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安
(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安徽 广德 242200)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对中职语文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概念,强调语文学科的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语文学科素养与学习任务群两个全新的概念。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重要的学习任务群之一,因此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导向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如何推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施,如何提升教学实施水平与质量,对教学实施的关键点如何把握,是当前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
《标准》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概念与内涵有明确的阐述,是指引导学生学习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并且通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能力,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解读来看,其在语文教学中呈现出丰富性、实用性、活动性的特点,这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阅读与交流是两项任务,阅读与交流之间又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阅读促进交流,交流推动阅读。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来看,交流是阅读的目的,阅读是“输入”,而交流则是“输出”,阅读是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交流则是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实际上无论是在社会交际层面,还是单纯的阅读层面,阅读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活动,文本阅读也离不开交流,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内容交流、与作者的情感交流等,这些阅读都会激发学生的交流,同时学生阅读中的交流又会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其强化了师生关注现实的时代意识,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然后带着收获走出书本,并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这体现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语文学科生活化教育价值,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体现了中职语文的实用性,能够引领学生感受规范简明的语言特色,学习到各种各样的实用性文本,进而感受文本以及作者的语言特色,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语言,提升其语文知识的生活表达能力,以及职业能力与素养。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不仅强调了阅读文本的 实用性,而且对实用性阅读文本的范围也进一步拓展,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无疑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长见闻,这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实用的百科知识。不仅如此,阅读文本的实用性、丰富性与生活性,还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其养成踏实负责的人生态度。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中职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用语文活动来贯穿教学过程,要强调语文实践为主线,以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以职业应用与职业素养为驱动。在进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时,虽然可以选择多样化的阅读文本,但也应与语文教材相匹配,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始终贯穿于语文学科教学中,才能使教学适合职业教育。比如在引导学生“情感类”专题文本时,可结合语文教材中关于“情感类”的文章,设计成一个“我认识”“我能读”“我推荐”的语文主题活动,以《合欢树》为主线,“母爱”为主题,在“我认识”“我能读”“我推荐”中,分别推荐《游子吟》(杜甫)、《繁星》(巴金)、《我的母亲》(老舍)、《母爱》(冰心)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要求学生不仅从中学习到知识,还要运用已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加强与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中,要依托语文活动设计出具体的任务来,然后以这个学习任务为驱动,促进学生的实用性阅读和交流活动。阅读学习任务的设计,要突出交互性、互动性与主动性,要能够引领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在语言、知识、技能、思维、情感等多方面的交流。
要明确在语文活动中教会学生什么,学生在实用性阅读文本的学习中需要到达什么样的水平,在一定教学周期内的教学实施应达到什么样的预期,这些都是教学目标设计需要关注的内容。
一方面,结合《标准》的要求,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中,要明确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确立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根本的目标。《标准》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目标有明确的描述,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三个关键词,即社会生活、讲究逻辑和表达交流。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常用实用文本,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能够使用生活性语言表达和交流。
另一方面,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时,需重点突出实用性,要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及实用能力为重点,要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实用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重在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获取知识信息、领会文本思想内涵、鉴别文本使用价值的能力。写作能力主要是写好实用性文本的能力,实用能力则突出“实用”二字,要求学生将阅读学习到的文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要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向外延伸,做到课内与课外相衔接,教学内容要体现社会性与生活性,要让学生置身于社会情境中。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按照实用性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形成社会交往类、知识性读物类、新闻传媒类三大内容模块。在这三类教学内容中,注重课内外的衔接,课内以语文教材与教辅材料为主,课外则可广泛选取同类型的、有关联性的社会性文本。比如在《列车上的偶然相遇》阅读教学时进行课前延伸,引入《最大的麦穗》、《根》(片段)等文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感悟文中“父亲”的职业责任。
二是在生活性的指导下,教学内容应选择经典与通俗相结合。在实际教学内容选择中,既要有经典文本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要满足“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生活性与通俗性要求,既满足严谨性、科学性与逻辑性,又要满足通俗易懂、明白清楚的要求。在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上,既要选择经典读本,又需选择“网络新文本”,既要传承民族经典,又要突出时代性。
三是在综合与整合中探索多种可能性,满足《标准》提出的“学习任务群”的本质性要求。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本身就代表了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且整合的范围被扩大,各学习任务群之间界限的约束性也不明确,因此这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可以引入学生作品等生成性内容,也可以引入专题形式的教学内容。比如新闻稿类内容可设置“新闻的事实与立场”的专题,广告类内容可设置“广告的创意”专题等。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为导向,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点之一。在教学实施中,学习任务设计的首要关键点是掌握学生基本学情,分析学生学情,然后结合学生学情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的学生学情应包括社会实用性文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用性文本阅读能力、实用性交流与表达能力等,而且学情分析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课前、课中与课后。课前学情分析目的在于确定教学方向、内容与方法,课中学情分析目的在于及时调整教学并生成有效内容,课后学情分析目的在于教学反思与教学方案整改。
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中,要重点针对学生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中的疑难点进行设计,要以解决学生学习疑难点为目标,多设计一些表达交流方面的学习任务。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遵循情境真实性、形式功能性、任务相依性、在做中学、脚手架等原则。由于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学习任务群,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要融于学生的学校生活与简单的社会生活情境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特征,考虑到其社会生活的局限性,因此学习任务应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组织学生撰写校运动会活动设计方案,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辩论赛,组织学生提炼校园文化关键词等。
真实的、富有意蕴的语文阅读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中,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点。学习情境的创设要坚持真实性、生活性、学科性、实践性等原则,要体现“实用性交流”的特征。考虑到语文学科特征、《标准》要求与学生学情,可设计以下学习情境:
一是主题情境,根据“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与特征,主题情境模式适合教学实施,一个明确的主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在整个主题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同一个主题情境下,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主题情境的设置,首先要明确主题,然后筛选素材,最后设计合理的发展过程。主题情境要有连续性和主题性,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或网络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是问题情境,问题是最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方式。“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因此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生活性与实用性,最好是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的问题,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要具有连贯性与递进性,问题体系要完整,总问题设为主题,下面设计多个分问题,且各问题间要具有相互关联性,分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一步步将学生引入总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分问题设计出层次性,且对于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而言,对应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难度不宜过高,也不应过低。
三是社会交际情境,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社会交际情况,社会交际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在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范围内设计交际情境。社会交际最能体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用性、社会性与生活性,教师可采取“课内+课外”的形式,可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活动融入其中,比如讨论、主持、辩论、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然后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学习活动。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学习的又一关键点,在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导向下,依据“听说读写”要求,将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整合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个方面。在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先要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是信息输入的关键,是交流的前提,鉴赏则是思维与情感高度参与阅读过程的关键。在“阅读与鉴赏”实践活动中,要扩充与整合阅读内容,要注重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表达与交流”的实践活动中,注重“口头”与“书面”表达交流的输出,口头表达与交流的实践活动中,以情境的方式赋予学生角色,规范学生活动,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书面表达与交流实践活动中,要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要借助各种方式调动学生想象力,激发其创新思维。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中,要教会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梳理方法,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
总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要重视“激励与促进”,突出多元互动,要将实践活动明确指向阅读与交流,且在教学评价中以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
附 注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20年度“一般性课题”《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教学探索》(课题编号:azcz 18)的研究成果。