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感觉神经元STING/IFN-I 信号通路的镇痛机制

2021-01-02 10:29:19DonnellyCR,JiangC,AndriessenAS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鞘内兴奋性猕猴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 (STING) 属于天然免疫调节剂,是免疫和肿瘤领域的明星分子,其在神经系统的功能却尚不明确。研究者发现,外周感觉神经元中STING 通过IFN-I 信号通路调控疼痛。结果如下:(1)在正常小鼠鞘内注射STING 激动剂可明显提高痛阈,产生镇痛作用,但不影响运动。在慢性疼痛模型(包括骨癌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激活STING 通路同样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如耐受和运动障碍);(2)激活STING 可以引起DRG 组INF-I 的增加。这种现象在STING-gKO 和STING-cKO(Sting1fl/fl;Nav1.8-cre) 小鼠不存在。IFN-I 的受体IFNAR1 在感觉神经元中大量表达。IFN-I 可以直接减弱伤害感受神经元的兴奋性,最终实现镇痛。由此可以得出,STING 激动剂的镇痛作用是通过IFN-I 来实现的;(3)研究者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上也验证了STING 激动剂的镇痛作用。猕猴鞘内注射ADU-S100 可以显著提高痛阈、并增加脑脊液 IFN-I 的水平。IFN-I 可以明显降低DRG 神经元的兴奋性。因此,该研究揭示了STING/INF-I 信号通路的镇痛作用,将为神经免疫调节和镇痛,尤其为既有抗癌又有缓解癌痛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鞘内兴奋性猕猴
赵经纬教授团队成果揭示生长分化因子11抑制p21延缓兴奋性神经元衰老和脑衰老并改善认知老年化新机制
小猕猴征集令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小猕猴话跆拳道
童话世界(2020年32期)2020-12-25 02:59:14
小猕猴侦探社
小猕猴侦探社
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及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分析
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
癌症进展(2016年11期)2016-03-20 13:16:06
多发性硬化应用β干扰素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2:02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减轻宫内窘迫诱发的新生鼠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