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 (STING) 属于天然免疫调节剂,是免疫和肿瘤领域的明星分子,其在神经系统的功能却尚不明确。研究者发现,外周感觉神经元中STING 通过IFN-I 信号通路调控疼痛。结果如下:(1)在正常小鼠鞘内注射STING 激动剂可明显提高痛阈,产生镇痛作用,但不影响运动。在慢性疼痛模型(包括骨癌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激活STING 通路同样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如耐受和运动障碍);(2)激活STING 可以引起DRG 组INF-I 的增加。这种现象在STING-gKO 和STING-cKO(Sting1fl/fl;Nav1.8-cre) 小鼠不存在。IFN-I 的受体IFNAR1 在感觉神经元中大量表达。IFN-I 可以直接减弱伤害感受神经元的兴奋性,最终实现镇痛。由此可以得出,STING 激动剂的镇痛作用是通过IFN-I 来实现的;(3)研究者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上也验证了STING 激动剂的镇痛作用。猕猴鞘内注射ADU-S100 可以显著提高痛阈、并增加脑脊液 IFN-I 的水平。IFN-I 可以明显降低DRG 神经元的兴奋性。因此,该研究揭示了STING/INF-I 信号通路的镇痛作用,将为神经免疫调节和镇痛,尤其为既有抗癌又有缓解癌痛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