化大革命”时期动荡、萧条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紧张、焦虑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在此背景下,老王对当时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的作者的尊重和热情是多么难能可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和分析,如“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一句,寥寥数语,将一个病入膏肓、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社会最底层劳动者的形象清晰地勾勒出来,令人印象深刻。通过对词句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老王’在行将就木的情况下还挣扎着病躯,为‘我’送来鸡蛋和香油”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的真挚情感,促使学生在“老王”的可怖病相和可贵真情的强烈对比之下,更加透彻地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辉,从而透过阅读,加深对人世间真、善、美的个性感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

三、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鼓励学生摆脱思维的束缚,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围绕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创造,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增加语文教学趣味性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展,并编排成短剧在课堂上表演。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如在“解衣欲睡”之前,苏轼都做了什么,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同时,张怀民在做什么呢?“至承天寺”之后,苏轼和张怀民又做了哪些互动呢?“中庭”除了“月色”“竹柏”外还可能有哪些景物呢?促进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大胆地发挥创意,并根据学生对课文的不同解读,编排和展现多样化的短剧表演,营造自由、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收获来自他人的赞许和肯定,使学生不断提高创新的热情、信心和能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寓教于乐,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其所体现的古代文人之间平淡如水的友谊、壮志难酬的不平、旷达乐观的态度的感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审美情趣和思维品格,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四、朗读文章,增强学生阅读效果

朗读作为一种阅读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训练学生字句分析、语言表达和节奏把控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外向开朗个性也具有一定好处。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朗读的阅读方法,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将思想融入文章的情景之中,加强对故事形象的感受,并通过自身的个性化解读,对文章语句进行加工和处理,将抽象的思想情感外化为生动的有声语言传递出去。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独特理解充分展现人物的个性和感情。教师可以选择自荐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朗读中来,培养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现的良好学习态度。其后,安排若干学生分别负责“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小孩”“爸爸”等课文中出现的人物角色的朗读,安排一名学生负责“旁白”部分的朗读,并安排班级其他同学扮演“骑士”和“百姓”们,吸引全体学生一同走入《皇帝的新装》的故事中去,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全员参与感,营造热烈、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在揣摩人物情感的过程也是独立思考的过程,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为故事人物赋予了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生命力,有效增强了学生语文阅读的效果,实现了学生个性的发扬和展现。

五、加强互动,激发学生思想碰撞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性格个性、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使得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思想的碰撞。对此,初中语文教师不可太过保守、固执,害怕学生因为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而是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利用初中生自尊心和争强好胜心理较强的特点,营造自由、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想火光的迸发,帮助学生学会求同存异的处事原则。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时,作者从自身的真实经历出发,使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将细腻、无私的母爱表露在字里行间,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觉得文中的“我”虽然身处在残疾这一常人无法忍受的不幸当中,但“母亲”也在默默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我”不应该用“暴怒无常”的态度对待“母亲”,导致“母亲”最后带着遗憾离去。而同时,一些学生则认为“我”对待“母亲”的暴躁态度是因为正遭受着自身难以接受的苦难,情有可原,且“母亲”虽然因为“我”的自暴自弃和冷漠而倍感失落,但其作为一位母亲,直至去世前对“我”也只有满满的爱意和牵挂,并无抱怨和遗憾。面对着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可以不必进行立即的强行干预和调解,而应该借此机会,以开展辩论会等方式,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在辩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进行反复琢磨和理解。并使学生在表达和倾听不同想法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表达,求同存异,增强从多角度看待、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和思想的不断发展。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价值观还未达到完全的稳定和成熟,在进行个性表达时可能存在着一些幼稚、错误的观点。对此,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训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而是需要保持耐心,尊重学生表达自身想法和观点的权利,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同时,发挥语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作用。

六、结论

为了不断提高个性化阅读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发扬个性,拓展想象空间,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在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个性化初中语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