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让情感体验落地生根
——以部编版《小猴子下山》教学为例

2021-01-02 10:32俞丽君
课外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猴子桃子想象

俞丽君

(正仪中心小学校,江苏 昆山 215347)

掌握并运用良好的想象方法,能够对学生的想象思维进行发展,能够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实行深化。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课程有着许多特点,如题材的趣味性、目标的明确性、指导的层次性和思想的递进性等等。基于这些特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为结合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中插图的联系、课后习题的理解、仿句说话的想象和创意故事的续编等,对课文中“想象”所带来的美好、纯真和童趣进行良好感受。使得能够在其能力素养的增强中,实现其对所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一、情感朗读,论感受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与知识相关的图片进行插入,并引导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同时,对自己的感觉进行描述。其次,教师可以以与知识相关的内容为参照点,让学生通过对此知识的直观感知,对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进行想象,更是能够利用此种想象,对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感受进行表达,使得学生能够在想象体悟中,加强对课文的情感朗读。之后教师还可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依据,组织学生展开小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情景剧中,谈论自己的感受和作者当时的心境。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范读,在想象课文情境的同时,利用画画的方式,对自己所想象的画面进行描绘。如此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妙处进行深刻体会,从而能够在其感受的谈论中,情感朗读下,加强其对课文情感的美好获得。

以《小猴子下山》一文为例。教师在讲解此篇课文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小猴子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进行插入,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对课文中的知识进行直观的感受。而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在观察后,自己在脑海中,想象一下若是小猴子在追完小兔子两手空空还发现了苹果、香蕉等水果后,是否会和之前一样,捡了苹果扔香蕉呢?接着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以课文内容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对相关的小情景剧进行创编和开展。由学生扮演小猴子和兔子,由其对课文中的情境进行真实体现。当学生完成情景剧之后,教师再利用采访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表达。通过如此的方式,方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想象力和感受能力的提升。

二、生活体悟,想其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若是无法对课文的意思进行良好的理解,那么自然也就无法展开想象,进而也就无法对其进行良好体验,从而无法准确灵活地实行表达。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对具体可感的语言环境进行创设,让学生能够在对课文的内涵进行理解时,以课后习题的要求为依据,以对课文句式的仿照为前提,进行合理的说话想象,从而达到学生想象能力趣味性和指导层次性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教师首先需要以“小猴子”的形象为出发点,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对小猴子的形象进行把握,而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后,再对其展开想象。如在朗读“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掰了一个玉米”后,让学生想象小猴子惊喜地掰玉米的情况;在阅读了“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内容后,引导学生对小猴子高兴地摘桃子的形象进行理解;在清楚地了解了小猴子“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的开心情绪后,让学生对摘西瓜的动作进行联想;而在朗读了“看见蹦蹦跳跳的可爱小兔,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后,则可以让学生想象出小猴子高高兴兴追着小兔子的情景等等。事实上,这四种情况虽然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但是小猴子的情绪却是一样的,都是非常的高兴,但是其摘了桃子丢了玉米、摘了西瓜扔了桃子、追了兔子不要西瓜的行为,使得其最终两手空空。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个丢了西瓜、失了桃子的小猴子,对文中所描绘的小猴子形象进行生动的展现。与此同时,教师甚至可以结合起生活经验和图片文字,让学生能够在合理地运用想象体验时,深化对此知识的记忆,以此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提升。

三、创意续编,竞精彩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育应该独当其任,应该训练学生的阅读和习作。因而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创意续编,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达成想象说话训练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利用学习伙伴的提示,在想象中对故事进行续编,对美好的心灵进行感受。而在相应的写话训练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以身边非常熟悉的事物为依据,以书本、图片、杂志和动画片为渠道前提,展开充足的想象铺垫。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想象写话,扎实想象之基,强化创新思维的形成,从而达到个性化的表达。

比如,当在学生对课文展开初读后,教师可以以“为什么小猴子最后只能空着手回家”为题,要求学生在文中对小猴子的各种行为进行寻找,并利用圈关键词的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获取。接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获取相关信息后,并在对其进行表达后,利用文中“小猴子看见了__,非常高兴,扔了__去摘__”的句式,对课文进行想象写话和创意续编。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其知识获取能力和掌握能力的提升。

四、情境延伸,思内涵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总目标中提到,在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时,还应该对其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进行发展。而此种核心素养,是经由课程教学引导学习者长期学得的。语文学习,不仅需要学习语文知识,还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依据,对学生展开终身发展。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类比的方式,对想象环节进行增设,让学生从想象到现实,充分地联系起课堂中学到的想象和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运用思维,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对生活进行关注,使得世界能够云开雾散、恢复如初。而普通的事情,一旦能够展开奇妙的想象,那么就能够充满趣味性,更是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落地生根,从而能够在促进对其想象创编欲望的激发下,实现学生对想象魅力的进一步感知。另外,在展开插图教学、句式引导想象后,教师应该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基础,在对相应的对比句进行出示之后,以此为依据,创设和渗透相关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对课文这样描写的好处进行体会,在情境的渲染中,插图的观察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思考。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和同桌一起展开相应的交流,在美好纯真的想象中,对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进行理解,对文中的感情进行掌握,从而达到对文章情感的体验效果。

譬如,教师在《小猴子下山》课文的讲解过程中,首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小猴子下山干什么?它下山之后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其次,教师需要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利用幻灯片,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展现。而当学生朗读完之后,则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小猴子在回去的路上会想些什么?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插图的过程中,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分析一下,是什么造成了小猴子最终两手空空的局面。在学生这样的思考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利用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加强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可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在教学效果的增强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部编版教材中,还有很多如这般由点到面的训练模式,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以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着手点,从不同维度对课文进行探析,而后教师可以以每篇教材的教学重难点和训练方向为切入点,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训练,对其思维展开启发,落实对其语文素养的发展。使得能够在真正锻炼学生能力水平的同时,让学生在能力素养的综合发展中,加强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小猴子桃子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桃子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送你一箱桃子
勇敢的“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